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利

張科利,男,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科利
  • 畢業院校:鹿兒島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地理科學
  • 職務: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綠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學術兼職,研究方向,教授課程,科研項目,著作論文,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5, 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學士
1988,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
1996,日本鹿兒島大學,博士
1998,清華大學水利系,博士後

工作經歷

1988-1992,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96-1998,清華大學水利系,副研究員
1998-2004,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2004-至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學術兼職

交通部交通科學研究院 客座教授(2004年~2012年)
寶雞文理學院 客座教授(2012年至今)
陝西省“國培計畫”特聘專家 (2014年~2016年)
北京師範大學“土壤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至今)
中國土壤學會 專業委員會理事(2004年~2009年)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水土流失監測專業委員會理事(2012年~2016年)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綠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018年至今)
《水土保持學報》期刊編委(2017年~2022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
教育部學位辦評審專家
國內外幾十種專業刊物評審專家

研究方向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土壤資源利用與保護

教授課程

本科生:土壤地理學、植物土壤野外實習
研究生:土壤侵蝕研究方法、高等土壤學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來源 經費 年限 本人作用
西南黃壤區土壤侵蝕與泥沙運移規律耦合關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321萬 2018~2022 主持
土壤磁化率示蹤侵蝕的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重點實驗室 20萬 2017~2019 主持
南方石漠化重大生態治理工程關鍵生態治理技術評價 水科院 8萬 2016~2020 主持
東北黑土區凍融作用與水蝕過程耦合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88萬 2015~2018 主持
西南岩溶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相應指標測試 水利部 12萬 2015~2016 主持
貴州省水土流失調查計算與分析製圖 貴州水利廳 29.6萬 2015~2016 主持
雲南大理洱海公路植被調查研究 交通部 6.5萬 2014~2016 主持
植物纖維毯植被恢復技術在路域生態工程中套用 交通部 49.6萬 2013~2015 主持
黃河上游塌岸侵蝕特徵、影響因子及區域變化 973專題 50萬 2011~2015 主持
東北黑土區土壤侵蝕過程機理及模擬評價 國家重點實驗室 125萬 2011~2014 主持
西南喀斯特地區坡面土壤侵蝕及其估算 面上基金 45萬 2011~2013 主持
全國土壤侵蝕因子計算分析與製圖 水利部 50萬 2011~2013 主持
中國北方風蝕區風蝕強度估算與評價 國家林業局 30萬 2009~2011 主持
公路建設中棄土場水土流失規律及估算模型 交通部 35萬 2009~2011 主持
農田小流域道路侵蝕評價模型研究 國家重點實驗室 15萬 2009~2010 主持
河北壩上土壤植物實習基地建設 基金委 50萬 2008~2020 主持
河北壩上土壤植物實習基地建設 基金委 37萬 2008~2010 主持
公路融雪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 交通部 4萬 2008~2010 主持
小流域道路侵蝕及路網對侵蝕產沙影響的研究 面上基金 35萬 2007~2009 主持
公路建設對地表水系及水文特徵影響評價技術 交通部 20萬 2007~2009 主持
西南喀斯特地區土壤侵蝕機理及水土流失預測 橫向課題 85萬 2006~2009 支持
公路水土保持規律研究 交通部 10萬 2004~2006 主持
出生缺陷發生率與環境關係研究 973專題 42萬 2004~2006 主持
多年凍土區公路邊坡水土流失規律及防治體系 交通部 20萬 2003~2005 主持
北方侵蝕嚴重區土壤可蝕性及其估算 面上基金 25萬 2003~2005 主持

著作論文

1. Liang Liu, KeliZhang, Suhua Fu, Baoyuan Liu, Mingbin Huang, Zhuodong Zhang, Fengbao Zhang, YueYu. Rapi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 for obtaining superficial soillayer thickness and its erosion monitoring implications. Geoderma, 2019,351:163-173.(1區TOP,影響因子3.74)
2. Qianhong Ma, KeliZhang*, J. D. Jabro, Le Ren, Hongyuan Liu. Freeze–thaw cycles effects on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degraded conditions in Northeast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9, 78:320-321.(4區,影響因子2.12)
3. Zhuodong Zhang,Anping Shu, Keli Zhang* , Hongyuan liu, Jing Wang and Jiabing Dai.Quantification of river bank erosion by RTK GPS monitoring: case studies alongthe Ningxia-Inner Mongolia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9,191:140-152.(4區,影響因子1.86)
4. Yue Yu, KeliZhang*, Liang Liu, Qianhong Ma, Jianyong Luo. Estimatinglong-term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rate on farmland using magneticsusceptibility in northeast China. Soil& Tillage Research, 2019, 187:41-49.(1區TOP,影響因子3.824)
5. KeliZhang*, Yue Yu, Jianzhi Dong, Qinke Yang, Xianli Xu.Adapting & testing use of USLE K factor for agricultural soils in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19, 269:148-155.(2區TOP,影響因子3.541)
6. Liang Liu, Zhuodong Zhang, Keli Zhang*, Hongyuan Liu, Suhua Fu. Magneticsuscep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soils in the Xilingele grassland andtheir implication for soil redistribution in wind-dominated landscapes: Apreliminary study. CATENA,2018, 163:33-41.(2區,影響因子3.256)
7. Xingqi Zhang, Maochuan Hu, Xinya Guo, Hong Yang,Zhenke Zhang, Keli Zhang. Effects of topographic factors on runoff andsoil loss in Southwest China. CATENA, 2018,160:394-402. (2區,影響因子3.256)
8. LiangLiu, Minbin Huang, Keli Zhang*, et al.Preliminary experiment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magnetite powder as anerosion tracer on the Loess Platea. Geoderma,2018, 310:249-256.(1區TOP,影響因子3.74)
9. Yue Yu, Keli Zhang* and Liang Liu. Evaluationof the influence of cultivation period on soil redistribution in northeasternChina us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oil& Tillage Research, 2017, 174:14-23.(1區TOP,影響因子3.824)
10. Hongyuan Liu, Yang Yang, Keli Zhang* and Chuanlong Sun. Soil Erosion as affected by freeze-thaw regime andinitial soil moisture content. Soil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17, 81:459-467.(2區TOP,影響因子1.92)
11. Hongyuan Liu, Jing Wang, Keli Zhang* and Yaping Kong. Effectiveness of geotextiles for road slope protectionunder simulated rainfall. EnvironmentalEarth Science, 2016, 75:1198-1209.(4區,影響因子1.435)
12. Liang Liu, Keli Zhang* and Zhuodong Zhang. An improved core sampling technique for soil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etermination. Geoderma,2016, 277:35-40.(1區TOP,影響因子3.74)
13. KeliZhang*, Li Lian and Zhuodong Zhang. Reliability oferodibility estimation in areas outside the US: a comparison of erodibility formain agricultural soils in the US and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2016, 75:252-231.(4區,影響因子1.435)
14. Liang Liu, Keli Zhang*, Zhuodong Zhang and Qianqian Qiu. Indentifying soil redistributionpattern in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by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CATENA, 2015, 129:103-111.(2區,影響因子3.256)
15. Wenying Peng, Zhuodong Zhang and Keli Zhang*.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ill flow on steep slope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15,29:3677-3686.(2區,影響因子3.181)
16. Longxi Cao, Keli Zhang*, Hailun Dai and Yin Liang. MODELING INTERRILL EROSION ON UNPAVED ROADS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Land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15,26:825-832.(1區TOP,影響因子7.27)
17. Longxi Cao, Keli Zhang*, and Yin Liang. Factors affecting rill erosion of unpaved loess roads inChina. EARTH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14, 39:1812-1821.(2區,影響因子3.722)
18. Wei Shangguan, Peng Gong, Lu Liang, YongJiu Dai, andKeli Zhang. Soil Diversity as Affected by Land Use in China: Consequencesfor Soil Protection.The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4, 2014(1): 913852.(4區,影響因子1.219)
19. ZhonglingGuo, Ted M. Zobeck, Keli Zhang, andF. Li. Estimatingpotential wind ero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in northern China using the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3, 68(1):13-21.(2區,影響因子2.258)
20. ZhonglingGuo, Ted M. Zobeck, John E. Stout and KeliZhang*.The effect of wind averaging time on wind erosivity estimation. EARTH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12, 37:709-802.(2區,影響因子3.722)
21. Jianzhi Dong, Keli Zhang*, Zhongling Guo.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from highway construction spoildeposits: A rainfall simulation study. 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D,2012,17:8-14.(3區,影響因子3.445)
22. Aihua Ma*, Jinfeng Wang,and Keli Zhang*. Samplingsurvey of heavy metal in soil using SSSI. Lecture Notes in Geoinformation &Cartography, 2012:15-26.(EI)
23. ZhonglingGuo, Keli Zhang, Ted M. Zobeck. Validation the wind generator of revised WindErosion Equation (RWEQ) using measured wind data of China. IEEE, World Automation Congress,2012.(EI)
24. Longxi Cao, Keli Zhang*, Hailun Dai, Zhongling Guo. MODELING SOIL DETACHMENTON UNPAVED ROAD SURFACES ON THE LOESS PLATEAU. Transactions ofthe ASABE,2011, 54(4):1377-1384.(4區,影響因子1.118)
25. Haiying Yu, Keli Zhang*.Links betwee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rate of birthdefects: Shanxi,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1, 409:447-451.(2區TOP,影響因子4.61)
26. XianliXu, Wen Liu, Yaping Kong, KeliZhang*,Bofu Yu and Jiding Chen. Runoff and water erosion on road side-slopes: Effectsof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nd slope lengt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2009, 14:497-501.(3區,影響因子3.445)
27. LongxiCao, Keli Zhang*, Wei Zhang.Detachment of road surface soil by flowing water. CATENA,2009, 76:155-162.(2區,影響因子3.256)
28. K.L. Zhang*, A.P. Shu, X.L. Xu, Q.K. Yang, B. Yu. Soilerodibility and its estimation for agricultural soils in China. Journalof Arid Environments, 2008, 72(6):1002-1011.(4區,影響因子1.989)
29. XianliXu, Keli Zhang*,Yaping Kong, Jiding Chen and Bofu Yu. Effectiveness of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along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 Tibetan plateau, Chin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2006,11:302-309.(3區,影響因子3.445)
30. JileiWu, Jinfeng Wang, Bin Meng, Gong Chen, Lihua Pang, Xinming Song, Keli Zhanget al.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to birth defects. BMC Public Health, 2004, 23(4):23-32. (3區,影響因子2.42)
31. K.Zhang, S. Li, W. Peng and B.Yu: Erodibility of Agricultural Soils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oils & Tillage Research,2004, (76):157-165.(1區TOP,影響因子3.824)
32. ZhangKeli, Luo Lifang and Li Shuangcai: Effect of Shock Waves on theFormation of Ri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04, 19(1):149-153. (4區,影響因子1.659)
33. Zhang Keli, Li Shuangcai,Peng Wenying. Erodibility ofAgricultural Soil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12thISCO Conference, II,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Environment Effect.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2.(EI)
34. LiuBaoyuan, Zhang Keli, Xie Yun. AnEmpirical Soil Loss Equation. Proceedings of 12th ISCOConference, II,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Environment Effect.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2.(EI)
35. Zhang,G.H., B.Y.Liu, M.A.Nearing, C.H.Huang, K.L.Zhang.Soil Detachment by Shallow Flow.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2002,45(2):351-357.(4區,影響因子1.118)
36. Zhang Keli and ZhangZhumei. Erosion and Sediment Delivery in Rills for Steep Loess Slope. Progressin Natural Science, 2000, 10(10):794-797. (3區,影響因子2.95)
37. TangKeli, Zhang Keli and Lei Aling. Criticalslope gradient for compulsory abandonment of farmland on the hilly Loessplateau, Science Bulletin, 1998, 43 (5):409-412.(3區,影響因子3.71)
38. K.L. Zhang and K. Z.Hosoyamada. Influence of Gradient on Interrill Erodibility of Volcanic AshSoil, Soil Phys. Cond. Plant Growth Japan, 1996.
39. 劉宏遠, 劉亮, 李秀軍, 張科利, 羅建勇, 王靜. 植物纖維毯道路邊坡防護技術綜合效益評價. 水土保持學報, 2019, 33(1):1-8.
40. 柯奇畫, 張科利, 陳月紅, 陳美淇, 羅建勇. 西南岩溶區水土保持生態效應指標體系與定量評價.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01):148-154.
41. 馬芊紅, 張科利. 西南喀斯特地區土壤侵蝕研究進展與展望. 地球科學進展, 2018, 33(11):1130-1141.
42. 熊亞蘭, 張科利, 朱雅晗, 夏麗. 岷江上游小流域NDVI與環境要素的多尺度耦合關係研究.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18, 36(6):792-797.
43. 張科利, 劉宏遠. 東北黑土區凍融侵蝕研究進展與展望.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8, 16(1):17-24.
44. 周曉晴, 馬芊紅, 張科利. 基於樣帶的陝西省水土流失規律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4):47-53.
45. 柯奇畫, 張科利. 人工降雨模擬試驗的相似性和套用性探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18, 32(3):16-20.
46. 柯奇畫, 張科利. 我國人工降雨侵蝕相關試驗的研究進展回顧.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8, 16(2):134-143.
47. 陳美琪, 魏欣, 張科利, 陳月紅. 基於CSLE模型的貴州省水土流失規律分析. 水土保持學報, 2017, 31(3):16-21.
48. 劉笑妍, 張卓棟, 張科利, 劉剛. 不同尺度凍融作用對東北黑土區產流產沙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2017, 31(5):45-50.
49. 陳美琪, 張卓棟, 王曉蘭, 張科利, 等. 西南黃壤和西北黃土坡面侵蝕產沙規律比較研究.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6, 14(6):53-60.
50. 王靜, 代加兵, 劉宏遠, 舒安平, 張科利. 黃河寧蒙段塌岸危險性評價. 人民黃河,2015, 37(8):48-51.
51. 代加兵, 劉宏遠, 戴海倫, 張科利. 黃河寧蒙河段塌岸侵蝕現場監測及評價研究. 泥沙研究, 2015(5):63-68.
52. 劉瑛娜, 劉寶元, 張科利, 鄭袁志. 微型小區在土壤可蝕性估算中的套用.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5, 13(4):103-108.
53. 張興奇, 顧禮彬, 張科利, 楊光檄, 顧再柯. 坡度對黔西北地區坡面產流產沙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2015, 29(4):18-22.
54. 郭繼成, 顧再柯, 苑爽, 張科利, 等. 西南喀斯特地區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計算與評價. 中國水土保持, 2014, 10. 50-53.
55. 曹龍熹, 張科利, 孔亞平, 梁音. 公路網系對喀斯特流域水繫結構的影響. 地理研究, 2013,32(10):1833-1842.
56. 戴海倫, 代加兵, 舒安平, 張科利. 河岸侵蝕研究進展綜述. 地球科學進展, 2013, 28(9):988-996.
57. 郭繼成, 張科利, 董建志, 代加兵, 劉宏遠. 西南地區黃壤坡面徑流沖刷過程研究. 土壤學報, 2013, 50(5):19-25.
58. 任樂, 張科利, 郭繼成. 基於沖刷試驗的貴州耕地土壤抗沖性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13, 27(1):56-59.
59. 戴海倫, 苑爽, 張科利, 等. 貴州省降雨侵蝕力時空變化特徵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1):37-41.
60. 劉寶元,劉瑛娜,張科利,謝 雲. 中國水土保持措施分類. 水土保持學報,2013, 27(2):80-84.
61. 劉寶元, 郭索彥, 李智廣, 謝雲, 張科利, 劉憲春. 中國水力侵蝕抽樣調查. 中國水土保持, 2013(10):26-34.
62. 蔣榮, 張興奇, 張科利, 等. 喀斯特地區不同林草植被的減流減沙作用. 水土保持通報, 2013, 33(1):18-22.
63. 王穎, 張科利, 李峰. 基於10 年 MODIS 數據的錫林郭勒盟草原植被覆蓋度變化監測.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2, 26(9):165-169.
64. 董建志, 張科利, 劉宏遠, 王維. 公路棄土場坡面產流特徵及過程模擬.泥沙研究, 2012, 8:53-57.
65. 紀啟芳, 張興奇,張科利, 楊 勇, 楊光檄, 顧再柯. 喀斯特地區不同林草植被的減流減沙作用. 水土保持研究,2012,18(4):1-5.
66. 余海英, 彭文英, 馬秀, 張科利. 免耕對北方旱作玉米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質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 2011, 22(1):99-104.
67. 曹龍熹, 張科利, 孔亞平. 公路路域水土流失估算與評價模型.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 (1):143-148.
68. 余海英, 張科利, 戴海倫. 化學融雪劑對區域環境的影響及累積擴散特點. 土壤通報,2011, 42(5):1276-1280.
69. 戴海倫, 金復鑫, 張科利. 國內外風蝕監測方法回顧與評述. 地球科學進展,2011, 26 (4):401-408.
70. 董建志, 張科利, 張衛香, 邵社剛. 山區高速公路棄土場形態研究及區域差異分析. 水土保持通報,2011,31(2):164-167.
71. 董建志, 張科利, 王穎, 苑爽, 張衛香. 黃土高原公路棄土場侵蝕規律及其模擬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2011, 25(2):67-71.
72. 熊亞蘭, 張科利. 全球氣候變化對貴州省徑流模數的潛在影響.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1, 27(3):82-85.
73. 熊亞蘭, 張科利. 全球氣候變化對貴州省輸沙模數影響分析. 泥沙研究, 2011(3):23-28.
74. 郭中領, 張科利, 董建志, 王穎, 劉宏遠, 王維. 利用分形理論解決不同土粒分級標準間土壤質地資料的轉換問題. 地理科學, 2011, 31(10):1254-1260.
75. 熊亞蘭, 張科利, 寧茂. 貴州省土壤侵蝕危險度評價. 貴州農業科學,2011, 39(3):122-124.
76. 曹龍熹, 孔亞平, 馬愛華,張科利. 高速公路建設期路域泥沙估算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11, 28(1):143-148.
77. 周素萍, 張興奇, 張科利,等. 貴州喀斯特地區不同生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效. 貴州農業科學, 2011, 39(4):117-120.
78. 熊亞蘭, 王全昌, 張科利, 寧茂歧. 北盤江流域降雨量與徑流量年均變化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5):30-34.
79. 董建志, 曹龍熹, 張科利. BP神經網路在道路分離速率模擬中的套用.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0, 32(2):28-32.
80. 梁嬋芬, 曹龍熹, 張科利. 安塞縣紙坊溝小流域道路網系分布與土地利用的關係.水土保持通報, 2010, 30(3):201-205.
81. 曹龍熹, 張科利, 孔亞平, 張卓棟, 張衛香. 公路建設對區域水資源影響程度評價方法研究. 資源科學, 2010, 8(2):290-294.
82. 熊亞蘭, 張科利, 楊光檄,等. 烏江流域降雨和徑流的周期變化.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10, 28(4):475-479.
83. 余海英, 孔亞平, 張科利. 融雪劑在公路土壤中的累積, 擴散及其對土壤性質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2009,23(6):192-186.
84. 金復鑫, 彭文英, 張科利, 王龍. 北京保護性耕作條件下土壤水分動態變化研究. 土壤通報, 2009, 40(1):28-33.
85. 熊亞蘭, 張科利, 楊光檄, 顧再柯. 貴州省年降雨量和天然年徑流量年際變化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09, 23(1):36-40.
86. 張科利, 何艷微, 鄭曉瑛, 武繼磊, 張霆. 出生缺陷高發區發病率與土壤元素關係分析.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08, 30(6):1273-1275.
87. 張卓棟, 張科利, 武繼磊, 張霆, 鄭曉瑛. 出生缺陷高發區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徵的空間信息分析.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 2008,34(6):684-691.
88. 何艷微, 張科利, 王勁峰, 鄭曉瑛, 張廷.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發區飲水中化學元素異常特徵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08, 23(9):1246-1248.
89. 孔亞平, 張科利, 曹龍熹. 土壤侵蝕研究中的坡長因子評價問題.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4):43-47.
90. 徐憲立, 張科利, 劉雯, 孔亞平, 陳濟丁. 青藏公路路堤邊坡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8, 17(4):619-622.
91. 張科利, 徐憲立, 羅麗芳. 國內外道路侵蝕研究回顧與展望. 地理科學, 2008, 28(1):119-123.
92. 曹龍熹, 張科利, 張卓棟, 張衛. 黃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道路特徵及影響因素. 地理研究, 2008, 27(6):1271-1280.
93. 張衛香, 張科利, 熊亞蘭, 楊光檄, 張興奇. 貴州省河流水文泥沙的時空變化特徵.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6:1-5.
94. 熊亞蘭, 張科利, 楊光檄, 顧再柯. 烏江流域水沙特性變化分析. 生態環境,2008, 17(5):1942-1947.
95. 舒安平, 張科利, 費祥俊. 高含沙水流紊動能量轉化與耗散規律. 水利學報, 2007, 38(4):383-388.
96. 張科利, 彭文英, 楊紅利. 中國土壤可蝕性值及其估算.土壤學報, 2007, 44(1):7-13.
97. 張科利, 彭文英, 王龍, 等. 東北黑土區土壤剖面地溫和水分變化規律. 地理研究, 2007, 26(2):314-320.
98. 張科利, 彭文英, 何艷微. 出生缺陷高發區地球化學環境中微量元素分析. 中國公共衛生, 2007, 23(1):54-56.
99. 張真真, 張科利, 武繼磊, 等. 無錫出生缺陷高發區地理環境化學元素的特徵.廣東微量元素科學, 2007, 14(8):8-12.
100. 孔亞平, 李璐,張科利,等. 公路建設對水資源影響評價與保護技術研究評述. 交通運輸研究, 2007(9):39-43.
101. 孔亞平, 羅立芳, 張科利,等. 公路水土流失特徵、影響因子及其研究方法評述.海峽兩岸環境與資源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2007.
102. 劉建忠, 韓德軍, 顧再柯, 張科利. 貴州喀斯特地區坡耕地現狀及整改策略. 水土保持套用技術, 2007(5):42-44.
103. 劉建忠, 韓德軍, 顧再柯, 張科利. 貴州喀斯特地區的資源優勢與生態環境問題分析.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07, 5(6):53-57.
104. 李新虎, 王勁峰, 鄭曉瑛, 廖一蘭, 張科利, 等. 土壤性質在出生缺陷環境風險中的指示作用. 環境科學研究, 2007, 20(6):21-26.
105. 徐憲利, 張科利, 劉憲春. 道路侵蝕研究進展. 地理科學進展, 2006, 25(1):52-61
106. 何艷微, 彭文英, 張科利.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發區土壤元素分布特徵. 環境與健康雜誌, 2006, 23(6):496-499.
107. 何艷微, 張科利, 王龍. 出生缺陷高發區人發元素含量分析研究. 廣東微量元素科學, 2006, 13(8):23-26.
108. 陳瑤, 張科利, 何艷微, 等. 出生缺陷高發區環境的異常特徵研究. 中國測繪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
109. 彭文英, 張科利, 楊勤科. 黃土坡面土壤性質隨退耕時間的動態變化研究.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6,20(5):153-157.
110. 徐憲利, 張科利, 耿紅. 西部地區高速公路發展規劃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方法探討.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7):154-157.
111. 徐憲利, 張科利, 龐玲. 青藏公路路堤邊坡產流產沙規律及影響因素分析. 地理科學, 2006, 26(2):211-215.
112. 彭文英, 張科利, 楊勤科. 退耕還林對黃土高原地區土壤有機碳影響預測.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6, 25(3):94-99.
113. 龐玲, 張科利, 徐憲利. 泥沙沉降速度試驗研究方法回顧與評述. 人民黃河, 2006, 44(1):50-52.
114. 徐憲利, 張科利, 孔亞萍, 等. 重慶市骨架公路網規劃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6, 15(1):107-111.
115. 張科利, 彭文英,等. 日本近50年來土壤侵蝕及水土保持研究評述. 水土保持學報,2005, 19(2):61-64.
116. 陳瑤, 張科利, 羅麗芳. 黃土坡耕地棄耕后土壤入滲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 泥沙研究,2005, 5. 45-50.
117. 徐憲立, 張科利, 等, 青藏公路路堤邊坡產流產沙與降雨特徵關係. 水土保持學報, 2005, 19(1):22-24.
118. 孔亞萍,張科利, 楊紅麗. 土壤可蝕性模擬研究中的坡長選定問題.地理科學, 2005 , 25 (2):374-378.
119. 彭文英,張科利, 陳瑤, 等. 黃土坡耕地退耕還林后土壤性質變化研究. 自然資源學報, 2005, 20(2):272-278.
120. 陳瑤, 張科利. 出生缺陷與環境的關係研究進展.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05, 22(1):52-54.
121. 李新虎, 王勁峰, 鄭曉瑛,張科利. 出生缺陷發生的環境因素研究進展. 中國公共衛生, 2005, 21(10):11-13.
122. 孔正紅, 張新時, 張科利,等.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小城鎮建設的生態經濟學意義及其特點.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05, 21(1):76-80.
123. 紀翠玲, 齊清文,張科利. 黃土高原地貌形態圖譜三維符號指標體系與套用.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05, 7(1):51-56.
124. 徐憲立, 蔡玉梅, 張科利,等. 耕地資源動態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5, 1(3):78-82.
125. 陳瑤, 張科利, 等. 出生缺陷發生率與環境特徵異常的相關性研究. 廣東微量元素科學, 2004,11(12):21-27.
126. 武繼磊, 王勁峰, 鄭曉瑛, 孟斌, 宋新明, 張科利. 出生缺陷環境致畸因子識別空間探索分析. 環境與健康雜誌, 2004, 21(6):366-368.
127. 羅利芳, 張科利, 等. 青藏高原地區水土流失時空分異特徵. 水土保持學報, 2004,18(1):58-62.
128. 李雙才,羅利芳, 張科利. 黃土溝壑丘陵區退耕對土壤侵蝕影響的模擬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04, 18(1):74-77.
129. 羅利芳, 張科利, 李雙才. 撂荒後黃土高原坡耕地土壤透水性和抗沖性的變化. 地理科學, 2003, 23(6):89-94.
130. 孔亞萍,張科利. 黃土坡面侵蝕產沙沿程變化的模擬試驗研究. 泥沙研究, 2003,1:33-38.
131. 蔡永明,張科利, 李雙才. 不同粒徑制間土壤質地資料的轉換問題研究. 土壤學報, 2003, 40(2):9-14.
132. 武繼磊, 王勁峰, 鄭曉瑛, 宋新明, 孟斌, 張科利. 空間數據分析技術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套用. 地理科學進展, 2003, 22(3):219-228.
133. 彭文英,張科利, 李雙才. 黃土高原退耕還林(草)緊迫性地域分級論證. 自然資源報, 2002, 17(4):438-443.
134. 彭文英,張科利, 江忠善. 黃土高原坡耕地退耕還草的水沙變化特徵. 地理科學, 2002, 22(4):397-402.
135. 張光輝, 劉寶元, 張科利. 坡面徑流分離土壤的水動力實驗研究. 土壤學報, 2002, 39(6):882-886.
136. 衛海燕, 張科利, 王敬義. 分散式侵蝕預報模型中格線面積的確定. 地理研究, 2002, 21(5):578-584.
137. 羅利芳, 張科利, 符素華. 徑流曲線數法在黃土高原地表徑流量計算中的套用. 水土保持通報, 2002, 22(3):58-61.
138. 張科利, 蔡永明, 等. 土壤可蝕性動態變化規律研究. 地理學報, 2001, 56(6):673-681.
139. 張科利, 劉寶元, 蔡永明. 黃土可蝕性及其套用研究. 生態學報, 2001, 29(10):1687-1695.
140. 彭文英, 張科利. 不同土地利用產流產沙與降雨特徵的關係. 水土保持通報, 2001, 21(4):25-29.
141. 孔亞平, 張科利, 唐克麗. 坡長對侵蝕產沙過程影響的模擬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01, 15(2):17-20.
142. 彭文英, 張科利, 劉莉, 衛海燕. 黃土高原土地坡度構成及墾殖率地域分異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01, 15(4):33-36.
143. 彭文英, 張科利, 劉莉,等. 基於GIS的黃土高原土地坡度構成及墾殖率地域分異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01, 15(4):33-36.
144. 張科利, 蔡永明, 劉寶元,等. 黃土高原地區土壤可蝕性及其套用研究. 生態學報, 2001, 21(10):1687-1695.
145. 金建君, 謝雲,張科利. 不同樣本序列下侵蝕性雨量標準的研究. 水土保持通報, 2001, 21(2):31-33.
146. 溫淑瑤, 張科利, 方國華. 從礦質組分變化看膨潤土酸化改性機理.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 37(3):415-418.
147. 溫淑瑤, 陳捷, 張科利. 黑山膨潤土及其酸化土的差熱性質研究.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 37(4):555-558.
148. 張科利, 唐克麗. 坡面細溝侵蝕預報模型細溝侵蝕能力的研究. 土壤學報, 2000, 37(1):9-14.
149. 張科利. 坡面侵蝕過程中細溝水流動力學參數估算探討. 地理科學, 2000, 20(8):326-330.
150. 張科利, 蔡永明, 劉寶元. 土壤侵蝕預報研究中的標準小區問題論證. 地理研究, 2000, 19(3):279-302.
151. 張科利. 黃土坡面徑流侵蝕及產沙特徵的實驗研究.第四屆全國泥沙基本理論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四川成都, 2000.
152. 張科利, 張竹梅. 黃土陡坡細溝侵蝕及其產沙特徵的實驗研究.自然科學進展, 2000,10(2):1136-1139.
153. 張科利. 黃土坡面細溝的水動力學特徵的研究. 泥沙研究, 1999, 1:56-61.
154. 史培軍, 劉寶元, 張科利, 等. 土壤侵蝕過程與模型研究. 資源科學, 1999, 21(5):9-18.
155. 劉寶元, 張科利, 焦菊英. 土壤可蝕性及其在侵蝕預報中的套用. 自然資源學報, 1999, 14(4):345-350.
156. 唐克麗, 張科利, 雷阿林. 黃土丘陵區退耕上限坡度的研究論證. 科學通報, 1998, 40(2):200-203.
157. 張科利, 秋吉康宏. 坡面細溝侵蝕發生的臨界水力條件研究.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1998, 4(1):41-46.
158. 張科利, 張興奇, 秋吉康宏. 坡面徑流沖刷及泥沙輸移特徵的試驗研究. 地理研究, 1998, 17(2):561-566.
159. 張科利. 黃土坡面細溝中水流阻力規律研究. 人民黃河, 1998, 20(8):13-15.
160. 張科利, 細山田健三. 坡面濺蝕發生過程及其與坡度關係的模擬研究. 地理科學, 1998, 18(6):561-566.
161. 張科利, 細山田健三. 坡面細溝網發育的分形研究.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1998, 4(5):1-6.
162. 張科利, 鐘德鈺. 黃土坡面溝蝕發生機理的水動力學試驗研究. 泥沙研究, 1998, 3:74-80.
163. 張科利, 細山田健三. 人工防蝕生草膜保持及改良土壤作用的研究.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1997, 3(4):20-24.
164. 張科利, 細山田健三. 野外試驗によるシラス土のリルの發生, 發展に關する研究. 農業土木學會論文集, 1996, 182:39-48.
165. 細山田健三, 張科利. シラス土の中の輕石が土壤の受蝕性に及ぼす影響に 關する研究. 宮崎大學農學部研究報告, 1996, 42(1):83-89.
166. 張科利, 細山田健三, 秋吉康宏. 日本宮崎縣おける侵蝕性降雨の特徵. 宮崎大學農學部研究報告, 1996, 43(1):75-81.
167. 張科利, 細山田健三, 等. 神經網路理論在土壤侵蝕預報方面套用的探討.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1995, 1(1):58-63.
168. 鄭粉莉, 唐克麗, 張科利. 自然侵蝕和人為加速侵蝕與生態環境演變. 生態學報, 1995, 15(3).
169. 張科利, 細山田健三. 淺いガリの形成過程, 分布および形態特徵について. 農業土木學會論文集, 1994, 173:93-99.
170. 張科利, 細山田健三. 中國の黃土高原における土壤侵蝕の背景と特徵. 宮崎大學農學部研究報告, 1994, 41(1):31-38.
171. 張科利, 唐克麗.子午嶺地區土壤侵蝕演變特徵. 黃河流域環境演變與水沙運行規律研究論文集, 第三集, 地質出版社, 1993.
172. 唐克麗, 張科利, 等. 子午領林區自然侵蝕與人為加速侵蝕剖析. 水土保持研究, 1993, 17:17-28.
173. 鄭粉莉, 張科利. 植被破壞與恢復對坡面淺溝侵蝕影響的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1993, 17:54-59.
174. 唐克麗, 鄭粉莉, 張科利. 子午嶺林區土壤侵蝕與生態環境關係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水土保持研究, 1993, 17:3-10.
175. 白紅英, 唐克麗, 張科利, 等. 草地開墾人為加速侵蝕的人工降雨試驗研究. 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1993, 17:87-93.
176. 張科利, 唐克麗.淺溝發育與陡坡開墾歷史的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1992, 6(2):59-62.
177. 唐克麗, 張科利, 等. 黃土高原人為加速侵蝕與全球變化. 水土保持學報 , 1992, 6 (2):88-96.
178. 王斌科, 張科利, 唐克麗.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系列製圖方法的探討. 水土保持學報, 1992, 6(2):91-96.
179. 查軒, 唐克麗,張科利. 植被對土壤特性及土壤侵蝕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1992, 6(2):52-58.
180. 張科利. 黃土高原坡面侵蝕產沙分配及其與降雨特徵關係的研究. 泥沙研究, 1991, 4:39-46.
181. 張科利, 唐克麗, 王斌科. 黃土高原坡面淺溝侵蝕特徵值的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1991, 5(2):8-13.
182. 張科利. 淺溝發育對坡面侵蝕的影響作用. 中國水土保持, 1991, 11.
183. 張科利, 唐克麗. 人類耕墾對現代侵蝕加速作用的評價.水土保持通報, 1990, 10(5):1-4

獲獎記錄

1.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1等獎(B07-1-017-004):多年凍土地區公路生態環境保護與評價技術研究,2007,交通部
2.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3等獎(A11-3-066-004):西部公路建設中水資源保護技術研究,2011,中國公路學會
3. 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中國土壤可蝕性值及其估算,201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4. 北京市教育成果(高等教育)2等獎:面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土壤地理學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2004,北京市人民政府
5.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四屆理事會批准的先進工作者,2004年,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6. 北京師範大學本科教學優秀獎, 2014,北京師範大學
7. 優秀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三等獎:強化科研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生教學模式,2015,北京師範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