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新(五河縣東劉集鎮西楊村致富帶頭人)

張維新,男,42歲,漢族,家中4口人,住五河縣東劉集鎮西楊村六組,主要從事生豬養殖與中介行銷。 幾年來,他憑著自己特有的頑強與拼搏,憑著一雙勤勞的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打拚,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飼料機2台,四輪拖拉機1輛,三輪車1輛,有現代化大型養豬廠房2個,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獲利10萬元,幾年來共獲利50多萬元,上交稅費6萬元。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養殖示範戶”、“養殖業大戶”、“致富帶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維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五河縣東劉集鎮西楊村
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95年,目光敏銳、富有經濟頭腦的他看到當地糧食價格低,結構調整路難找、種植糧食收入少,本地有種植玉米、大麥的習慣,飼料資源豐富,又有養豬的基礎經驗,又加上生豬行情看好,每頭豬盈利在100元以上,通過市場調查與分析,他決心走科學養豬致富之路。
1996年7月,他和本村的幾個有志青年自費到浙江海寧學習科學養豬技術。通過養豬師傅的悉心傳播,加上自己的刻苦鑽研和實踐,張維新很快掌握了生豬的繁育、餵養、疾病防治等一整套養豬技術。學成回來後,他克服沒有資金的困難,採取自己拿一點、親戚借一點、朋友幫一點、向信用社貸一點的辦法,投資近2萬元,建成豬舍20多間,購買二元雜交母豬11頭、種公豬3頭、飼料機1台。由於精心繁育、科學飼養、定期防疫,自繁自養的仔豬3個月即育肥出欄,當年就出欄肥豬800多頭,淨獲利1萬多元。張維新從第一批養豬中嘗到了甜頭,從養殖業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擴大養殖規模,由於科學飼養,當年出欄生豬1000多頭,淨獲利12萬元。
張維新的手頭有了積蓄,但這些錢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他先後到南京、上海等地考察,通過調查了解,他要甩開膀子大展宏圖,加大投入,擴大圈舍。前年春天,張維新在親友的幫助下,又投資10萬元,建起3個現代化的養豬場房,又購買二元母豬30頭,種公豬4頭,實現自繁自養、科學飼養,年出欄肥豬1200頭以上,年獲利15萬元以上。
張維新富了,但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方式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對接大市場出現困難,而且風險較大,迫切需要尋求一條有效的途徑。於是他把全村養豬大戶聯合起來,在自願 基礎上成立公司加農戶的養豬協會,協會堅持“入退自願、自我完善”的原則,專門安排一間辦公室,一部電話,一張辦公桌,幾把椅子,一個活動記錄本。協會定期開展活動,每周一次例會,聽取會員匯報,研究生豬養殖的有關對策,形成協會談經濟,會員講養豬,大戶談發展的格局,他要讓全村通過養豬協會這一形式都富裕起來,決定走“分散小養殖、聯戶大基地”路子,他將自繁的豬崽交給農戶餵養,提供養殖飼料及技術,育肥後,按略高於市場價格回收,這樣以來,先後有380戶與張維新建立生豬繁育飼養共同體,平均每戶年出欄生豬在100頭以上。村民張維發家中人多地少,屬於村中的特困戶。張維新針對這一情況,於2002年春天,第一批向張維發提供小豬15頭,並幫助建豬舍3間,提供餵養飼料,不定期到該戶了解餵養情況,傳播養豬技術,幫助防疫,提醒注意事項,由於共同努力,4個月後,張維發精心餵養的15頭肥豬出欄,張維新在回收時,扣除豬仔成本、飼料款等,張維發每頭豬淨獲利90元,合計收入1350元,張維發看到自己的勞動所得,心裡美滋滋的,對張維新特別感謝。在他的帶動下,有58家養豬大戶走上了致富路,使養殖業逐漸成為全村家庭經濟的主導產業,逐步走上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家庭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僅養豬一項,全村人均養豬收入在700元以上,全村年出欄生豬43000頭以上,並與浙江蕭山生豬大市場建立了長期的供貨關係,生豬源源不斷地銷往外地,每年外銷生豬在40000頭以上,大大地帶動了本地養殖業的發展,西楊村已成為全鎮養豬示範村。

人物評價

張維新帶頭致富,帶動他人及全村致富,忠實地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平時,他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遵紀守法,鄰里和眭,帶頭執行計畫生育政策,積極參政議政,能按時完成村及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然而張維新的心裡並不平靜,他始終牽掛著村裡的特困戶、孤寡老人及村內的公益事業。逢年過節,他都要給村內的2個五保戶送去禮品及現金等,並先後投資1.3萬元,幫助村內修鋪砂石路350米,幫助3名輟學兒童完成了國中學業,順利升入高一級學校。無償捐助學校8000元,用於購買課桌凳及教學器材等,所有這些善舉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好評,每當提起張維新,廣大民眾都會嘖嘖稱讚,大夥有什麼困難,首先想到的也是張維新。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公益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全鎮青年科技致富帶了好頭,是廣大青年學習的好榜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