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衡(1883-1956),字雷亞,河南鞏縣人,1883年生於一個小商家庭。張淑衡到嵩縣羊山,動員那裡由王天縱率領的一支“刀客”武裝參加反清鬥爭。這支武裝後來在了他發跡的資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淑衡
- 別名:字雷亞
- 籍貫:河南鞏縣
- 性別:男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883年
- 去世年月:1956年
- 職業:軍事 軍官
- 政黨:國民黨
人物履歷,生平經歷,
人物履歷
張淑衡(1883-1956),字雷亞,河南鞏縣人,1883年生於一個小商家庭。劉鎮華幼年時,家道中落;由父親教授《四書》、《五經》,考中秀才。後又就讀保定北洋優級師範學堂和直隸法政專門學堂,畢業後在開封中州公學任庶務長。1908年,劉鎮華加入了同盟會,開始在豫西一帶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張淑衡
到嵩縣羊山,動員那裡由王天縱率領的一支“刀客”武裝參加反清鬥爭。這支武裝後來在了他發跡的資本。
到嵩縣羊山,動員那裡由王天縱率領的一支“刀客”武裝參加反清鬥爭。這支武裝後來在了他發跡的資本。
生平經歷
1911年11月,王天縱率眾隨劉鎮華下羊山打洛陽,但遭到挫折。12月,劉鎮華動員王天縱轉戰陝西。於是,這支武裝西出潼關,投入陝西軍政府秦隴復漢軍東路大都督張鍅部。參與反清戰爭。張鍅任王天縱為東征先鋒官,張治公、柴雲升、憨玉昆為標統,張淑衡被任為書記官,後提升參議。
民國成立後,陝西軍政府實行裁軍,張鍅部亦要裁員四五千。河南都督張鎮芳因豫西一帶社會動盪不安,且鞭長莫及,經與陝西軍政府張鳳翽、張鍅協商,王天縱這部分軍隊開回豫西,分駐河南府、陝州、汝州等二十二個縣,幫助當地維持社會治安。因這一帶靠近嵩山,故這支軍隊稱為“鎮嵩軍”。由於王天縱被袁世凱調往北京,任京畿一帶稽查長,經張鍅舉薦,袁世凱任命劉鎮華為鎮嵩軍協統兼豫西觀察使及豫西剿匪總司令,統領三標一營:第一標分統柴雲升,第二標分統張治公,第三標分統憨玉昆,炮兵營長武衍周。就這樣,劉鎮華掌握了鎮嵩軍,又有豫西一塊地盤,開始了他的軍閥生涯。
鎮嵩軍官兵多為“刀客”出身,且與豫西土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鎮嵩軍備受豫督張鎮芳以及其他派系將領的歧視和打擊。為了改變這種處境,劉鎮華決心整頓軍紀,下狠心進行剿匪,張治公、憨玉昆、柴雲升等都“大義滅親”,很快把伊川、洛寧、嵩縣、宜陽一帶的匪患剿平,鎮嵩軍內部因株連也被殺二三千人。這樣,鎮嵩軍總算得到張鎮芳的讚賞,在豫西站住了腳跟。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國民黨首領黃興派代表攜密信由南京到豫陝,聯絡劉鎮華、張鳳翽、張鍅反袁。劉鎮華不但不敢反袁,反而趁機巴結奉承袁世凱。他先收到黃興的信後,即派人在赴陝的路上將信使殺害,把黃興給張鳳翽、張鍅的信密告袁世凱,從而獲得袁世凱的信任。同一年,河南寶豐縣農民白朗領導了規模頗大的農民起義,活躍在豫西,與袁軍作戰,劉鎮華也奉命率鎮嵩軍前往鎮壓。1914年8月,白朗在寶豐魯山作戰陣亡。劉鎮華得知白朗的埋葬處後,即派人割下白朗的頭,並捏造“擊斃白朗的經過”,向袁世凱“報捷”,得賞銀十萬元,被袁世凱授予陸軍中將,獲勛五位獎章。此後數年,劉鎮華更加靠攏袁世凱,苦心經營鎮嵩軍,勢力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