張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張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荻,男,1957年3月生。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材料學學科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材料學科特聘教授,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98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系, 年分別獲日本大阪大學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1994年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先後在日本 Yuasa中央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學、京都大學、佐賀大學、德國Max-Planck金屬研究所作訪問學者和教授。2001年9月起任,並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複合材料研究所所長。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金屬基及陶瓷基複合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複合材料學報》副主編,《金屬學報》《科學通報》、國際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編委。先後在日本Yuasa中央研究所、大阪大學超高壓電鏡中心、京都大學材料系、佐賀大學電子系和德國Max-Planck金屬研究所、法國特魯瓦大學機械材料並行實驗室作訪問學者和教授。獲得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一項,獲得上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一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指導研究生獲2003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一篇、獲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五篇,指導研究生獲得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一項、第一屆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和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挑戰杯競賽特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系
  • 主要成就: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一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
  • 性別:男
  • 職稱:教授
  • 政治面貌:黨員
簡介,頭銜,研究方向,研究情況,參加學術團體、職務,代表性論著,

簡介

張荻教授主要從事輕質高強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陶瓷電池和燃料電池用材等領域的研究工作。開發出的原位複合自生增強Ti基複合材料、Mg-Li基複合材料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出的利用植物纖維等廢棄木質材料製備木質陶瓷,並由其與金屬複合來製備具有結構功能一體化的綠色複合材料的研究已引起了日本工業界和學術界的重視。在解決長壽命陶瓷電池關鍵性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開發出了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電解質基板,並成功通過試車發電。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國際合作等19項科研項目,總研究經費達453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18篇,其中SCI收錄28篇,EI收錄35篇,獲國際發明專利2項。

頭銜

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第四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表彰首批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

研究方向

1、結構功能一體化金屬基複合材料的製備科學;2、材料的遺態學及其再生研究

研究情況

1) 金屬基複合材料:
主要研究輕質高強金屬基(Al、Mg、Ti)複合材料的製備科學的關鍵問題,重點針對金屬基複合材料的複合過程的基礎科學問題,著重研究複合體系設計和最佳化,複合新技術,複合過程,加工成形及服役過程中的組織與性能的演變規律,從而為低成本高效製備性能優異的輕質高強多功能金屬基複合材料奠定理論基礎和套用途徑。所研究的輕質高強多功能金屬基複合材料在我國的航天及國家重要工程領域逐步得到驗證和套用。
2) 遺態及其功能複合材料:
提出遺態材料的研究方法,開展了遺態材料的探索研究。遺態材料的基本概念就是借用通過以自然生物為模板,利用物理化學方法傳承生物體經自然億萬年最佳化的精美分級精細結構和形態,同時變異其化學組成,從而製備出既保留自然界的分級精細結構,又有人為賦予特性的新材料。通過所傳承的生物精細結構與材質的耦合效應,得到回響性能大幅提高的新型材料,並開展關於轉換結構與材質耦合效應機理等問題的基礎和前沿的探索研究。這一研究已在國際上發表論文高影響力論文70餘篇,遺態材料的英文專著1本,專著章節3章,國際會議特邀報告10餘次,,先後6次入選國際期刊封面文章,9次入選國際期刊熱門文章,6次入選國際期刊研究亮點,先後在國內外等科技媒體作為研究亮點報導、轉載和評述600餘次加拿大著名“Discovery Channel”對遺態材料研究進行採訪和報導。

參加學術團體、職務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金屬基及陶瓷基複合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複合材料學報》副主編,《金屬學報》、《科學通報》、國際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編委。先後在日本Yuasa中央研究所、大阪大學超高壓電鏡中心、京都大學材料系、佐賀大學電子系和德國Max-Planck金屬研究所、法國特魯瓦大學機械材料並行實驗室作訪問學者和教授。
合作合作

代表性論著

主要研究輕質高強金屬基(Al、Mg、Ti)複合材料的製備科學的關鍵問題,重點針對金屬基複合材料的複合過程的基礎科學問題,著重研究複合體系設計和最佳化,複合新技術,複合過程,加工成形及服役過程中的組織與性能的演變規律,從而為低成本高效製備性能優異的輕質高強多功能金屬基複合材料奠定理論基礎和套用途徑。所研究的輕質高強多功能金屬基複合材料在我國的航天及國家重要工程領域逐步得到驗證和套用。
近年來,在遺態材料研究領域已申請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8項,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dvacned Materials Materials、Advacn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stry of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高影響力國際期刊研究論文70餘篇,國際會議特邀報告10餘次,專著章節3章,先後8次入選國際期刊封面文章,12次入選國際期刊熱門文章,5次入選國際刊物研究亮點,先後被NPG Asia Material、Nature China (4次)、New Scientist(2次)、ACS Press Release(2次)、Discovery Channel News (2次)、Sciencedaily (2次)、Physorg、BBC Knowledge Magazine、MRS Bulletin、Photonic Spectra Magazine、MIT Technology Review、Biomass Energy Journal等科技媒體作為研究亮點報導,轉載和評述600餘次,被包括Chemical Review、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等在內的國際期刊SCI他引600餘次,
獲得包括Nature Materials編輯在內的典型評價30餘項,應邀在材料權威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發表長篇綜述文章,加拿大著名Discovery Channel對本研究進行採訪報導。 發表論文200餘篇,專著2本。 授權中國專利:19項, 日本;2項。申請中國專利: 3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