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淵(明朝進士)

張淵(明朝進士)

張淵,張伯庠的孫子。少孤,依靠在陳州的族人撫養。嘉靖二十六年(1547),遂以河南鄉舉中進士,授興化府推官

基本介紹

  • 本名:張淵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陳州
  • 主要成就:進士,貴州布政使
事跡
在赴任的路上,看到道旁有一人斜著眼睛看他,就忙命手下人收訊之,一查果然是名逃犯。這事一時震動了全郡。後其署仙遊縣,時值瀕海塘壞,大家正商議修治,但因年歲不好,主辦者感到十分為難。張淵提出發糧食廩饑民與修海塘掛鈎起來,沒有多少時間,海塘修好,饑民也得以救濟。
後張淵升遷工部主事,出任知武昌府。當時朝廷向湖北征建造宮殿的木材,原當事官員募集居賈及旅商資厚者充當役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張淵到任後,決定派遣官員買木,只不過召熟悉行情的人進行估價,上下才十分服貼。但運木之事久久不能辦下。當事人懼後期得罪,計不知所出。張淵通過調查了解到當地的豪強積蓄了許多大的木材,就抬高價格來收購,但與採運費相比較,還是便宜三分之一。
由於突出的政績,張淵很快升遷為按察副使,備兵紫荊關。當時遭遇旱災和蝗災,農民被迫嘯聚山林,最有名的首領為染大林和安盈,他們據山為寨,互為犄角。每天攻打縣城,釋放囚犯。當張淵到來之後,將手下的軍隊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了分工,礦卒善緣除,使其作為開路先鋒;麻陽兵甚銳為中堅,官兵持重居後。並且下令全部勒兵以待。等到月圓之時,密令諸將發起進攻,很快就攻破了山寨,斬首數百,並活捉了染大林。安盈亦很快活捉。那些竄匿者也紛紛自首。餘黨很快平盡。當事者商議向上奏其功,張淵謝曰:“此俱饑民為亂者,郡縣不能撫定,又不早剷除,使至此。若今以為功,恐勃海朝歌笑人!”此動議遂止。
後其又升為江西參政、升廣東按察使轉右布政使,後又遷為貴州布政使。後因劾歸里十餘年,多盛德事。余寅贈詩讚曰:“平生作事都無過,今日論貧總不如。”這是其一生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