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牧野(作家張恨水胞弟)

張牧野(作家張恨水胞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牧野(1906—1976),祖籍安徽省潛山縣嶺頭鄉,生於江西南昌。張牧野是作家張恨水的胞弟,張恨水多次把張牧野作為人物原型寫進小說。1925年畢業於北平京華美專國畫系。此後,執教於北師大附中、春明女中、安徽大學,擔任過北平北華美專主任。1946年6月,張牧野由愛國人士鄧昊明推薦,出任當塗縣縣長。1958年,張牧野在“肅反”中被錯劃為“歷史反革命”,開除公職。1976年5月,在武漢病故。1981年,中共武漢市委統戰部、中國農工民主黨武漢市委先後宣布給予平反昭雪,恢復政治名譽和農工民主黨黨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牧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南昌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76
  • 職業:作家
張牧野(1906—1976),祖籍安徽省潛山縣嶺頭鄉,生於江西南昌。15歲,父病逝,賴長兄張恨水供讀於蕪湖、北平。1925年畢業於北平京華美專國畫系。此後,執教於北師大附中、春明女中、安徽大學,擔任過北平北華美專主任。1930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行動委員會(即農工民主黨前身)。1949年,在蕪湖參加“孫文主義革命同盟”。建國後(1949年12月),他經農工中央推薦,由中共中央統戰部介紹,入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畢業後,任農工民主黨湖北省工作委員會秘書。1952年後,任農工民主黨武漢市工作委員會宣傳處副處長、處長。
張牧野自參加農工民主黨後,一直積極從事民主活動。早年經常組織平津一帶大學、中學學生,開展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1931年,他和其兄恨水在北平創辦私立北華美術專科學校,張恨水任校長,他本人任教務主任,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等名畫家任董事。在經濟極端困難中,全校師生一心,勤工儉學,借丹青作刀槍,宣傳抗日,積極從事愛國活動。由此,引起反動當局的注意。張牧野和張恨水等,被列入“黑名單”。隨之,被派進的“職業學生”監視,張牧野等憤然停辦了學校。
1937年7月28日,日軍進占天津新車站。駐守在天津的國民黨二十九軍“大刀隊”,奮起抵抗,揮刀殺敵。正在天津組織“華北抗日同盟會”的張牧野,也和很多愛國青年勇敢參戰。正當日軍遭到沉重打擊時,“大刀隊”卻被迫奉命撤離天津。戰鬥停止後,張牧野才發覺自己腿部和肩上傷口血流不止。這時,日機在低空掃射,張牧野顧不得包紮傷口,奮不顧身地幫助受傷的戰友和居民轉移到安全地帶。張恨水後來寫的小說《巷戰之夜》,即取材於此。
1937年底,張牧野在武漢與農工民主黨主要負責人章伯鈞彭澤民商定後,帶病返回家鄉潛山、桐城一帶,組織抗日游擊隊第一支隊,他任支隊長,張凱任副支隊長,其兄張仆野(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系,領碩士銜)任總務。游擊支隊在極艱苦的環境下堅持鬥爭,牽制和打擊了進犯潛、懷、太一帶的日軍,保境安民,戰績顯著。當時,國民黨二十六軍徐源泉部,曾一再給予獎勵。但由於張牧野組建的游擊隊,未通過安徽省第一專員公署的批准,因而,被勒令繳械解散,張牧野還被關押4個月。1939年2月,安徽省第九專員公署專員鄧昊明上書省府,才獲準釋放返鄉。隨後,連任安徽省第九專署、第六專署視察和視察主任。這期間,由於經常奉命到雲嶺向新四軍請示或聯繫工作,他的思想覺悟得到了提高,也更增強了他倒蔣抗日的信心。
1946年6月,張牧野由愛國人士鄧昊明推薦,出任當塗縣縣長。在任期間,他得知中共地下黨員徐競芳等人遭捕,縣參議長杜正勛蓄謀殺害他們時,即設法將他們救出,杜正勛惱羞成怒,以“戡亂不力”的罪名呈報省府,將其撤職。1949年,他在“孫文主義革命同盟”負責安徽方面的組織工作,積極進行倒蔣活動。這時,他策動蕪湖縣長謝汝昌及專署保全部負責人維持治安,保護武器,以迎接解放軍。在百萬雄師過大江之時,蕪湖地方武裝均投誠起義,中共蕪湖軍管會對張牧野這一功績,多次肯定和嘉獎,並申報中共中央統戰部。此後,張牧野積極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1958年,張牧野在“肅反”中被錯劃為“歷史反革命”,開除公職。1976年5月,在武漢病故。1981年,中共武漢市委統戰部、中國農工民主黨武漢市委先後宣布給予平反昭雪,恢復政治名譽和農工民主黨黨籍。
張牧野是作家張恨水的胞弟,張恨水多次把張牧野作為人物原型寫進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