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炳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省文安縣勝芳鎮
- 出生日期:1916
- 逝世日期:1939
- 職業:革命烈士
- 畢業院校:燕京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曾任中共魯西北地委書記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30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
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
1937年10月,被派到茌平縣政訓處工作。不久,中共茌平縣政訓處支部建立,張炳元任支部書記。
1937年底,調任莘縣政訓處幹事。次年2月,中共莘縣縣委建立,張炳元任縣委書記。當時,幹部缺乏,縣委決定舉辦兩期乾訓班。在乾訓班上,他白天講課,晚上處理日常工作,常常是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由於他帶領縣委一班人忘我的工作,黨的組織在城鄉迅速發展,各種民眾團體紛紛建立,農民抗日救亡運動轟轟烈烈,莘縣的抗日工作走在了全區的前列。
1939年1月,中共魯西北地委成立,張炳元升任地委書記,卓有成效地領導了魯西北的抗日工作。國民黨反動分子對他開始使用“美人計”進行陷害,未成,便於1939年7月13日化裝成八路軍,混進地委機關院內,將其暗殺。時年僅23歲。
人物事跡
張炳元,1913年生於河北省文安縣勝芳鎮一富商之家。父親在天津經商,他自幼讀書,於1930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他生活樸素,對人誠懇,學習作事認真紮實,經常在經濟上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有一次,他得到獎學金200元,全部捐給了南開中學圖書館和體育部。他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愛國青年,極端仇視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北,反對國民黨反動當局的不抵抗政策,並在天津《益世報》發表文章給予揭露和批判。他接受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影響後,參加了秘密讀書會,參與編輯出版了《活路》刊物。他被選為進步學生會負責人,是天津“一二九”、“一二六”愛國學生運動的組織者之一,經常出現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1936年4月。張炳元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人生途程的“新階段”。同年他從南開中學畢業,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七七事變後,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毅然投筆從戎,從北平經天津、青島,輾轉到濟南。
張炳元到濟南後,日本侵略者已經占領了北平與天津。日軍沿津浦路南下,很快占領德州、臨清等城市,聊城岌岌可危。駐守聊城的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范築先將軍自抗戰爆發後,表示贊同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為此,中共山東省委通過上層關係,以國民黨第三路軍政訓處名義,派張炳元等共產黨員到聊城保全司令部政訓處任政訓幹事,幫助范築先發動民眾進行抗戰;隨後又從中共掌握的第三路軍政訓班派出了一批學員到聊城任政訓服務員。
張炳元等人趕到聊城保全司令部政訓處報到後,看到城內各商號已關門停業,大街小巷蕭條冷清,人心恐慌,便立即投入到宣傳發動民眾的工作之中。他們首先組織起一支宣傳隊,深入到城內各主要街道,高唱抗日救亡歌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並在街頭髮表演講,歷數日本侵略者的野蠻罪行,痛陳民族生存面臨的危機,號召各階層民眾立即行動起來參加抗戰。與此同時,他們還連夜趕排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文藝節目在街頭演出。張炳元在《放下你的鞭子》劇目中扮演香姑娘一角。經過一連數日的宣傳鼓動,使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深入人心,全城很快地出現了一個爭先參加抗戰和支援抗戰的高潮。
10月中旬,聊城北面的高唐縣又被日軍攻占,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為保存實力,命令范築先急速帶領軍政人員向黃河以南撤退。范築先迫於“上命難違”,不得不決定10月16日夜撤退。
這天下午,張炳元剛從城外宣傳回來,就得到了準備撤退的通知。他聽了,怎么也想不通,就跑到專署大院想問個明白,只見那裡一片混亂,人們正在整理行裝。他返身又跑到240名政訓服務員落腳的第二中學,只聽得服務員們也正在議論撤退的事。
張炳元感到情況緊急,他立即召開了黨小組會議,大家分析了形勢,認為范築先部一時迫於壓力,可能是不得不撤退,但是240名政訓服務員中有不少是平津流亡學生和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抗日熱情很高。於是決定立即動員,爭取更多的服務員們留下來守衛聊城。
動員時,張炳元激動地向在場的政訓服務員們大聲疾呼:“朋友們,我們大家都是為抗戰而來,決心獻身於神聖的民族解放事業,能夠在敵人未到而先撤退嗎?不能,決不撤退!我們要守土抗戰,誓與聊城父老共存亡!……”
聽了張炳元的話,學員領隊很激動,也登台發言作了動員。這時,學員中有人喊:“願留下抗戰的站出來!”話音一落,忽啦一下子有42人挺身站了出來,他們迅速整好隊,在張炳元等共產黨員率領下,高唱著《救亡進行曲》,與城中部分青壯年一道去守衛聊城四門,接替了保全營300多人的城防任務。
范築先沒想到在這危急的時刻,有那么多赤手空拳的青年願意留下,憑著一腔熱血堅決守城抗戰,深為青年們的赤誠愛國精神所感動,當即發給了守城人員槍枝彈藥和部分現款,而他自己雖然奉命於當夜率部撤離了聊城,但只是撤到了黃河渡口,並未過河。後來得知占領高唐的敵人尚未南侵,守城青年卻遭到潰軍齊子修匪部的襲擊,於是他率軍重返聊城,並通電全國,決不南退。
一百多名政訓服務員也隨范築先返回聊城,張炳元非常高興,急忙率守城戰士出城迎接。大家雖分別幾日,然而,戰友重相見,卻倍覺親切。
張炳元自從來到魯西北,工作非常緊張,生活也非常艱苦。他看到有的同志缺衣少被,就把自己帶來的被褥、毛毯、毛衣等分送給了大家,最後自己僅剩下了一條被子和一件大衣。這時,張炳元寫了一封家信,他將自己來魯西北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父母,不料卻引起了父母的焦慮。張炳元是獨生子,父親在天津經商,家裡一直過著較寬裕的生活。當他的父母從來信中得知兒子到了魯西北過的苦日子,怎能不牽腸掛肚!張炳元在信中說自己“完全變了樣”,他的父母就想像兒子一定是到了窮困潦倒、狼狽不堪的地步。不久,張炳元收到堂兄張惠卿的來信,方知父母親友對他的信“錯會了意”。他立即給堂兄寫了回信,以解除父母親友的焦慮。他寫道:“我的物質生活雖苦些,可是我的精神很愉快。我帶出來的東西多分送給了我親愛的戰友,我們共赴國難,同甘共苦,這是我最感高興的。我們終天在忙,在作活,還經常遇到困難事、麻煩事,但我們確實很快樂。”這封信表達了他為救國以苦為樂的革命情懷。
轉眼到了冬季,冀南大平原的西北風肆虐無羈,天氣陡冷。張炳元將棉大衣緊裹在了身上。一天,政訓處決定趙忠民到范築先剛收編的武裝支隊去工作。晚上,張炳元去找趙忠民談心,給予鼓勵。談話中了解到趙中民需要大衣,他當即將棉大衣脫下,披在趙忠民身上。趙忠民急著說:“這不行!你總是照顧別人,不顧自己,就剩下這件大衣了,我再穿走,讓你挨凍怎么成!還有,你……”“不要說了,時間不早了,趕快休息吧,你明天還要趕路。”張炳元硬是把自己的大衣留給了趙忠民。張炳元走了,趙忠民望著他的背影,不禁熱淚盈眶……
1938年1月,張炳元調到莘縣戰委會工作。春節前,戰委會的民主人士劉玉珂先生踏著冰雪去找張炳元商議事情。進屋後,只見張炳元正伏案疾書,便不聲不響地坐到了床上。劉老先生剛一坐下,便覺得這床硬硬的坐著不舒服。待掀開床單一看,原來床單下沒有褥子,只鋪了一個麥稈墊子;再看床上,也只有一條被。“這怎么能行?年輕人,這會凍出病來的!”劉老先生不由心疼得吵嚷起來。第二天,劉老先生拿來五元錢遞給張炳元說:“買點布,做條褥子吧,身體要緊!”不料,張炳元卻謝絕了,他認真地說:“現在大家都很苦,為的是抗日救國,不當亡國奴,我還年輕,又練過武術,體格壯,您老就放心吧。再說,這以後的環境可能會很殘酷,現在正該好好鍛鍊鍛鍊啊!”劉老先生聽後,深深地點了點頭,欽佩之至。從此劉老先生興奮地逢人便說:“我們的國家有這樣能吃苦的好青年,共產黨里有這樣能吃苦的好黨員、好乾部,中華民族有希望!”
張炳元以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身份在莘縣工作一段後,於1938年4月被選為戰委會主任。他領導組織了農民互助會,開辦了幹部訓練班,建立了各級抗日政權,各項救亡工作都搞得轟轟烈烈,使莘縣一時成為魯西北的模範縣。
由於范築先將軍與共產黨密切合作,使魯西北的抗戰出現了喜人的局面,抗日武裝很快發展到5萬餘人,先後收復了30多座縣城,創造了平原游擊戰的經驗。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親筆寫信致范築先將軍,給予鼓勵與慰勉。
但是,國民黨頑固派卻千方百計破壞抗戰,他們不惜與敵偽相勾結,極力削弱、打擊和出賣抗日力量,以至於使聊城於1938年11月15日失陷,范築先將軍壯烈殉國,許多共產黨員和700多名將士血染城池,魯西北陷入了慘痛的災難之中。
在這危難之時,張炳元被任命為中共魯西北地委書記。他深知自己所肩負的擔子的分量,為了重振魯西北抗戰雄風,恢復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張炳元認真研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深入發動民眾參軍參戰,擴展抗日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並提議將十支隊改名為“築先縱隊”。
1938年12月17日,國民黨頑固分子唆使莘縣反動分子發動暴亂,殺害了莘縣縣長、共產黨員呂世隆。張炳元得知後,氣憤至極,他不顧個人安危親自找到逃亡到本區的國民黨山東省民政廳長李樹椿,要他懲辦兇手,結果反被李樹椿軟禁起來。當時,國民黨頑固派還不敢明目張胆地加害張炳元,隨即又將他釋放了。血的教訓使張炳元認識到,希望決不能寄托在國民黨身上,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堅決打擊國民黨的頑固勢力。
自聊城失陷後,魯西北的局勢是極為嚴峻的,張炳元不知疲倦地工作,善與人謀;在處理問題時,冷靜、認真、公道。這些作風和品質,使他在極其複雜的環境中,團結了全區的同志和各階層民眾,迅速恢復和發展著魯西北的抗日根據地。
隨著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張炳元成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心腹大患,他們處心積慮要拔掉這顆眼中釘,曾指使頗具姿色的女子左艷妮施以美人計,遭到失敗後,又陰謀重演殺害呂世隆縣長的故伎,但由於張炳元常隨部隊在農村與敵周旋,飄忽無定,致使他們一時難以得手。
1939年7月14日,張炳元率少數地委幹部夜宿莘縣化莊村,不慎被國民黨頑固派馬澤遠部偵悉,他們立即派出一個營的兵力乘夜包圍了化莊村,並派出特務人員裝扮成八路軍,於黎明時分混進了村中。這些特務分子打著手電,佯為關切地喊著“炳元同志在哪裡?有事商量”,以此騙過了警衛戰士。然後他們突然衝進院中,猛烈地向院內開火射擊。張炳元當時正睡在院內門板上,驚醒後倉促舉槍還擊,不幸被子彈擊中,倒在了血泊里。時年25歲。
張炳元遇害犧牲的惡耗,震驚了魯西北的黨政軍民,大家悲憤填膺,為黨失去這樣一位優秀而年輕的領導幹部而惋惜,而痛哭……
張炳元雖然過早地離去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業績卻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永遠激勵著後來人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