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金(清代霍山教案主要人物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正金(1863—1907),字西域,號錫庚,霍山縣人,祖籍湖北羅田。世代為農,粗通文字。青年時期移居黃栗杪經營旅店,廣交朋友,生性豪爽。光緒三十年(1904年),以痛擊法國神甫石資訓,遭官兵搜捕,逃免,其親屬被捕。乃聚集數百人趁夜攻入縣城,劫出親屬,搗毀數座教堂。迫於法國駐華公使壓力,清廷下令重兵鎮壓。遂與弟張正銀在霍山、羅田一帶聚集數千人,夜襲官兵營帳。血戰於黃栗杪,失敗,外逃英山等地避難。於1907年被捕,殺害於安慶北門外。這場為時3年的反帝、反洋教鬥爭被鎮壓了,後被史學界列為晚清發生於安徽的四大教案之一。

基本介紹

  • :西域
  • :錫庚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日期:1863年
  • 逝世日期:1907年
  • 本名:張正金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初,霍山縣黃栗杪天主教徒張正見擅自砍伐張氏祖墳地大樹數十棵,引起合族不滿,紛紛要求張正金秉公處理。張正見依仗神甫勢力,抗拒族眾指責,並於當晚夥同教徒李萬生去法籍神甫石育訓處誣告張正金辱罵神甫,毆打教徒。石次日派教徒李萬生、徐大有等闖入張宅,將張正金傳到深溝鋪天主教堂審問威脅,張不服,石育訓怒打張兩個耳光,張正金憤將石擊倒後跳窗逃走。石育訓面見霍山知縣秦達章,要求拘捕張正金。秦懼怕教會威勢,不辯真偽,差捕役前去捉拿張正金。張正金聞訊逃避英山,遂將張正金胞弟張正銀、妻兄戚顯進囚於霍山大牢。不久,張正金從英山潛回,於次年2月集合張、戚兩姓200多人,舉黑旗起事,進占縣城,搗毀教堂,打開獄門救出胞弟、妻兄,並釋放其他囚犯100多人。秦達章急往六安州,將詳情抗訴於知州熊祖貽,熊陪石育訓前往安慶,分訴於安徽巡撫誠勛和安徽省總教堂,再由他們備文上達北京,法國公使據文提出交涉,清政府飭令誠勛,調駐防壽縣鎮台孫某領兵前往霍山鎮壓。同年4月,清軍駐紮漫水河,向黃栗杪進剿。張正金負傷潛逃,隊伍潰散。8月,張正金由武漢回羅田,結識白蓮教徒李金狗,兩人集合500人,重整旗鼓,向霍山迸發,沿途吸收數百人參加,隊伍發展到700人。他們搗毀教堂,數次擊敗清軍,事態擴大,清廷震驚,責令兩江總督負責了案。安徽巡撫、六安知州、霍山縣令均被撤職或查辦。恩銘接任巡撫,調太湖知縣李維垣接任霍山知縣。光緒三十二年,皖提督徐敬清帶官兵1000多人圍攻張正金。張正金隻身突出重圍,逃至英山阮大樹家躲藏。恩銘懸賞5000銀元捉拿。光緒三十三年2月底,阮大樹的表哥王可始告密,英山知縣派兵將張正金活捉,3月中旬押解到安慶,殺害於安慶北門外,葬於九龍井故宅。

主要成就

這場霍山教案歷時三年(1904年-1907年)的反帝、反教鬥爭影響深遠,被列為晚清安徽的四大教案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