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國(山東大學生命科學院)

1963年3月生於內蒙古山東大學主要從事生態學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學與科研生命學院副教授、碩士導師,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治國
  • 出生地:內蒙古
  • 出生日期:1963年3月
  • 職業:山東大學生命學院副教授、碩士導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4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生物系,獲碩士學位,1999起於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態學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學與科研。

研究方向

1988年至1992年,主要承擔植物生態學、生態學概論方面的教學和山東植被調查研究。2000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講授數量生態學。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為植被生態、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自然保護、生態農業等 最近研究工作集中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植被恢復和濕地生態等方面。

主要貢獻

1, 1996. 山茶群落生態學研究,山東大學學報,32(4)
2, 1997. 山東植被與環境信息系統的建立,信息生態學研究(1)
3, 1997. 從第五屆國際濕地會議看濕地保護和研究進展,生態學雜誌,16(5)
4, 1996. 島嶼生物多樣性原理及套用,山東林業雜誌,(2)
5, 1995. Main Vegetation Type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ina. 35th IVAS(國際植被學會35屆年會論文集)
6, 1993. 黃河三角洲植被概論,山東大學學報,28(supp.)
7, 1999.Wetlands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Current Situation,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eding of the Third Confeerence on Protected Areas of East Asia. IUCN/WCPA. p242-253
8, 1999. 山東植被,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濟南
9, 2000年 中國分布北界的山茶種群大小結構和空間格局分析。植物生態學報。
1999-2001年,作為主要參加者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黃河三角洲新生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主要研究黃河三角洲濕地的植物、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態系統功能;2000-2001年,作為主要參加者承擔國家基金課題“植物meta種群研究”,研究對象為百合科“青島百合”等3種稀有瀕危植物;2000-2004年參加國家重大基礎課題(973)“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生物安全”,負責亞熱帶森林交錯帶的植被多樣性研究內容。98年起對山東中部山區植被恢復的途徑、措施、種類選擇等開展研究,並在萊蕪房乾進行定位研究。2000-2003年與韓國高麗大學進行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為“赤松種群分化與遺傳多樣性研究”。
近5年,在《植物生態學報》、《生物多樣性》、《生態學雜誌》、《山東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出版《山東植被》著作。

獲獎記錄

先後承擔和參加10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獲得2項省部級科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