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港鎮

張港鎮

張港鎮地處天門市西南郊,漢江下游左岸,江漢平原北疆。南通滬蓉高速,西接潛楊公路,東聯牛張公路,江漢流徑張港全鎮。東距天門市區37公里,南距潛江市區15公里,西距沙洋縣30公里,北距京山縣45公里。是“全國一村一品(花椰菜)示範鄉鎮”“全國綠化先進鄉鎮”“省級特色產業鎮”,榮獲“全國綠色食品”證書。國家農業部對“張港花椰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張港花椰菜”是天門市第一個受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的農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港鎮
  • 外文名稱:Zhanggang town
  • 別名:張截港、塔灣
  • 行政區類別:市轄鎮
  • 所屬地區:湖北天門
  • 下轄地區:轄44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
  • 政府駐地:天門市張港鎮張截港
  • 電話區號:0728
  • 郵政區碼:431726
  • 地理位置:天門市西南角,漢江下游左岸
  • 面積:153平方千米
  • 人口:95700
  • 方言:天門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車牌代碼:鄂R
概況,沿革,地理,歷史,行政區劃,氣候,經濟,資源蘊藏,產業特色,餐飲業,商貿市場,投資前景,花椰菜栽培示範區,招商引資,教育,概覽,張港高級中學,張港初級中學,交通,陸上,水上,風俗,燒茶,吃茶,曲米茶,張港火燒粑,製作原料,製作過程,食品特色,方言,

概況

天門市轄鎮。位於市境西南部,漢江北岸。常住人口76305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4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張截港,距市區30千米。鎮區沿江分布,為市境漢江港口。

沿革

1949年為潛江縣第九區。1955年劃屬天門縣,設張港區。1956年改朱場生產指導組,1957年復名張港區,後改公社。1984年改縣轄張港鎮。1987年由原張港鎮、羅巷鄉、朱場鄉和新橋鄉合併為市轄張港鎮。1996年,面積163平方千米,人口8.9萬人,轄張港、蒲潭、李湖、百台、螺螄灘、周莊、瓦屋台、高明、諸通口、增加、菱角洲、柴口、新合、高榮台、郭壋、張角、順河、白果樹、徐橋、孫李灣、茶店、段鋪、周鋪、河堤子、中南、龔王、尹港、河山、熊劉、三合、獅子橋、泗港、彭湖、大淵、洪山、九郡、羅萬、館頭尖、毛巷、同興、高拐、毛嶺、澤口、梁灘44個行政村和景峰、盧伏2個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張截港,人口95700人,面積153平方千米,轄景鋒1個居委會和羅萬、洪山、彭湖、尹港、河山、張港、獅子橋、周鋪、段鋪、梁灘、澤口、毛嶺、高拐、毛巷、同興、罐頭尖、大淵、泗港、龔王、三合、熊劉、九郡、中南、河堤子、茶店、白果樹、百台、螺螄灘、高榮台、順河、孫李灣、張角、郭壋、新合、周莊、蒲潭、李湖、瓦屋台、諸通口、高明、柴口、增加、徐橋、菱角洲44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9006102:~001 121景峰社區 ~201 220羅萬村 ~202 122洪山村 ~203 122彭湖村 ~204 122尹港村 ~205 122河山村 ~206 121張港村 ~207 122獅子橋村 ~208 122周鋪村 ~209 220但鋪村 ~210 220梁灘村 ~211 220澤口村 ~212 220毛嶺村 ~213 220高拐村 ~214 220毛巷村 ~215 220同興村 ~216 220罐頭尖村 ~217 220大淵村 ~218 220泗港村 ~219 220龔王村 ~220 220三合村 ~221 220熊劉村 ~222 220九郡村 ~223 220中南村 ~224 220河堤村 ~225 220茶店村 ~226 122白果樹村 ~227 122柏台村 ~228 122螺螄灘村 ~229 220菱角洲村 ~230 220高榮台村 ~231 220順河村 ~232 220孫李灣村 ~233 220張角村 ~234 220郭壋村 ~235 122新河村 ~236 122周莊村 ~237 220蒲潭村 ~238 220李湖村 ~239 220瓦屋台村 ~240 122諸通口村 ~241 220高明村 ~242 220增加村 ~243 220柴口村 ~244 220徐橋村 ~501 220十周農場

地理

張港鎮位於天門市西南角,漢江下游左岸,江漢平源北疆。地處位於東經112°46′00″至112°55′00″,北緯30°30′00″至30°40′00″,東與蔣場鎮接壤,南沿漢江中線25.2公里與潛江市竹根灘、澤口、王場、高石碑鎮隔江相望,西與蔣湖農場戈巴湖、羅台分場相連,北與拖市、漁薪兩鎮毗鄰。鎮政府駐地為張港鎮建設路1號,歸景峰居委會管轄,東距天門市區37公里,南距潛江市區15公里,西距沙洋縣30公里,北距京山縣45公里。
張港隋王朝時名塔灣屯,南宋時岳家軍名將張俊率兵在此截擊金兵,人們為紀念張將軍改塔灣屯為張截港,明王朝末年名道隆鄉,清王朝設通政鄉,民國時復名張截港,新中國成立後稱張港。
張港系天門市西南重鎮,江漢平原古屯,禹夏屬荊州之域,秦屬竟陵,西漢屬華容,南朝屬江陵,唐屬白茯巡院,宋、元、明、清至民國屬潛江。民國年間設張截港自治局,潛江縣一區、四區、五區、張截港鄉、張汪鄉。新中國成立後屬潛江縣人民政府轄區。設潛江縣第六區,張港區。1955年7月劃入天門縣。1958年9月與蔣湖農場合併建東風人民公社,1959年7月與蔣湖農場分家,改稱張港人民公社,1961年4月復名張港區,1975年12月復名張港人民公社,1984年3月建張港(縣轄)鎮,1987年由原張港鎮、羅巷鄉、朱場鄉和新橋鄉合併組建市轄鎮。2011年末,張港鎮轄44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小區),314個村民小組,20763戶,總人口83034人,其中,農村人口76615人,勞動力43090人。
全鎮國土面積150.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945公頃,水域面積2129.7公頃,林地面積254.3公頃。地下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石膏、鹽滷等,其主要分布在漢江沿線村,其中石油、天燃氣已開採油井48口,日產原油228噸。主要植物有花椰菜、棉花、小麥、油菜、黃豆、花生等,其中,花椰菜連片種植面積達6萬餘畝,居全國鄉鎮第一,是全國著名的“花椰菜之鄉”。
張港屬平原地帶,地勢平坦開闊,呈現出河渠交織堤壩縱橫,灘涂凸起,垸田低平,堰塘錯落的平原地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溫15.8℃。年均降水量1220豪米,極端每年最多降水量1825毫米(1954年),最少年降雨量765.3毫米(1984年)。
張港鎮2011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花椰菜)示範村鎮”,並且先後獲得過“全國綠化先進鄉鎮”、 “省級特色產業鎮”等榮譽。種植的“和玉”牌花椰菜通過了“全國綠色食品”認證,並且獲得“綠色食品”、“湖北名牌”、“湖北著名商標”、“湖北名牌農產品”、“全國知名農產品”“湖北省十大名菜”和“湖北省名優蔬菜”等榮譽

歷史

相傳大禹治水,為鎖三噬河,曾在此修築蘆伏寶塔,因而得名。南宋時期,金兀朮兵犯襄南,岳家軍名將張俊曾率兵在此截擊金兵。後人為表紀念,故將此地易名“張截港”。明朝初年,形成集鎮,俗稱張港。民國時期和解放時期為潛江縣第六區。1955年7月,潛江縣漢江以北的張港劃屬天門縣,設張港區,1956年改名朱場生產指導組,1957年復名張港區,1975年撤區並社,改名公社,1984年撤社設鎮,1987年由原張港鎮、羅巷鄉、朱場鄉和新橋鄉組成建市轄鎮。2004年隨著天門市融入“武漢城市建設圈”,張港步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

行政區劃

張港鎮轄張港、獅子橋、河山、尹港、但鋪、周鋪、彭湖、洪山、羅萬、郭壋、毛巷、泗港、大淵、九郡、罐頭尖、同興、高拐、毛嶺、澤口、梁灘、熊劉、三合、柏台、螺絲灘、菱角洲、高榮台、順河、白果樹、孫李灣、茶店、河堤、中南、龔王、蒲潭、李湖、周莊、瓦屋台、高明、諸通口、增加、柴口、新合、張角、徐橋、十周45個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

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風調雨順,自然環境優越。本地全年平均氣溫15.8℃,春季平均氣溫15.9℃,夏季平均氣溫27.4℃,秋季平均所溫16.3℃,冬季平均氣溫5.3℃,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9.6℃(1936年1月29日),歷史極端最低氣溫-17.2℃(1955年1月26日)。生長期平均228天,無霜期年平均201天,最長207天,最短193天,年平均日照4259。7小時,年總輻射136.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85天。年平均降水量1220豪米,極端年最多降水量1825毫米(1954年),最少年降雨量765.3毫米(1984年)。

經濟

資源蘊藏

張港資源蘊藏豐富。境內石油、天然氣、鹽滷等礦產資源得天獨厚,已探明的儲量大。江漢石油管理局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在此開採石油,現有生產井50口。

產業特色

張港產業特色突出。蔬菜生產歷史悠久,張港花菜種植面積4萬畝,年產量8萬噸,屬全國第四;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4萬畝,年產皮棉10萬擔;花生種植面積2萬畝以上,年產量10000噸。棉花、花生、花菜形成了特色產業,被譽為“三花”之鄉。
張港還是天門西部小麥、菜籽、黃豆、黃牛、生豬等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區,防水卷材、模板、扣板等建材產品生產重地,中南地區換熱設備製造基地。

餐飲業

張港又是餐飲之鄉,火燒粑、油炸鍋奎、曲米茶、水豆腐等民間小吃享譽南北,三蒸、假牛肉、排骨煨藕、二回頭等傳統菜餚為宴席待客的必備菜品。擁有餐飲名店5家、經濟小吃店30家、二個早點市場、烹飪專業人員100餘名。

商貿市場

張港商貿市場繁榮。現有3平方千米的鎮區,老街、興福街、建設路、保衛路、景峰大道縱橫交錯,水電管線、寬頻、有線電視及教育、衛生、通訊設施配套齊全。擁有二個集貿市場、一個商貿城、一個小商品市場、二個大型超市、一個蔬菜批發大市場。

投資前景

張港投資前景廣闊。礦產資源、勞動力、土地、農產品資源以及大量的存量資產,日益被各地客商關注和青睞,成為投資的熱土。展望未來,張港將以“工業興鎮、科技強鎮、民營活鎮、農業富鎮”為戰略舉措,依託“三花資源”建設省級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依託建材資源建設省級建材產品生產基地,依託各類市場打造襄北商貿中心、物流中心。力爭5到10年,成為有一定生產規模和投資潛力、促進天門和諧發展的明星鎮。

花椰菜栽培示範區

由市質監局、張港鎮政府、天門鑫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參與的“花椰菜栽培”項目在3月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為全國第六批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這是繼2001年以來承擔的第三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項目,標誌著農業標準化項目將上一個新的台階。“花椰菜栽培”項目被批准為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目的在於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對花椰菜栽培的全過程,即育苗、移栽、施肥、病蟲防治、採收、儲運等一系列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
該項目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模式,示範區先期選定在張港鎮,在3年時間內,使示範農戶達到8000戶以上,花椰菜栽培面積達到4萬畝,優質品率達到60%以上,農民人均年增收200元以上,花椰菜收儲經營龍頭企業發展到2家。此外,加工冷藏倉儲量達到1000噸/批次,年外銷達到1萬噸,力爭在外銷出口方面有零的突破。

招商引資

2008年由重慶兩山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老闆樊敏投資500萬元,在張港鎮興建的港達商貿城超市已投入試營業,占地12000平方米的步行街商貿城已完成90%的工程,不久,也將全面投入使用。另外,通過該鎮招商引進落戶僑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永大捷盟供熱設備有限公司,首期投資1800萬元,征地50畝,完成了公司註冊工作。
為全面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張港鎮一是派出專班蒐集信息。專門派出5名機關幹部常年外出招商引資蒐集信息,今年上半年5名招商幹部分別向黨委政府提供招商引資信息30多條;二是以商養商,請引進老闆通報信息。該鎮採取每季度召開一次企業老闆座談會的辦法,將本地及本籍在外工作的企業老闆請進機關座談,獲取了有價值的信息20多條;三是利用“三情”反饋信息。北京永大捷盟供熱設備有限公司老總侯文義與該鎮企業輕工機械廠廠長佘新國,有很好的個人交情。當得知侯總有意在湖北投資時,鎮委主要領導和廠長佘新國親自到北京上門做工作,宣傳天門的投資政策與優勢,終於使侯文義把資金投向了僑鄉開發區。

教育

概覽

張港鎮教育發達,含張港高級中學一所高中,張港國中、彭湖中學兩所國中,及張港中心國小等國小數所,還有幼稚園等基礎教育完善。
這裡,人傑地靈;這裡,風景秀麗,位於天門西南、漢水之濱的張港高級中學是鎮守天門西南大門的高等學府,是支撐天門教育大廈的堅強柱石。

張港高級中學

張港高級中學是天門市明星高中之一,占地 5 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 3 萬多平方米,綠化率達 60% 。學校現有教職工 147 人,其中高級教師 55 人,現有教學班 29 個,在校學生 2452 人。
張港高中創辦於1946年,初名“私立潛江縣蘆伏中學”,校址在現張港輕工機械廠內,占地14畝,初建時有磚木結構瓦房4間,專職教師6名,招收初一新生班2個共90人。初建時,學校就贏得了社會的肯定。
1947年底,創辦僅一年的蘆伏中學因戰亂而停課。
1949年,蘆伏中學在新中國開國大典的禮炮聲中複課,學校又陸續引進和充實了一批高學歷、高水平的優秀教師,這給學校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為後來的張港中學優良傳統的形成和人文底蘊的積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的辦學質量在當時的天門和潛江兩縣有了相當的知名度,校舍擴建至14間平房,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1956年,“私立潛江縣蘆伏中學”因所屬行政區劃的變更而更名為“天門縣張港初級中學”。學校面向全縣,通過文化考試後,招收了3個初一班共163人。為為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學校在張港高級中學所在地選定新校址,劃地102畝,建成了實驗教學樓,學校發展初具規模。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張港中學難逃其劫,學校發展曾一度陷於停滯之中。但是,就算在這一片昏天暗地的時候,“港中人”依然矢志不渝,他們努力著,奮鬥著,沉默著,等待著,貯積著爆發的能量。
1971年,學校在原有16個國中班的基礎上,增設4個高一新生班,學校也因而更名為“天門縣張港中學”。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在鄧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指引下,教育迎來了和風拂面,艷陽普照的春天。1977年恢復高考,張港中學從1973年至1977年畢業的400多名學生中,有36人上高校錄取線,升學率名列全縣前茅。自此,學校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自1977年秋季開始,張港中學不再招收國中生,停辦國中。從應屆國中畢業生中,招收了12個高一新生班,加上原來的兩個高二班,全校學生804人。張港中學一如既往,堅持走“質量立校”之路,辦學水平和檔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穩步上升,校園建設也有了根本性改善。
1984年,學校新建可容納30個教學班的磚混結構教學樓和實驗辦公樓各一幢,可入住24戶的教工單元一套,新增學生宿舍12間磚木結構平房。1987年秋季,學校更名為“天門縣張港高級中學”。
1992年,學校新建可容納42個教學班的半框架結構教學綜合大樓一幢,將原教學樓和實驗辦公樓修繕、加固、分隔,改造成為學生宿舍。
1994年,學校新建可入住1400人的帶獨立衛生間和盥洗室的全框架結構女生標準宿舍。
1998年,學校新建60套分體式單元,改善了大部分教職工的住房問題。
2005年,學校新建36套單元,外觀靚麗,室內布局合理,自此,學校教職工住宿問題全面解決,實現了教職工“樂居而善教”的目標。
2006年,學校拆除原有的平房,平整土地,斥資200萬元,建成3處學生廣場,如今,廣場裡已是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
2008年,學校斥資700萬元,新建現代化學生生活中心——容餐飲、購物、健身、娛樂於一體,為學校有效管理學生,實現全封閉式管理目標奠定了物質基礎。
張港中學凝聚了幾代人的智慧和汗水,擁有濃厚的校園文化積澱。“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是校訓,是旗幟,是號角;它鞭策、指導、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港中人艱苦奮鬥,勤儉創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六十多個春秋,六十多載輝煌。張港中學在奮鬥中創造,在創造中奮鬥。 1986 、 1997 天門高中教育工作會議兩度在港中召開。從 1985 年起,連續十多年被評為全省招飛先進工作單位,連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以優秀教育單位榮譽稱號。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港中五育並舉,文理並茂,已向全國各類學校輸送了 4000 多名合格新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上萬名優秀人才。
一路泥濘,一路坎坷,一路跋涉,一路輝煌。在跨進新千年的第一個金色七月,張港中學一路過關斬將,又一次脫穎而出,創造了又一個嶄新的輝煌:魏波同學以 662 分的高分奪全市除天中外的理科之冠,應屆生上線率為 62.3 % (其中一個班達 91% ),居同類學校之首,全校前三批過線 436 人,為天門高考上線突破四千大關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港初級中學

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交通

陸上

張港交通順暢便捷。東距天門城關35千米,南過漢江經潛江上318國道20千米。縣道潛楊線從南至北穿境而過,牛張線從東至西在鎮區與潛楊線交匯;新建的國家二級公路潛楊公路越鎮區而過,直接宜黃高速公路,全鎮通訊網路完備,在漢江經濟開發帶具有很強的接納和輻射能力。境內5條鄉道、20條村道正在逐步改建,構成了鄉通村交通網路,使張港與周邊大中城市交通便捷,聯繫緊密。

水上

張港港口是漢江航線天門段五個港口之一,年貨物吞吐量200萬噸;
2008年10月18日下午,天門市張港鎮三艘新機動渡船投運,天門市張港鎮梁灘村村民喜氣洋洋來到梁灘渡口碼頭,燃放鞭炮,用為渡船披紅掛彩的方式,迎接三艘新渡船的到來。這三條標準化的鋼質機動渡船共耗資90餘萬元。該渡口渡運繁忙,除了本村村民過渡種田外,天門、潛江兩地打工人員、江漢油田運輸車輛等都要從該渡口過渡,日渡運量達到800餘人,三艘新機動渡船的投入使用後,當地民眾過渡將更加便捷、安全、舒適。

風俗

燒茶

天門市張港人愛喝茶,張港的孩子會燒茶。天熱了,大人們經常吩咐孩子做的事是:“沒茶了,燒鍋茶。”於是,孩子們就將做飯的大鐵鍋洗乾淨,舀上滿滿一鍋水,蓋上蓋,用柴火猛燒。因為大人交待過:燒茶不能用小火,否則,燒出的茶就有煙氣味,不好喝。當鍋里的水燒到小泡變大泡、上下翻滾的時候,就從裝茶葉的竹簍子裡抓上一把大片大片的茶葉,撒到鍋里,蓋上蓋,就完事了。
通常,茶燒好後,先灌在一種用黃土燒制的茶壺中,張港人稱之為“黃土壺”。這是張港農家必備的茶具。哪家沒兩三把茶壺?哪家沒固定的茶桌?這種茶壺,大的可裝十斤左右,小的也可裝上兩三斤。因為它是黃土燒制的,比瓷器粗糙,便宜,耐用,很適合農家人大碗大碗喝茶的需要;用它裝的茶,清醇、清涼,很符合張港人喝冰心茶的習慣。夏天,大人們從田裡勞作回來,進門就喊:“篩碗茶來!”孩子們連忙端上一碗大葉茶,遞上一把大芭扇。大人們“咕嚕咕嚕”喝茶,“呼啦呼啦”打扇。那樣子,像八仙中拿扇子的鐵拐李,特別愜意。
這種大葉茶,農家在四季中少不了,特別是夏天。張港人常說:“喝碗茶,歇口氣。”這話正好道出了大葉茶解渴、解暑又解乏的作用。

吃茶

張港人愛喝茶,張港人更愛吃茶。吃的茶有乾茶,也有濕茶。所謂乾茶,是張港特有的麻葉、翻餃、荷葉和京果,有時還有炒熟的花生、糖果之類。這些點心、糖果,主人用精美的盤子裝著,擺放在桌子上,供客人品嘗。吃乾茶通常在春節前後,客人來了,還沒到吃午飯的時間,主客就圍在桌子,四周,不拘大人小孩,人多人少,也不拘禮節,比較隨便自由。大家一邊吃點心,一邊敘家常,情融融,意樂樂,增添了節目的喜慶和歡欣的氣氛。吃乾茶,品嘗的是主人的點心,交流的是親友的感情。
張港的濕茶,是在吃完乾茶後吃的午宴。午宴上,主人會擺出自家製作的滷菜。一桌午宴,少不了十個碟子的滷菜,一盤子饅頭(張港人用大蒸籠蒸的如枕頭狀的大饅頭,招待客人時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的),還有糍粑,特別講禮節的主人,還會準備印粑(一種用模具壓制的有餡的小餅)。吃濕茶,品嘗的是主人的滷菜風味,感受的是主人的熱情好客。
張港的乾茶和濕茶,其實都不是茶。張港人之所以稱之為茶,是取“茶”的淡、薄之意,是張港人謙虛的說法。

曲米茶

張港的茶,最有特色,最有文化內涵的,要數曲米茶了。說它有特色,一是它製作講究。曲米茶事先要將大米(也可以用小米、麥米)放在熱鐵鍋內爆炒,使米粒焦黃。再用涼水淘洗,除去焦糊的米粒和焦糊的氣味,之後放入開水中煮熟,再攤涼,以備享用。在這些工序中,關鍵的是爆炒和用水。爆炒要掌握好火候,時間短了,曲米茶無味,時間長了,米粒糊黑,曲米茶不能吃。用水要掌握好比例,水少了,就會煮成粥,那就不是茶了;水多了,煮熟的曲米茶就沒有充飢的作用。看似簡單的曲米茶,實為一種烹調藝術。二是曲米茶的魅力。六七八月,“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當你又渴又飢又累的時候,喝上兩碗曲米茶,頓時,口不渴了,肚不餓了,入不累了,神奇得很。曲米茶的確可解渴、解暑,還可充飢、解乏。三是曲米茶的吃法講究。有首民謠,足以說明:
張港人,禮行大,
火燒六月走家家,
曲米茶曲米茶
進門喝碗曲米茶,
油鹽豌豆醃黃瓜,
鹹鴨蛋,酸醃菜,
還有香噴的火燒粑。
喝張港的曲米茶,必須與油鹽豌豆、醃黃瓜、鹹鴨蛋、酸醃菜以及張港火燒粑一同品嘗。不然,不足以感受張港曲米茶的獨特風味。當你喝到?
曲米茶的時候,當你欣賞這首歌謠的時候,你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發問:曲米茶怎么曲米?火燒粑怎么燒?油鹽豌豆怎么焙?……當弄明白這些問題的時候,你才會由衷地感嘆張港茶文化的精深與博大,感受到張港人的勤勞與豁達。
如今,張港的曲米茶、火燒粑已經走出了縣城,走進了省城,走向了全國。可以說,凡是有張港人生活工作的地方,都少不了這獨具特色的曲米茶、火燒粑。

張港火燒粑

流傳於張港地區的一種面制食品,屬天門特產。

製作原料

小麥麵粉,清水,老面(發過酵的麵團),芝麻。

製作過程

將麵粉加入適量的清水和勻,加入少量的老面(可用市場上購買的食用發酵粉代替),保持一定的溫度發酵,發酵到麵團內出現均勻的小氣孔為宜,發酵過度則有酸味。做成圓餅形面粑,兩面粘上芝麻。
最傳統的製法,是先將面粑放在鐵鍋上烙一會兒,讓面粑外面形成一層硬殼(內面還沒有熟透),然後用荷葉或是南瓜葉包裹住,埋入灶膛中還未燃盡的灰火中燒烤至熟,這是最正宗的火燒粑。
現在最流行的作法就是用鏊子(ào zi)(一種烙餅的器具,用鑄鐵做成,平面圓形,中心稍凸 )一次性烤熟。

食品特色

正宗的張港火燒粑都是用老面發酵,用灰火燒熟,外殼呈金黃色,脆而不糊,內肉呈粉白色,軟而不粘,有荷葉和南瓜葉的清香,脆軟可口,實乃麵食中的佳品。

方言

沒得改(gai^) :好的沒話說,實在是很好的,和“好俏皮”意思差不多。
划得來:很便宜,很合算的意思,或者是買到比平時多的東西。
撐抖(tou^ ):體面,整潔,整齊的意思,可形容人和事物。形容人時一般指標緻,稜角分明,形象好。
瞧得起:看得起,很欣賞的意思。
蠻歡喜:很喜歡,很中意的意思。
幾好喔:很誇張地說好,和“沒得解”意思差不多。
清爽:好的意思,感到很滿意,心情很愉快,就象是大熱天喝冰水,到有空調的屋子的感覺。
好不得:好得不得了的,形容特別好。
放乖點(乖咔~):乖乖的,老老實實的意思。
蠻是弄(咧)回事:比較滿意,覺得不錯的意思。
是挪(音)個事:比較滿意,覺得不錯的意思。
玩的蠻鐵(貼):關係很好,很緊密,貼心的意思。
好最(zui'):很精明。
火好:運氣好。
搞么兒:詢問別人做什麼的意思。
興許:也許,可能,大概的意思。
你要哪么搞沙:質問他人怎么做才滿意,口氣比較強硬,不耐煩的情緒。
搞哄子:乾什麼。
哪么涅:為什麼。
找不倒: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的意思,套用比較廣泛。
不曉得:不知道的意思。
得幸:幸虧,幸好。比如,得幸你幫忙才解決了問題。
哪么來偶:很不耐煩,不高興,不願別人管,好象是你能拿我怎么辦的意思。
巴幸不得:終於可以脫身的感覺,解脫的意味,就像一件不願意做的事情有人接手一樣。
搞不清白:不知道,不清楚。
莎: 語氣詞,如你好莎。
你兒:您,表示尊稱。
你嚇(he')我:很驚訝,很意外時講。
搞不好噠:發牢騷,怨言時講。
搞不贏:拿別人沒有辦法的意思,或者是時間太緊,忙不過來的意思。
屑:語氣詞,不屑一顧的表情時說的。
戚:不以為然的意思。
曉不曉得唉:有的人經常說的口頭禪,知不知道的意思。
是的唉:同意。
行噠:可以了。
有沒得(什麼)搞頭:有沒有價值。
站倒:站住。
舍噠:出事了,少東西了,常常是忘了拿某東西,或者被偷時,還有某些事情沒有提醒或辦好時講的。
緊搞(guo^) :總是在忙,拖延時間的意思。
黑噠:天黑了。
傷腦殼:很不耐煩,傷神的意思。
吃 (qi')噠:吃的意思。
之巴是:可能是,也許是,大概是,好像是。
恰(qia')不恰兒:恰好,正好。
搞么兒玩意兒偶:詢問,關心的意思。
哪個興的偶:不同意這樣做。
一搞:總是,經常是這樣。
沒得菜:客套話,其實菜多的吃不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