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三水鳥為古生物物種, 距今約5000萬年,長腿涉禽鳥類,挨三水湖盆而居,首次在南方發現古老鳥類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腿涉禽鳥類
- 拉丁學名:Sanshuiornis zhangi sp. nov.
發現,形態,研究,意義,命名與含義,
發現
研究該鳥類化石的論文近日刊登在波蘭古生物學報2012年57卷第三期上。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生王敏表示,經過詳細的形態對比研究,發現這一鳥類後肢在骨骼形態上與鸛形目很相似,但是獨特的下跗骨結構將其與已知的鸛類相區別,故建立了新屬新種——張氏三水鳥。
形態
這件2009年4月發現的鳥類後肢化石保存了這一鳥類右側脛跗骨遠端、完整的跗趾骨和四隻爪,其中跗趾骨長度為64毫米、寬為10毫米。“經專家王敏等研究鑑定,化石代表一類咀細長而向下彎曲、長腿的涉禽鳥類,挨著三水湖盆而居,很可能是食用水生生物。”張顯球介紹,距今約1億至5000萬年前,由於受到強烈的斷塊運動和岩漿活動,面積約3300平方公里的三水盆地表面變得凹凸不平、整體形狀不規則,水體匯聚其中。到了古近紀,湖盆的沉積中心逐漸轉移、抬升並且縮小。
研究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生王敏等研究鑑定認為,化石代表一類咀細長而向下彎曲、長腿的涉禽鳥類,挨著三水湖盆而居,很可能是食用水生生物。
三水鳥腳爪指節骨的比例和爪子的彎曲程度,意味著其很可能習慣於生活在類似湖泊濕地的環境。
這一鳥類後肢在骨骼形態上與鸛形目很相似,但是獨特的下跗骨結構將其與已知的鸛類相區別。
意義
“化石所保存的鳥類就生活在那個時期,距今約5000萬年。此後三水盆地逐漸上升為陸地。”張顯球表示,由於沒有找到這種鳥其他部位的化石,其更多的生活特徵就難以推測、考究。
命名與含義
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對化石保存的這一鳥類建立了新屬新種——“張氏三水鳥”(Sanshuiornis zhangi sp. nov.),鳥的屬名Sanshuiornis表明化石的發現地點,種名Zhangi 獻給在三水盆地工作多年的地質學家張顯球先生,而sp. nov.為拉丁語species novum (新物種)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