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歷
1964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
工作經歷
1964年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地區醫院工作。
1979年調入北京中醫醫院工作,歷任住院醫師至主任醫師、腎病科主任、大內科主任。
1995年調北京中醫管理局任副局長。
診療範圍
擅治各種痛證(包括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腎臟病、膽囊炎、膽結石、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帶狀皰疹、過敏性皮炎、頑固性蕁麻疹及各種內科雜病、怪病。
出診時間
明醫館(特需門診):周一、周四上午。
學術思想
(一)講究辯證,精益求精
1、重視臟腑辯證
張老認為辯證必求於本,本於八綱,本於臟腑。不論疾病如何複雜或如何簡單,都要辯清寒熱、虛實、陰陽、表里以明確病性,辯清臟腑,找到病位。他非常推崇王清任“看病不明髒肺,無異於盲子夜行”的觀點,強調臟腑辯證。他認為人體的各項生理活動都依服於臟腑,各種病理改變與臟腑密切相關。疾病各有所屬臟腑,找到病變臟腑即尋到了疾病的根源。而五臟之中,脾與腎即“後天”與“先天”,生理上相互資助,相互促進,病理上相互影響。受前賢李東垣補脾治後天和張景岳補腎治先天的影響,在臟腑辯證中,尤為重視脾腎兩髒。2、四診確切真實全面
疾病的臨床表現錯綜複雜,同一疾病表現出不同的症狀,同一症狀又常反映不同的病機,臨證詳問病情,掌握全面而確切的症狀,根據第一手材料,準確把握重要症候,作出正確辯證,是張老辨證的又一特點,當患者不能確切地敘述症狀時,張老常用通俗的方法啟發患者。
3、注重個別症狀在辯證中的關鍵作用
張老強調四診獲得的材料中個別症狀往往是辨證的關鍵。
4、圍繞主症進行辯證
張老常講疾病的主症隨病機的轉化而變化,主症能揭示疾病的本質,臨床必須圍繞主症進行辯證。當病情複雜,症狀繁多,主次難辯時就以患者感覺最痛苦的症狀為辯證依據。
5、在病程的發展中不斷進行辯證
張老認為疾病在治療過程中,證是在不斷變化的,醫者必須很據病情不斷進行辯證,才能保證療效。
(二)博採眾長,選方新穎
張老常講治病如同與敵人作戰,中醫治病講究理法方藥,理是戰略,法是戰術,方藥是武器。辯證立法準確只是有了正確的戰略戰術,要取得勝利還必須有“槍枝彈藥”。他在臨證中選方準、用藥精。
1、強調運用前賢成方
他認為成方是前人長期臨床經驗的結晶,藥物配伍精當合理,好的成方如同一顆重型炸彈。前賢的成方都是報據中醫基礎理論,按君臣佐使的原則由多種藥物組合而成,要把成方使用得得心應手,就必須不斷地通過臨實踐提高辯證、立法、選方用藥三位一體的水平。辯證準確,選方怡當能收到顯著的療效,事半功倍。
2、創用類方
張老學習《傷寒論》頗受其中類方的啟發,創建了治療頭痛的川芎茶調散類方,有滋補肝腎茶調散、益氣養血茶調散、活血化瘀茶調散,這些類方治療各類頭病都有理想的療效。
3、重視民間驗方
張老認為,驗方能流傳定有其療效,有療效說明組方就有其合理性,他重視學習運用民間驗方,並在臨床中揣摩驗證,不斷擴展套用範圍。
4、善學同行,博採眾長
對於前來求診的患者,張老總是認真複習前面的病歷,學習他人之長。
(三)用藥獨特,強調引經
1、主要藥用量大
張老強調針對主症、主要病機的君藥用量定要大,使治本之品量大力宏,起到主宰作用。有時一味藥量的增加可以改變一方的療效。
2、善蟲類藥
張老認為蟲類藥的特性是行走攻竄,用以通經達絡,勝於本草植物藥;蟲類藥為血肉有情之品,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搜剔逐邪。蟲類藥在治療痛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講究引經報使
張老認為,通過辯證確定了病變的經絡或臟腑後,在方藥中用不同的引經報使藥,使藥效集中,直達病所,可以提高療效。引經藥可用一味、兩味,必要時可用方引經,效果更好。特別是治療痛證,因有明確的部位,加引經藥尤為重要。
研究成果
創出眾多類方和通用方製劑。如自擬“川芎茶調散類方”(滋腎茶調散、益氣茶調散、活血化瘀茶調散等)治療多種內傷頭痛。 其以“加味滋生清陽湯”治療高血壓、三叉神經痛;以“益氣活血通脈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以“加味爽胃飲”治療急、慢性胃炎;以“開胃進食湯”、“濟生橘皮竹茹湯”治療胃動力減弱;以“膽囊Ⅰ號”治療膽囊炎;以“止咳定喘湯”治療咳喘;以“痹證三兩三”加減十四法治療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以“清腎丸”治療再發性尿路感染;以“五藤五皮飲”治療多種過敏性疾患等等。
“川芎茶調散類方治療血管性頭痛虛證216例臨床觀察與機理研究”、“清膽利濕湯(丸)治療肝膽濕熱型膽囊炎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益腎通腦寧機理研究”等多項科研成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部級)科技成果獎。
《中醫內科學問答題庫》獲1990年北京聯合大學教育獎。
獲獎情況
2003年獲“全國中醫防治非典特殊貢獻獎”、“北京市衛生局優秀黨員”等榮譽。
學術兼職
北京醫師協會常務理事
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老教授協會醫學分會常委
《北京中醫》雜誌副總編
社會活動
1989年應日本東京都衛生局邀請在東京都半島病院進行臨床診療和教學。
1992年應邀赴三本國星火株式會社講學。
1993年以“中醫治療頭痛經驗”在中日學術研討會上進行特殊演講。
1999年赴澳門參加國家傳統醫學學術交流會,以“中醫治療頭痛經驗”在大會進行演講等。
2004年應日本國東京都中醫藥學會和廣島中醫藥學會邀請赴日講學,講題為“中醫治療疼痛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
主要論文
1.張炳厚. 理氣藥的套用與鑑別(一)[J]. 中醫雜誌,2016,57(16):1365-1366
2.龐學豐,黃彬,牛豫潔,張炳厚. 張炳厚教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經驗淺析[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02):51-52+55
3.趙文景,張炳厚,劉寶利,張勝容,孫明霞,段昱方,趙凱聲,蔡朕,孟元,趙靜. 加味補腎利濕湯配合蟲類藥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臨床觀察[J]. 北京中醫藥,2014,33(03):179-181+183
4.沈毅,孔繁飛,鐘柳娜,關偉,張炳厚. 張炳厚套用當歸六黃湯經驗淺析[J]. 北京中醫藥,2011,30(02):101-103.
5.段昱方,趙文景,張炳厚. 張炳厚治療失眠的經驗[J]. 北京中醫藥,2011,30(05):346-348.
6.趙文景,趙凱聲,段昱方,張炳厚,孫明霞,張勝容,常崢. 張炳厚運用蟲類藥經驗總結[J]. 北京中醫藥,2010,29(11):826-828
7.胡昕,趙凱聲,魏巍,張炳厚. 張炳厚運用“陽明主肌肉”理論治療肌肉疾病的經驗淺析[J]. 北京中醫藥,2008,(06):422-424
8.趙凱聲,常崢,張炳厚,張勝容. 張炳厚診治“肝脾(胃)合病”的經驗[J]. 北京中醫,2006,(06):336-339.
9.趙凱聲,常崢,胡昕,張炳厚. 張炳厚診治“氣虛發熱”的經驗[J]. 北京中醫,2005,(02):79-80.
10.張炳厚,金敬善,王惠英,高力珊,劉紅旭,謝幼紅,王莒生,王廣才,王麗華,陳若霞,唐博祥. 川芎茶調散類方治療偏頭痛虛證168例──附療效機理研究[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04):36-39+72-73
11.張炳厚. 辨證治療急重病二則[J]. 新中醫,1983,(05):23-25.
主要著作
《中醫內科概要及形象圖解》、《中成藥入門及形象圖解》、《秘方奇術》等專著。
傳承圖譜
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劉渡舟、王綿之、祝諶予→張炳厚→張勝容、王玉明、常崢、趙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