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福范
- 外文名:未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信仰:未知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48—1951年 任浙江大學副教授。
1951—1952年 任燕京大學副教授。
1980—1989年 任國家教委材料力學課程教學指導組組長。
1989年12月16日 逝世於北京。
主講課程
材料力學,彈性薄板,複合材料。
主要貢獻
1980年,他擔任全國材料力學課程教學指導組組長之後,大力倡導材料力學課程改革。1981年至1982年,他先後發表了兩篇關於材料力學課程中“能量法”教學內容改革的論文與示範樣張,為不少院校的材料力學教師所採用。
1985年,他根據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材料力學發展的歷史,提出了材料力學內容更新的構想,並組織若干新內容的試講。他在很多場合都提出:要使材料力學課程具有新意,最重要的是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能做教學工作,而且能做科學研究工作。要用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的成果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改變統編教材的“老面孔”。
自1985年起,歷時3年,他被北京市高教局任命為北京市材料力學課程評估組組長,主持從制訂課程評估標準到現場評估的全過程,推動了北京市各高等院校材料力學課程的建設與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獲得了市優秀教學成果獎。
張福范採用雙重三角級數與力法相結合的方法,從1955年開始,先後得到以下幾種固定邊矩形板的解答:(1)垂直板面載荷作用下的正交各向異性板;(2)垂直板面載荷作用下的彈性地基上的板;(3)垂直板面載荷與板面內張力共同作用的固定邊矩形板,並且套用這一方法求解了一系列固定邊矩形板的平衡、穩定和振動問題。所得的結果表明,這是求解固定邊矩形板的十分簡潔的途徑。若令上述第二種情形下彈性地基模量趨於零,或令第三種情形下面內張力趨於零,便得到鐵木辛柯早年得到的解答。這表明,鐵木辛柯的解答是更一般化情形下的一種特殊情形。
懸臂矩形板的彎曲 懸臂矩形板的一邊固定,其餘三邊自由,並有兩個自由角點。要尋求滿足微分方程及所有的邊界條件(包括角點條件)的精確解,被認為是薄板彎曲理論中的一個難題。前人所作的工作,大都採用差分法和能量法,所得到的是近似解。張福范引入廣義簡支邊的概念,在Levy解的基礎上,套用疊加法,解決了若干懸臂矩形板問題,包括:集中力作用於與固定邊平行的自由邊中點引起的對稱彎曲;集中力不作用於自由邊中點引起的非對稱彎曲;均布載荷作用下懸臂矩形板的彎曲;不連續載荷作用下的懸臂矩形板的彎曲,以及兩相鄰邊固定的懸臂矩形板的彎曲等等。此外,還包括用薄板理論解扭轉問題。所得到的解答滿足板的微分方程和全部邊界條件,因而是基於克里奇霍夫薄板理論的精確解。
承重預製牆板的應力分析 這是50年代末期的一項工程研究課題。承重預製牆板是框線加固的矩形板,載荷通過框線加在板的邊界上。在彈性力學平面問題中,這也是一個較難的問題。張福范以滿足板的雙調和方程為基礎,對整個承重牆板系統運用最小變形能原理,使牆板與框線相聯結的各點滿足位移相一致的條件,從而求得問題的解答,為預製牆板的應力分析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
張福范致力於彈性薄板理論研究達40年,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從未中斷過。他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使得前人難以處理的難題得到求解,或是使一些雖然有解,但解法十分煩瑣的問題的求解變得簡單明了和更為精確;另一方面,對於支承和載荷具有奇異性的一些難題,通過他的工作,也得到了解析解。他的學術專著《彈性薄板》由科學出版社先後於1963年和1984年出版了第一版和第二版。他的研究成果曾被《中國大百科全書·力學》卷以及其他學術刊物所引證。國內的同行專家認為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重要的理論與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