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端權,通信工程技術專家,長期從事市內電話、通信樞紐、無線電台、微波接力通信線路、同軸電纜通信線路、光纜通信線路等多門類通信工程的策劃、設計、建設、管理工作,先後主管全國郵電通信工程建設及國家無線電管理工作,並在探索工程經濟動態分析理論套用和促進通信規劃及工程建設方面不斷創新,為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端權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肇慶市
- 出生日期:1930年3月27日
- 職業:通信工程技術專家
- 主要成就:先後主管全國郵電通信工程建設及國家無線電管理工作
人物介紹,工作經歷,
人物介紹
張端權,1930年3月27日出生於廣東省肇慶市,原籍廣東省開平縣。1948~1952年在廣州市中山大學工學院(今華南工學院)電工系無線電專業學習,畢業後分配到武漢市中南區郵電管理局工作,同年調北京郵電部設計院(早期為設計局),開始了他從事通信工程設計的生涯。195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任設計院無線設計處副處長,1970年調任交通部410工程(遠洋無線電台)指揮部副指揮長,1973年調任郵電部北京設計所副所長,1983年調郵電部籌建中國通信建設總公司並任副總經理,1984年任郵電部基本建設局局長,1988年國務院任命為國家交通投資公司副總經理。1981年國務院科學技術幹部局審定為無線通信專業高級工程師,1989年郵電部評定為主任高級工程師(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被評為中國通信學會會士。1994~1999年,受郵電部委派任中日合資天津日電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天津NEC公司)董事長,主持程控交換機的批量生產。自1981年起,張端權連任5屆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管理委員會(原中國通信學會技術經濟與管理現代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2~1996年任郵電部第三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他還被聘為郵電部管理幹部學院兼職教授和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
工作經歷
從事和主持過多種通信專業工程設計的張端權,刻苦鑽研,勇於創新,乾一樣精一樣,從有線到無線,從電纜到微波,從具體工程設計到通信網路規劃,從設計技術指標分配到工程技術經濟分析,不但都掌握得很精,還提出了很多有創意的新方法、新觀點,如率先在通信工程中運用動態經濟分析方法,並不遺餘力地進行宣講和推廣;在通信網路建設中,提出社會投入和社會產出的概念,以及全網效益與再分配收入的評價方法;用機率分析比較的方法確定工程方案,用平均用戶密度與電話局經濟容量關係的數學模型解決市話網局所規劃中繁重的工程計算;用一個城市或地區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和當地的歷史資料對電話業務進行預測等。實踐證明這些創意很有價值,它不但解決了工程設計中的實際問題,還提高了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得到了業內的一致讚許。
張端權調換過多種工作崗位,每次調換幾乎都是工作難度較大或是新組建的單位,如籌建中國通信建設總公司,籌建國家交通投資公司,任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天津日電公司董事長等。1989年,張端權調任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這是一個全新的崗位。在此之前,無線電通信手段在我國套用很少,其全國性管理機構設在軍事部門。“少設嚴管”這一原則持續了多年。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以及民用無線電通信日益廣泛套用與飛速發展,空中電波環境越來越複雜,無線電管理開始轉交到政府部門管理,以便同國際接軌。張端權調到此崗位後,認識到其重要性和艱巨性,積極籌建了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國家無線電頻譜管理中心與頻譜管理研究所三個技術部門,同時到各地調查研究,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主管部門研究健全省、地市級的無線電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初步理順了關係,使省級無線電辦公室的年度建設投資計畫得以單列,並使地方政府對無線電技術設施以及管理機構的建設給予重視。此外,他還為之做了一系列奠基性工作。例如,組織編制《全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創辦《中國無線電管理》雜誌,加強了全國管理工作的及時上下溝通;積極進行國際交流,首先與美國、加拿大等舉辦無線電頻譜規劃與管理工作交流會,既派出去,也請進來,借鑑外國經驗;規範中國的無線電管理,狠抓法律法規、技術設施、頻譜規劃等基礎性工作。全國的現代無線電管理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上了一個台階,張端權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