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箭(四川大學歷史學教授)

張箭(四川大學歷史學教授)

張箭,1955年7月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招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方向碩士生,中世紀中西交流、比較關係,三大世界宗教史,中外農史方向博士生和博士後。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學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箭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出版著作,主要論文,

人物經歷

資歷:張箭,男,1955年生於成都。1972年入成都無縫鋼管廠133車間當工人。1978年夏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讀本科,1982年夏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畢業論文題為《英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特徵及其歷史作用》(1.5萬字),指導教師為劉菁華女士。應屆考取世界中世紀史碩士研究生,師從盧劍波先生,1985年夏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題為《威廉·奧蘭治和尼德蘭革命》(9萬字)。分配在川大歷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教研室工作。1987年升講師,1995年升副教授,1997年增列為碩士生導師,招收世界中世紀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方向碩士研究生。1997年夏考取中國古代史專業魏晉南北朝方向(在職)博士研究生,師從楊耀坤先生。2002年1月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三武一宗滅佛研究》(30萬字)。2000年升教授。2002年7月入南開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作博士後(在職於川大),合作導師是陳志強先生。2003年12月增列為專門史博士生導師及博士後合作專家(導師),招收中世紀中西交通、比較、關係、交流方向博士生,基督教史(世界、中國)、佛教史(世界)博士生,招收這兩個方向的博士後。主治世界中世紀史和中國中古史。
教學概況:長年給本科生講授《世界中世紀史》(分40學時型、60學時型、80學時型),《基督教史》(40學時型);給碩士研究生講授《宗教改革研究專題》(40學時型)。擬給世界史的碩博士生講《史學論文撰寫法》,擬給本方向的博士生講《中世紀中西交通、比較、關係、交流研究專題》。
外語情況:英語可寫作,漢譯英;俄語可閱讀,俄譯漢;拉丁語日語可藉助詞典閱讀簡單短小的文章。
治學特點:致力於“四通”,即貫通古今、中外、文史(語言文字文學與歷史)、文理。路徑獨辟,特色鮮明,成效卓著、氣候甫成。在地理大發現研究、三武一宗滅佛研究、中國美洲古代所謂“交往”研究方面居於最為領先的地位。對歐洲宗教改革、基督教史、馬可·波羅、尼德蘭革命、鄭和下西洋、科技史、語言和文化、博物學等也有研究、興趣和造詣。

研究方向

世界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中國、中古史、中西交通和比較。

出版著作

主要著作《影響世界的猶太巨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清末近代企業與官商關係》,與王笛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地理大發現研究》,商務印書館2002年出版。出版發表論文100餘篇。

主要論文

《奧蘭治·威廉的宗教政策與尼德蘭革命》,載《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2期;《論尼德蘭革命的外交政策》,載《四川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翻譯不宜削足適履》,載《中國翻譯》1990年第3期;《發展研究生教育要與社會實際需求相適應》,載《光明日報》(1989年4月21日);《就殷人航渡美洲問題與房仲甫先生商榷》,載《拉丁美洲研究》1992年第6期;《大地的形狀、大小與地理大發現》,載《四川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商代的造船航海能力與殷人航渡美洲》,載《大自然探索》1993年第4期;《地理大發現在自然地理學方面的意義》,載《自然科學史研究》1993年第2期;《宗教改革若干重要術語的考析和翻譯》,載《世界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1期;《源遠流長,枯木逢春的希伯來語》,載《語文建設》1994年第1期;《馬可·波羅與地理大發現》,載《世界歷史》1994年第4期;《就中外封建社會的長短與何兆武商榷》,載《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第3期;《以色列、伊拉克孰強孰弱》,載《西亞非洲》1995年第2期。以上是提副教授以前的主要論文。之後至今,又發表了100多篇論文。所撰論文常被《複印報刊資料》、《新華文摘》、《文科學報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摘轉載。
歷年來的論文目錄(迄2004年4月)
001約翰·古登堡——歐洲的畢升,《歷史教學》1983年11期;
002齊奧爾柯夫斯基——宇航之父 ,《人物》1987年3期;
003奧蘭治·威廉的宗教政策和尼德蘭革命,《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2期;
004發展研究生教育要與社會實際需求相適應,《光明日報》1989年4月19日;
005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規模亟待調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0年1期
006翻譯不應削足適履,《中國翻譯》1990年3期;
007尼德蘭革命的外交政策 ,《四川大學學報》1990年3期;
008高教專業設定、培養層次與國家人口,《高教研究》1990年2期;
009腿部殘疾者用自助行立杖之定名,《語文建設》1992年7期;
010如何理解和翻譯外國漫畫 ,《中國翻譯》1992年5期;
011從石錨辨“殷人航渡美洲 ”,《文史雜誌》1992年6期;
012“地理大發現”簡論,《世界近代史研究》,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年;
013大地的形狀、大小與地理大發現 ,《四川大學學報》1992年4期;
014缺乏歷史依據的推斷——就“殷人航渡美洲”問題與房仲甫先生商榷 ,《拉丁美洲研究》1992年6期;
015宗教改革若干重要用語的考析和翻譯,《世界史研究動態》1993年1期;
016《馬可·波羅遊記》在地理學和地理大發現方面的意義,《天府新論》1993年3期;
017地理大發現在自然地理學方面的意義,《自然科學史研究》1993年2期;
018中世紀阿拉伯對地球學說的貢獻,《阿拉伯世界》1993年2期;
019社會科學與重獎,《學習與思考》1993年6期;
020義大利的科技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動態》1993年7期;
021商代的造船航海能力與殷人航渡美洲,《大自然探索》1993年4期;
022《真理報》滄桑,《四川新聞出版》1993年4期;
023源遠流長枯木逢春的希伯來語,《語文建設》1994年2期;
024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是假問題嗎 ,《學術論叢》1994年3期;
025馬可·波羅與地理大發現 ,《世界歷史》1994年4期;
026就中外封建社會的長短問題與何兆武先生商榷,《 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3期;
027“猶太”民族的譯名應改一改,《西亞非洲資料》1994年1期;
028一位不懂外語的大翻譯家,《中外文化交流 》1995年1期;
029以色列伊拉克孰強孰弱?《西亞非洲》1995年1期;
030An Attempt to Clear up a Chaotic Realm in Historical Studies( 漢譯英),《歷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學結構》, 巴蜀書社1995年;
031尋找南大陸的人們,《海洋世界》1995年12期;
032《山海經》與原始社會研究,《社會科學研究》1996年2期;
033關於殷人航渡美洲問題的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2期;
034否定“地理大發現”之否定,《四川大學學報》1996年2期;
035“法顯航渡美洲”說批判,《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年1期;
036馬可·波羅對自然地理學和礦物學的貢獻,《地理研究》1996年2期;
037農業起源的農神說和單中心說商兌,《中國農史》1996年2期;
038從自然地理學辨《山海經》的地域範圍,《大自然探索》1996年3期;
039《馬可·波羅遊記》對地理學和地質學的貢獻,《自然辯證法通訊》1996年4期;
040論所謂“法顯航渡美洲”說,《世界歷史》1997年2期;
041評“法顯航渡美洲”說的理論和方法,《史學理論研究》1997年2期;
042馬吉多維奇和他的《地理髮現史綱》,《世界中世紀史新探》,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
043美洲地名由來與鄭和遠航,《鄭和研究》1997年2期;
044漫談各國軍銜及相應翻譯,《文史雜誌》1997年4期;
045近現代世界通用語芻議,《天府新論》1997年4期;
046法顯乘船的國籍、數量、成員和航經的海區,《中國史研究》1997年3期;
047法顯時代印尼爪哇流行的宗教,《宗教學研究》1997年3期;
048勤勞的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西亞非洲資料》1997年2期;
049論《山海經》非世界地理書,《成都大學學報》1998年1期;
050論大航海時代及其四個階段,《海交史研究》1998年2期;
051《世界歷史》與我對地理大發現的研究,《世界歷史》1998年6期;
052千紀、世紀、年代問題,《文史雜誌》1999年1期;
053論大航海時代及其四個階段。《海交史研究》1998年2期;
054二十年來對哥倫布、麥哲倫的研究述評,《鄭和研究》1999年1期;
055猶太民族和猶太人傑散論,《世界民族》1999年1期;
056《奧賽羅》(編譯、縮寫),《莎士比亞戲劇故事全集·悲劇卷》,重慶出版社1998年;
057論遠東第一富商哈同,《文史精華》1999年6期;
058大陸橋芻釋,《絲綢之路》1999年4期;
059關於中國海空武裝力量建設的思考,香港《大公報》1999年8月25日;
060Preface of Leung Ka--Keung , Content of Dai Yuan's Rhythm of Ink, Titles of her works(漢譯英),《戴媛墨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061古代中國人足跡和地理知識的北至,《歷史研究》1999年6期;
062楊耀坤教授的生平事跡暨學術成就,《校友通訊》2000年總7期;
063論古代中世紀的世界通用語,《重慶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1期;
064元朝北疆範圍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0年1期;
065關於中世紀中西航海史的若干問題,《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
066論導致北魏滅佛的直接原因暨罪證,《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12期;
067吃蜘蛛與食鳥卵,《民俗研究》2000年4期;
068中西語言文字優劣比較,《文明比較研究》2000年2期;
069大陸橋經濟帶與西部發展,《實現新的跨越》,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年;
070葡人開闢歐印新航路辨正,《安徽史學》2001年2期;
071明末清初俄使出訪中國初探,《清史研究》2001年1期;
072論後周世宗限佛,台灣《中國文化月刊》2001年4期;
073論美洲糧食作物的傳播,《中國農史》2001年3期;
074關於論文一稿兩投的學術規範,《自然辯證法通訊》2001年4期;
075後周世宗是否崇道辨析,《宋代文化研究》第十輯,線裝書局2001年;
076中國現階段不宜發展航母,香港《廣角鏡》2001年11期;
077歐印新航路開闢的意義、人選、時間和利潤,《南亞研究季刊》2001年4期;
078周宋之際的戶數,《中國史研究》2002年1期;
079論北周武帝廢佛的作用和意義,《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3期;
080關於籍貫問題,《東方研究》第1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4月;
081吃蜘蛛與食鳥卵考,《中國農業考古》2002年1期;
082是教授就應該給本科生上課,《科學時報》2002年6月6日“大學周刊”;
083天花的起源、傳布、危害和防治,《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年4期;
084論三武一宗之繼代者的逐步復佛,台灣《普門學報》2002年6期;
085我國的陸地邊界究竟有多長,《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年11期;
086一流大學需要有一流學風,《四川大學學報》2002年增刊;
087交響音樂民族化中國化的一塊里程碑,《鄭和研究》2003年1期;
088也談中國大學評價,《社會科學報》2003年5月22日6版;
089籍貫、祖居地、出生地,《辭書研究》20003年4期;
090是“薩斯”還是“非典”,《科技術語研究》2003年2期;
091後周世宗文明限佛析論,《文史哲》2003年4期;
092“小康”涵義的嬗變,《四川大學學報》2003年增刊;
093應當怎樣評價地理大發現的主要代表人物,《睦鄰友好的使者——鄭和》,海潮出版社2003年出版;
094二議“海龜”,《社會科學報》2004年1月8日5版;
095論佛教對漢語文字辭彙的影響,《成都大學學報》2004年2期;
096試析南方為什麼不滅佛,《宗教學研究》2004年1期;
097梅毒的全球化和人類與之的鬥爭,《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年2期;
098論美洲花生、葵花的傳播和對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農業考古》2004年1期;
099《地理大發現研究》評論與雜說,《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2期;
100金字塔研究的幾個問題——兼論它與《山海經》有何關係,《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2期;
101北周禁佛特點初探,《佛學研究》2004年刊;
102應當規範和限制人名用字,《中華讀書報》2004年3月17日8版;
103下西洋與中國動物學知識的長進,《海交史研究》2004年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