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三鳳

在泰興歷史上,張氏三鳳堂家族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文化型的科舉家族,八百多年來,從這個家族中走出過博雅端方的天國使臣,走出過神秀穎發的耿介御史,走出過士民懷仰的掛印知府,走出過憂國憂民的鐵骨錚臣,走出過悉心經籍的江淮名宿,走出過敦尚名節的德高鄉賢,走出過勤政愛民的武狀元,走出過死而後已的抗日誌士。這個家族中曾孕育出展現聰明睿智的小品,曾為四庫全書增添過精彩的奇葩。明清兩代,張氏三鳳堂家族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共有進士十二名,其中狀元一名,亞元(會試第二名)一名,舉人三十餘名,數量位居泰興家族榜首。

其中耿介御史張羽、掛印知府張翀、掛印知府張翀,三人被並稱為“張氏三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氏三鳳
  • 成員:張羽、張翀、張羽惠
“張氏三鳳”耿介御史張羽,“張氏三鳳”掛印知府張翀,“張氏三鳳”鐵骨諍臣張羽惠,

“張氏三鳳”耿介御史張羽

張羽(1467—1536),字鳳舉,號東田。泰興縣城人。明弘治九年進士。張羽歷任淳安知縣、寧海知縣、江西道監察御史、邵武知府、河南按察史等職,後任河南左布政使,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從二品銜。
張羽在御史任內 “晉內台,伸威提法,風裁徵明,不為利疚,不以勢詘”、“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劉瑾專權。張羽不畏權勢,仗義直言,彈劾劉瑾罪狀,稱劉瑾“為國家天下之大蠹”。他說:“身為王臣,復有言責,仰慚國家養士之恩,卒無裨益。” 為此,劉瑾一黨將他打入錦衣衛獄。雲南舊有銀礦,太監私自開採,久為民害,張羽時任雲南巡按,上書朝廷,停止私人開採。雲南安寧州是權傾一時的楊一清的家鄉,楊的兒子倚勢犯法,“怙勢殃民”,張羽照樣 “撻而置之於法”。
張羽辭官歸鄉後,家無長物,縣官知其貧,為買負郭田二頃,固卻不受,戒家人毋與鄉人爭利。鄉人贊道:“居官則秉道嫉邪,居家則杜門養重。”
史書評價:“正直立於朝,清介名海內” ,“直亮高潔,世鮮其儔。”
張羽著有《東田遺稿》二卷,是泰興唯一入選《四庫全書》的文集。

“張氏三鳳”掛印知府張翀

張翀(1469—1526),字鵬舉,張羽二弟。泰興縣城人。明弘治十八年進士。歷任江西高縣知縣、福建道監察御史、江西廣信府知府。
張翀入仕後敬德修業,立德立行。正德初年,張翀任江西上高縣知縣。任內,張翀治政“嚴明”,“卓有賢聲”,“案無留牘,獄無滯囚,士民懷仰,稱為良吏”。正德七年,任福建道監察御史,“風裁自持,彈劾無避,置考五品以下京職,一一得其實而服其心。” 嘉靖二年,升任江西廣信府知府,廣信地方在京城做大官的很多,這些京官的家屬在地方上仗勢欺人,魚肉百姓,老百姓怨聲載道。張翀到任後打擊豪強,“小民見懷而巨室不悅”,土豪劣紳蓄意要扳倒張翀,但張翀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們只得在京城托人找關係,想把張翀調走。張翀憤而辭職,“毅然來歸”。

“張氏三鳳”鐵骨諍臣張羽惠

張羽惠(1478—1555),字鵠舉,號南溪,張羽八弟,泰興縣城人。明正德九年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與張羽、張翀號稱“張氏三鳳”。
張羽惠從小就確立了做一個敢說敢為、敢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正臣、良臣的志向。綜觀張羽惠為官的三十餘年,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敢於“直諫”、“死諫”,“鐵肩擔道義,棘手著文章”。
張羽惠曾因為直諫,兩次受杖刑。諫阻武宗南巡,受杖刑幾死。嘉靖初,升為禮部郎中,因議大禮之爭再受杖刑。
張羽惠著有《南溪奏議》2卷、《南溪遺稿》2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