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飛,字應龍,號一清道人,1954年出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禹飛
- 別名:一清道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人物榮譽,
人物簡介
張禹飛,字應龍,號一清道人,1954年出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現為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基礎部主任、教授、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北京市武術協會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志強武館主教練、混元太極拳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式太極拳第11代傳人、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第2代傳人。
人物經歷
張禹飛先生9歲即在其老家張家口市隨家鄉拳師習練八極、形意及長拳;1977年考入武漢工業大學機械系,1978年初又隨中原武林名宿丁鴻奎先生習劈掛散手、岳氏連拳、形意拳、散手及長、短器械和軟兵對打(丁先生系清末民初形意與八卦名家姜殿臣之親傳弟子);1982年分配到京,曾師從戳腳翻子名家劉學勃、大成拳名師王選傑習練戳腳翻子及大成拳。1984年,經師姐高郛引薦,隨陳式太極拳第10代傳人、太極拳一代宗師、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先生修習混元內功以及陳式太極拳,1987年正式遞帖拜師入門。由於其勤奮刻苦、天資聰穎、悟性極高,再加追隨馮先生左右20餘年,故深得馮先生拳法三味及混元內功真諦,所習拳法極具乃師風格並多次在湖北、河北、北京等地的武術比賽中獲獎。曾在《武術健身》、《中華武術》、《中國太極拳》、《精武》、《混元太極》等雜誌發表關於太極拳練法、內功心法、技擊技法以及太極拳理論論文十餘篇。並被1999年第一期《精武》雜誌“陳式太極拳專輯”列為馮志強先生的三大主要傳人之一。
張禹飛先生除習混元太極拳外,還長於形意、散手及大槍、劍術、刀法、內功心法等,尤擅內家大槍之法,故於2001年受馮先生委託並在馮先生的指導下創編了24式混元太極槍,得到馮先生的肯定和讚許,豐富了混元太極門派的拳法體系,此槍法在首屆國際混元太極拳交流大會上由張禹飛先生表演,數次獲得掌聲。在此後的國內比賽中,混元弟子們屢次以該套太極槍參賽,多次獲得金、銀、銅牌。在馮先生逝世後,為弘揚馮先生遺願,豐富混元太極拳的體系內容,禹飛先生又先後創編了集體混元36式(曾為迎奧運在天安門前表演)、混元新24式(左右交替式)、精練18式、混元五行錘、混元太極28劍、心意混元太極尺等套路以及混元散手、混元八法單練與對練、混元18跌法、混元散手劍及混元內功、纏絲功等系列,從學者甚眾。
張禹飛先生在混元太極拳的創立與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90年代前後,他就與在京的幾位師兄弟一起醞釀混元太極拳的命名、創立及相關事宜,並在馮先生的領導下,參與了混元太極拳的創立工作。1993—1994年策劃、主編了《混元太極》創刊號及志強武館館徽揭幕儀式。1995年協助馮先生創建了《北京匯中太極修煉中心》並擔任教學部主任,並協助馮先生整理出版了內部資料《陳式太極拳講義》、《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函授教材》(上冊)等著作,代師授徒培養了若干批混元太極拳的教練人才。1996年,與師兄張學信(定居美國)、沈魯釗(已故)共同協助馮先生錄製了《陳式太極拳二路》的教學視頻(北京音像出版社製作發行),並在其中擔任馮先生的陪練助手。同年,與馮志強先生合著了《太極混元內功》系列教學功法,連載於1996年的《中華武術》雜誌上。1998年4月,協助馮先生出版了內部資料《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教材》(後來的正式出版物底稿);同年夏,在中國武術院協助馮先生錄製了《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24式》及《太極混元功》教學視頻,並擔綱陪練、製作和解說,隨後,該視頻在中央電視台第五頻道以教學節目連續播出近三個月。同年秋,陪馮志強先生到中國武術院,為美國某媒體宣傳陳式太極拳錄製了陳式太極劍及陳式太極拳二路視頻。2000年隨馮先生參加了中國人體科學院舉辦的首屆 “氣功與人體科學研討會”,並與馮志強先生合作為大會提交了論文《混元太極與人體科學》的學術論文,其發言引起與會者的極大關注。
2004年8月,張禹飛先生應日本青少年文化交流協會之邀前往日本交流太極拳,其講座和表演在六本木地區有近1200人次參加,日本媒體做了報導,影響較大。在2007年的“首屆國際混元太極拳交流大會”上任大會紀念冊副主編和大會競賽裁判,2008年參加“香港陳式混元太極拳社”成立三周年大會,並被聘為名譽會長。2009年、2011年分別擔任第二屆、第三屆“國際混元太極拳交流大會”競賽裁判及第三屆“國際混元太極拳交流大會”《紀念冊》主編。
人物榮譽
禹飛先生在自己練拳的同時,時刻不忘師父馮志強先生的宏願,讓太極拳造福人類,自1990年起就開始授徒傳藝,所教下的弟子和學生多次在國際及全國大賽中獲得金、銀、銅牌多枚。目前其學生和入門弟子已遍布全國十多個省市及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典、瑞士、日本、菲律賓、挪威、法國、英國等10餘個國家。其傳記亦被收入2011年余功保主編的《中國太極拳大百科》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