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榮,女,1954年出生,1979年畢業於新鄉醫學院醫療專業。現任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心血管病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河南省心血管病學會委員、高血壓防治學會委員、高血壓研究會理事。新鄉市心血管病學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素榮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4年
- 職業:醫師
- 畢業院校:新鄉醫學院
- 性別:女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從事心血管內科醫、教、研工作30餘年,擅長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擔任本科班、成教、大中專內科學、診斷學的教學工作。發表醫學論文30餘篇,醫學專著兩部,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獲省部級科研進步獎三項。
人物生平
張素榮,女,54歲 企業家
簡樸的服裝,隨意的修飾,乍看她與其他中年婦女沒有什麼差別,但她卻是身兼鞍山市年產值近4000萬元的4家公司的“老總”;同時,她又是我國數百萬下崗職工中的一員。如今已54歲的她,仍在創業的道路上不斷演繹著傳奇故事。
她叫張素榮,和共和國誕生後出生的第一代人有著同樣的經歷: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返城、進入工廠勞動;與許多普通工人一樣,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風起雲湧時,在鞍山火車站工作了近17個春秋的張素榮被動員“離崗”。“離崗其實就是下崗。那時候,一下子‘鐵飯碗’沒有了,心裡總有點不是滋味。”
張素榮卻不是甘願忍受這種“滋味”的人。張素榮說:“有的離崗姐妹回家就哭,但我不哭。我覺得,社會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也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
政府在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幫助和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並為下崗失業職工提供了各種就業服務和優惠政策,為像張素榮一樣的離崗人員打開了另一扇“窗”。於是張素榮做起了糖酒批發生意,但由於沒有經驗,幾個月下來,她不僅沒賺著錢,反而賠進去近1萬元。
“鄧小平不是說‘摸著石頭過河’嗎?做買賣哪有一做就賺錢的?”
1997年,不服輸的張素榮東挪西湊籌集了幾千塊錢,搞起了建築安裝。第一個工程是為一家酒樓鋪地面,1個多月沒白沒黑,最後賺了1萬多元。這是張素榮掘出的“第一桶金”。
“離崗時我已47歲。我這樣乾,別人說簡直是拚命。”
和很多初入商海弄潮的人不一樣的是,張素榮1988年離婚,獨自拉扯一個孩子,自己又辦公司,開始了“一個人的戰爭”。“我不知道有黃金周、節假日,也不曉得有過年和八月十五,只想創業成功。”事事親歷親為,頂風冒雨,張素榮一天十幾個小時穿梭於建築工地、辦公室,惟獨沒有自己的家,直到現在也是如此。記者在採訪張素榮的兩個小時裡,她接聽了14個電話,全是公司的各項業務。很多朋友都勸她:50多歲的人了,為了什麼啊?
“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嗎:苦盡甘來。”
“是政府的好政策為我們下崗職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是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我的今天。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報他們。”
張素榮還投資200多萬元,創辦了有著一流設施的鞍山華夏社會福利院,每個老人每月只收400元,一年虧損約20萬元。
她還擔任鞍山市春蕾職業高中9名學生的“代理家長”。“下崗職工也能闖出富裕路,但賺了錢不能忘了回饋社會。這也是一個中國特色吧。”張素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