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嵐

張穎嵐,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人文學部學術委員會委員,人文學院副院長,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文化遺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穎嵐
  • 國籍:中國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考古研究、文化遺產管理、博物館學、文物信息化
  • 職務: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個人簡介,個人成就,學術兼職,教學與課程,研究與成果,著作,論文,科研,

個人簡介

為教育部第一屆“文物保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第二屆“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科技部“文物保護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2009—2012)、全國藝術科學專家庫專家;以及陝西省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陝西省考古學會理事,西安市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曾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院長、西安博物院院長等職。

個人成就

致力於文物考古、文化遺產管理、博物館學、文物數位化等領域的研究,曾連續13年參與秦始皇陵園考古勘探、秦兵馬俑坑考古發掘等項工作,所參與的“秦俑二號坑考古發掘項目”獲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獎”。承擔國家級課題、省部級課題7項,參與編撰考古報告3部、著作6部,撰寫論文50餘篇,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4-2017)系列年度報告特邀專家和合作主編;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2008年以來,曾受邀為國家文物局、陝西省委組織部等主辦的培訓班講授《文化遺產保護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課程12班次;曾受邀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以色列奧爾布萊特考古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做學術報告21場次;2017年以來,在浙江大學承擔“文化遺產導論”“中國物質文化研究”“博物館運營與管理”“中國古代都城研究”等多門研究生、本科生通識課、專業課的教學工作,並受邀擔任教育部高校社科評價中心通訊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2005年以來,曾先後赴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以色列、蒙古、哥倫比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其中,2005年,獲美國“亞洲文化協會”資助,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客座研究;2006年,獲美國“蓋蒂基金會”資助,赴美國紐約大學研修交流;2007年,應“英國文化協會”邀請和資助,赴英國進行學術訪問。2014年,獲以色列“奧爾布萊特考古研究院”邀請和資助,赴耶路撒冷開展為期四個月的客座研究。

學術兼職

1. 教育部第一屆“文物保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第二屆“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3. 科技部“文物保護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2009—2012);
4. 全國藝術科學專家庫專家;
5. 陝西省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2015-2016);
6. 陝西省考古學會理事(2015-2016);
7. 西安市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2015-2016);
8.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9.教育部國家精品線上課程評審專家;
10. 浙江省博物館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11. 浙江省考古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教學與課程

1.“文化遺產導論”(人文社科大類課,參與)
2. “中國物質文化研究”(本科專業課,參與)
3. “博物館運營與管理”(本科專業課)
4. “中國古代都城研究”(研究生專業課)
5. “中國古代帝陵制度研究”(研究生專業課)

研究與成果

著作

  1.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報告(1999)》(參與執筆),科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2.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報告(2000)》(參與執筆),文物出版社,2006年4月;
  3. 《秦始皇陵二號兵馬俑坑發掘報告(第一分冊)》(參與執筆),科學出版社,2009年1月;
  4. 《中國大遺址保護博士論叢》(九冊,統籌編輯),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
  5. 《文化遺產地管理對策研究——以秦始皇帝陵為例》(獨著),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
  6. 《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3)》(合作專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2月;
  7. 《博格達汗宮博物館維修工程》(策劃、副主編),文物出版社,2014年6月;
  8. 《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4)》(合作專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2月;
  9. 《考古陝西》(十冊,副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
  10. 《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5-2016)》(第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8月;
  11. 《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6-2017)》(第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9月;

論文

  1. 《秦中小型墓葬葬牲現象淺議》,《秦文化論叢》第六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2. 《秦始皇陵園考古發現中的農業信息》(合作,第二作者),《農業考古》,1998年1期;
  3. 《秦墓出土陶囷模型及相關問題研究》,《秦文化論叢》第七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4. 《計算機技術在秦俑考古工作中的套用》(合作,第二作者),《科技考古論叢》第二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5. 《秦墓車馬殉葬制度的初步研究》,《秦俑秦文化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6. 《秦始皇陵園K9801陪葬坑第一次試掘簡報》(第四作者),《考古與文物》,2001年1期;
  7. 《秦始皇陵園K9901試掘簡報》(第三作者),《考古》,2001年1期;
  8. 《秦始皇陵園K0006陪葬坑第一次發掘簡報》(參與執筆),《文物》,2002年3期;
  9. 《秦始皇陵園2000年度勘探簡報》(第四作者),《考古與文物》,2002年2期;
  10. 《秦陵百戲俑的製作工藝及相關問題研究》,《秦文化論叢》第九輯,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11. 《奇蹟的誕生—秦始皇陵園的規劃與修建》,《文物天地》2002年10期;
  12. 《“穿三泉”與秦始皇陵地宮阻排水系統》(合作,第二作者),《考古與文物》漢唐考古增刊,2002年;
  13.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考古學的未來發展》,《華夏考古》,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14. 《秦始皇帝陵的外藏系統》(合作,第二作者),《考古》,2003年11期;
  15. 《秦陵百戲俑藝術風格初探》,《秦都鹹陽與秦文化研究》論文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16.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考古學的未來發展》,《秦始皇陵園內城城垣建築結構的初步探討》,《秦文化論叢(十一)》,三秦出版社,2004年6月;
  17. 《數位化博物館與公眾教育相關問題之探討》(合作,第一作者),《中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數位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燕山出版社,2006年11月;
  18. 《GIS在考古學的套用現狀和前景展望》,《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6期;
  19. 《博物館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關係之探討》,《博物館學論文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
  20. 《博物館的數位化生存》,《中國博物館》2007年1期;
  21. 《美國博物館的啟示與借鑑》,《上海文博論叢》,2007年第1期;
  22. 《美國博物館的戰略思考與遠景規劃》,《中國文物報》,2007年4月13日第6版;
  23. 《美國博物館與社區發展的互動(一)》,《中國文物報》,2007年4月27日第6版;
  24. 《美國博物館與社區發展的互動(二)》,《中國文物報》,2007年5月4日第6版;
  25. 《美國博物館的運營理念與文化產業》,《中國文物報》,2007年5月11日第6版;
  26. 《GIS與文化遺產資源管理》,《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7年6月;
  27. 《對國際博協“博物館”新定義的初步思考》,《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十四輯),三秦出版社,2007年10月;
  28. 《甘肅秦安上袁家秦墓葬牲現象的再認識》,《秦文化論叢》十四輯,2007年10月;
  29. First Emperor of China's Tomb,Great Discoveries of Our Time,Thames&Hudson,2007.10;
  30. Chinese Bronze Work,Seventy Wonder China,Thames&Hudson,2007.10;
  31. Tomb of First Emperor,Seventy Wonder China,Thames&Hudson,UK,2007.10;
  32. 《英國博物館協會2007年會評介》,《中國文物報》2008年1月4日第6版;
  33. 《大英博物館“秦始皇:中國兵馬俑”展覽的啟示和借鑑》,《文博》,2008年3期;
  34. 《秦始皇陵文化遺產地資源管理相關問題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4期;
  35. 《秦始皇陵與周邊社會》,《光明日報》2008年5月5日國學版;
  36. 《“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地”概念辨析》,《中國文物報》2008年11月7日第8版;
  37. 《蒙古國博格達汗宮博物館門前區保護維修工程》(合作),《中國文物報》2011年5月18日第4版;
  38. 《國家公園體系與中國的大遺址保護》,《中國文物報》2014年3月14日第五版;《新華文摘》2014年11期全文轉載;
  39. 《構建中國大遺址“國家公園”體系》,《光明日報》2015年1月19日國學版;《新華文摘》2015年6期全文轉載;

科研

  1. 1995—2007年,參與秦始皇兵馬俑一、二號坑的考古發掘、研究工作,以及秦始皇陵園K9801(石鎧甲坑)、K9901(百戲俑坑)、K0006(文官俑坑)、K0007(水禽坑)等陪葬坑,及陵園其他遺址的考古勘探、發掘及研究工作;
  2.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課題2003021:《GIS在文化遺產地資源管理中的套用——以秦始皇陵為例》(第三完成人);
  3.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科研課題20068356-T-357:《可移動文物包裝運輸標準》(第二完成人);
  4. 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研課題WW/T0017-2008:《館藏文物登錄規範》(第二完成人);
  5. 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研課題WW/T 0018-2008:《館藏文物出入庫操作、登記規範》(第二完成人);
  6. 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研課題WW/T 0019-2008:《館藏文物展覽點交規範》(第二完成人);
  7. 中德政府間文化合作項目:《中國陝西紫陽北五省會館壁畫保護研究》(中方負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