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漫青,女。詩人,小說家。
作品見於《詩選刊》、《北京文學》、《中國詩歌》、《中篇小說選刊》、《福建文學》、《延河》、《廈門文學》、《新詩代》、《西湖》等刊物,有詩歌入選2008、2010年“中國詩歌年選”,有小說入選“2010年中篇小說選刊精華本”。
小說作品榮獲“福建省第二十五屆優秀文學作品獎”一等獎。
出版個人詩集《失眠犯》。
完成長篇小說《走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漫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作家
- 主要成就:福建省第二十五屆優秀文學作品獎”一等獎
- 性別:女
代表作品,評論(節選),
代表作品
中短篇小說:《他的她》、《老女孩》、《目光下垂》、《壁虎大街》、《房間裡的張七》、《男朋友》、《困》、《白衣灰灰》等 。
長篇小說:《走米》
詩歌:《小鎮之夏》、《不要》、《安平橋》、《於是我原諒了你》、《黑衣人》、《錄像片》、《緊張》、《小多》等。組詩《劇情詩》、《我們的心靜如廢墟》、《我的禮義廉恥,我的朝代》等。
詩集:《失眠犯》
評論(節選)
張漫青具備了一個小說殺手的基本素養,也就是小說的講述。 這是一種智力修煉而成的道術。這是一種心魄提煉的境界。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這是一種體驗沉澱而來的敏感。
這當然更是漢語言應有從容不迫氣度的必然表征。作為常識的“虛構”,在張漫青眼裡,不過順手牽羊之舉,終究動筆之初,落筆為文之始,“虛構”即已出場。用不著拿著“虛構”進行等級劃分,抑或“先鋒”/“寫實”之別。張漫青僅僅關注於某種稱之為卑微的品質,如何遭遇到各種力量的敲打,反倒凸顯出不卑微的震驚光暈。(評論家肖濤評張漫青小說《目光下垂》)
這首帶有較為沉鬱的哲理意味的短詩,其成功之處就是運用了上述第5種“以語言穿透語言”的技術性操作——矛盾語詞的組合。英美新批評派主張“詩為矛盾語”,陽光下不可穿皮衣,雨天裡不可哭泣;但雨天裡卻可以穿皮衣,陽光下卻可以哭泣,由語詞不按事理邏輯地交錯置換所形成的矛盾詩境,一下讓你陷入一種莫名的困惑與無奈之中。這就是詩的“語言張力”所產生的美學力量,它穿透了陽光、皮衣、雨天、哭泣這類詞典語言,創造出特殊的詩意境界。在由詩的語言張力搭建起的平台上,詩人又上升到另一層面,一個帶有哲理意味的層面:世間一切都可“拆散”,沒有任何必然的邏輯關聯可以阻拒,不管是時間與空間,不管是曾經融合過的“你和我”。詩人情思的抑鬱、深沉,由此浮現。(廈門大學教授俞兆平評張漫青詩歌《不要》)
有些悖論是可以化約的,如羅素悖論。有些悖論是不可化約的,如哥德爾悖論,它動搖了整個數學的根基。幸好,漫青的詩歌悖論還沒有深入到它的鏡像結構之中,因此她還有機會以辨證的形式去重新梳理存在與虛無的關係(她不斷失蹤/也不斷存在《無故》)。並且,在辨證的關係中,她找到了另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詩人樵夫評張漫青詩歌)
常見的小說作者,一般也具備良好的語言素養,有不錯的文學范兒;但張漫青與常見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她於這些語言和技巧之外,始終準確地領會到了小說人物的情懷和心意的停留,換言之,她小說中的人物尤其是主角尤其是女性,都以其個體精神的執著示意出她們在生活中的所在(位置)——仿佛這個城市有許多擁堵的雷同的建築物,俯瞰的時候你幾乎無法注意到它們的個性,只覺得灰鴉鴉灰鴉鴉地鱗次櫛比;但張漫青讓某個建築物從內部伸出奇怪的小手,那些小手耐心地壯大,糾結出與眾不同的姿勢和情緒,結果就好像在一溜順暢無阻礙的現代建築面前,突然固執地保留了一處古老的門楣,並讓它的外牆攀滿了瘋狂的青色的藤蔓,使得路人在瞬息而過的剎那覺得其內部大有深意。(評論家夏烈評張漫青小說)
這些詩句就像長刀短刃,犀利又鋒銳無比,讀來甚是痛快,語言的節奏猶如快感,氣息如烈酒醇香;信手拈來的事物,不經意的組合,猶如電影裡的蒙太奇,詩人似乎把握著一種肆無忌憚、暢快淋漓的話語感,將語言的陌生化效果發揮到了極致,古人云:話不驚人死不休,或許這便是語言的變態,也是語言暴力美學理論的開始。(詩人顏非評張漫青詩歌語言裡的暴力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