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篤敬(九三學社社員、原荊江水文局高級工程師)

張篤敬(九三學社社員、原荊江水文局高級工程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篤敬,高級工程師,離休幹部。1926年10月出生,湖南省湘陰縣人。南京河海大學畢業,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曾任職於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荊江水文局。1985年加入九三學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篤敬
  • 出生地:湖南省湘陰縣
  • 出生日期:1926年10月
  • 職業:高級工程師
  • 畢業院校:南京河海大學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1949年,在湖南石門工作,任工作組長、土改大隊長;1953年,回響中央號召參加技術幹部歸隊,加入水利部長江委,歷任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88年,主持《三峽水庫來沙變化研究》,其成果在“三峽工程論證工作會議”上一致認同,被用作三峽來沙依據;1987至1994年,主編《武漢河道整治論文集》及《河流》雜誌,為治河提供理論依據與經驗;1994年,完成了《梧州河東區設防對西江泄洪的影響及對策的研究》,為該市圍堤工程提供科學依據。

人物經歷

1953年,為了回響中央號召參加技術幹部歸隊,張篤敬告別了湖南石門土改工作,加入水利部長江委。重拾治河專業的年青人,每天奔忙在荊江畔,將所學知識套用於工作實際,在反覆實踐中淬鍊自我,不斷成長。
在荊州工作的第二年,張篤敬經歷了驚心動魄的1954年荊江分洪。“當時開啟北閘泄洪,沒有專業水文測量設備,主要依靠觀察漲水情況。”
上世紀60年代初,水利部長江委荊江局指派張篤敬負責北閘測流設備設計,他在蒐集研究全國各地泄洪閘設備相關資料的基礎上,1964年,以浙江新昌水文站測流設備為原型,改進設計了符合荊江水文特點的分洪水文測量設備。自此,荊江分洪有了能提供科學測量數據的專業水文設備。
1988年5月,已年過花甲的張篤敬撰寫了《論三峽以上長江來沙》一文,寄給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同年8月,他受邀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長江三峽以上地區來沙歷年變化趨勢”討論會,並作大會發言。他根據解放以來長江幹流各水文站積累的水、沙資料,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了分析論證:長江幹流歷年來沙量基本上在多年平均值的上下擺動,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這一科學論證得到了與會專家一致認同,被用做三峽來沙依據。至此,這個歷經多年爭論的“三峽以上長江來沙變化趨勢”問題,有了明確結論。
1993年初提出《梧州市河東區設防對河道泄洪的影響及其對策》報告,得出了“設防與適當進占邊灘圍堤,對河道泄洪影響很小,抬高水位甚微”的科學結論。
1994年6月,西江大水,梧州城區一片汪洋,河東區被洪水圍困長達2個多月,損失慘重。國家領導人當即作出指示,在論證不影響泄洪的前提下,河東區一定要設防。10月,在受邀參加的廣西梧州市城市防洪規劃修訂報告現場審查會上,張篤敬宣讀了論證結果,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同,為河東區圍堤設防提供了科學依據。

人物評價

數十年研究荊江河床演變,從參與荊江裁彎工程論證規劃,到為建設三峽工程提供科學來沙依據,他懷著的這顆赤子之心,仿佛荊江之水奔流不息。60餘年光陰,張篤敬始終踐行著民主與科學的九三精神,專注於尋找江河的自然規律,專注於所熱愛的江河治理事業,默默奉獻,把一生獻給了荊江,獻給了祖國。
從英俊青年到耄耋老者,老人雖然身軀不再挺拔,目光不再清亮,但談起為之殫精竭慮奮鬥一生的江河治理事業,老人深邃活躍的思緒中,滿懷眷戀和期盼——一生專注研究荊江治理荊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