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灘古風:東至八景之一,是來形容張溪老街悠久的文化淵源的。
入選理由:據1997年張溪鎮六聯窯廠發現古墓,墓內有銅鏡、銅壺、銅盤、銅獅、銅鼎等文物。出土的器皿還有青銅兵器、禮器、生活器皿、雕塑及珍貴玉器,據專家鑑定是西周時古墓葬,可佐證張溪老街歷史之悠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灘懷古
- 外文名:Meditate on a beach
- 實質:煙波浩淼的升金湖之濱
- 位置:張溪鎮
介紹,歷史,
介紹
張溪鎮老街位於雲霧繚繞的大曆山北麓,煙波浩淼的升金湖之濱,背靠龍山嶺,面朝張溪河,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深厚,人脈資源豐厚。據史料記載:梁、陳二代在今縣境設南太原郡,置和城(今東流鎮)、晉陽(今張溪鎮)兩縣(晉陽縣存96年),屬南豫州。隋平陳後,太原郡及和城、晉陽兩縣並廢,後置晉陽鄉屬宣州郡秋浦縣,永泰元年(765)改屬池州。會昌初(841—846),在原和城縣舊址建東流場,屬江州彭澤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東流場為東流縣,屬江州。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改屬池州池陽郡,並割貴池之晉陽鄉屬東流至今。
歷史
另據1997年張溪鎮六聯窯廠發現古墓,墓內有銅鏡、銅壺、銅盤、銅獅、銅鼎等文物。出土的器皿還有青銅兵器、禮器、生活器皿、雕塑及珍貴玉器。尤其那把青銅玉具劍,劍身長70厘米,寬3.8厘米,劍格玉質並飾有蟠螭紋。據專家鑑定是西周時古墓葬,可佐證張溪老街歷史之悠久。
宋英宗時,隨著江南的開發,人口的增多,老街漸具規模,“市面平曠、屋舍儼然、商賈接踵”,朝廷曾在此設有驛站。元朝末年,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時曾在老街河灘屯兵養馬、操練水兵。清代康乾盛世,老街成為池州、饒州、九江三府交通要道,東流、至德兩縣設定的四條官道,其中東池(東流經長安、蘭橋、唐田至貴池)、景池(景德鎮到貴池)兩條官道都從這裡經過,這時老街更加興旺繁華,一度成為東流縣的首鎮。
悠久的歷史遺韻不僅增添了老街神秘色彩,更使老街成為人們追逐嚮往的地方。早在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流放陵陽時曾幾度遊歷老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彭澤縣令陶淵明,利用東流蒔菊的閒暇常到邑下老街觀賞;昭明太子曾在老街書院苦讀詩書;明初大將許山曾為朱元璋在老街屯兵養馬,操練水兵;清雍正時八品修職郎土橋徐堃為老街修建楊家橋;清嘉慶恩科解元馮雲露常徜徉老街觀景覽聖、賦詩作對。
紛至沓來的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頻頻光顧老街的同時,也給張溪帶來了豐富的人脈資源。清同治九年(1870年)佘氏17世祖佘邦傑、、蒙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安徽巡撫部院提督;六甲村的吳沖曾任清福建霞浦知縣,吳燦璋任渦陽縣令,吳材子任徐州府師訓,吳以林任安慶府師訓;及晚清名人佘德政,吳玉璋等都是出生於老街的傑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