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泗營村

張泗營村

張泗營行政村隸屬祥雲縣下莊鎮,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張泗營行政村隸屬祥雲縣下莊鎮,地處下莊鎮西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7公里。東鄰劉營村,南鄰紙房村,西鄰老張村,北鄰趙營村。轄周家、白家、楊家、李家、上張泗、下張泗、梁海子、王東坡等8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182戶,有鄉村人口4238人,其中農業人口4171人,勞動力25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45人。全村國土面積8.26平方公里,海拔1983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789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045畝,人均耕地0.7畝,有林地7488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1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泗營村
  • 行政區類別:祥雲縣
  • 面積:8.26平方公里
  • 人口:4238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面積3045畝(其中:田1931畝,地1114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7488畝,水面面積120畝,其中養殖面積120畝;其他面積1739.8畝。
耕地耕地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四通。全村有70戶通自來水,有1045戶飲用井水。有1115戶通電、有1060戶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95.1%、和95.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數500戶(分別占總農戶的89.7%和44.8%)。
太陽能太陽能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9輛,拖拉機20輛,機車520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00畝,有效灌溉率為65.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8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90戶住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18萬元,占總收入的26.5%;畜牧業收入514萬元,占總收入的2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65頭,肉牛48頭,肉羊30頭);漁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2.8%;林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0.7%。第二、三產業收入1037萬元,占總收入的47.2%;工資性收入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13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0人(占勞動力的6.2%),其中在省內務工150人,到省外務工30人。
水稻水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15戶,有鄉村人口4242人,其中男性2158人,女性2084人。其中農業人口4175人,勞動力290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4232人,彝族1人,其他民族9人。
藥房藥房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33人,參合率84.6%;享受低保14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3857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在校學生448人,距離鎮中學3.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73人,其中小學生448人,中學生225人。
學校學校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8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32人,其中男黨員101人、女黨員31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0個村民小組。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9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46.5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困難。2、集體經濟發展缺乏活力,集體經濟薄弱,個別村小組已經影響到正常工作的開展,不能從關鍵的問題上解決民眾生產、生活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結合全村的實際情況,我村今後工作以社會穩定和新農村建設為主線,帶動全村各項工作的開展,中心工作依然是新農村建設工作。 一是村、組積極籌措資金,爭取黨委、政府支持,進一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二是確定民眾增收以外出務工為主,農業生產為輔的工作思路。三是增強烤菸產業,推進人工食用菌種植產業。總之要多渠道、多方面增加農民收入,以此帶動新農村建設的其他方面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