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昌(貴州錦屏縣郵政局啟蒙郵政支局鄉郵員)

張林昌,苗族,錦屏縣郵政局啟蒙郵政支局鄉郵員。在他風雨兼程的郵路上,90多公里長的郵路,每送一次郵件都要翻山越嶺的走上四天四夜,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陡路。張林昌每次出班都要挑著近百斤重的郵件。在他負責投遞的23個行政村中,至今也只有4個村通公路,想用馬來馱都困難,一雙腳就是他聯繫千家萬戶的交通工具。

2019年7月26日,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林昌
  • 民族:苗族
  • 職業:郵遞員
  • 主要成就:送信
  • 主要交通方式:徒步
  • 榮譽稱號: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人物簡介,服務“三農”的使者,榮譽,所獲榮譽稱號,

人物簡介

張林昌,苗族,錦屏縣郵政局啟蒙郵政支局鄉郵員。在他風雨兼程的郵路上,90多公里長的郵路,每送一次郵件都要翻山越嶺的走上四天四夜,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陡路。張林昌每次出班都要挑著近百斤重的郵件。在他負責投遞的23個行政村中,至今也只有4個村通公路,想用馬來馱都困難,一雙腳就是他聯繫千家萬戶的交通工具。在這條郵路上,最難爬的坡是青山界大山上裕和苗寨往宰格苗寨的新民坡,山勢陡峭,山路狹窄,平時很少人走,有個形象的名字叫“九十九拐”。九十九拐上只有一條便道可走,冬天天冷路滑,他就踩著路邊的草走;夏天雜草叢生,比人還高,被蛇蟲驚擾是常事。遇上好天氣,挑著郵件爬上山頂最快也要近兩個小時。由於山高路陡,他自己都記不得在九十九拐上摔了多少次,常常是摔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由於張林昌的敬業,該段郵路的報刊發行量一年比一年上升,流轉額一年比一年增長,完成2010年報刊流轉額47392元,完成年計畫的109%,是整個縣局完成最快的,是剛接郵路初的23倍之多。
張林昌張林昌

服務“三農”的使者

作為郵政的基層員工,他時刻不忘“人民郵政為人民”的使命,在郵路上走累了坐下來休息時,從不閒著,總會從他的郵包里找出《貴州科技報》、《農村百事通》、《生意經》等報刊來閱讀,幫鄉親們尋找致富信息。2000年,張林昌從報刊上了解到,裕和村所處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水土環境特別適合種植板栗樹,而且板栗又是一年栽樹年年結果的經濟作物。張林昌就向裕和村村委會建議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種植板栗樹,裕和村委會開會討論後,接受了張林昌的建議,種植了200畝板栗樹。如今這些板栗樹長得鬱鬱蔥蔥,效益已經顯現。不僅如此,張林昌20多年來還義務為老鄉們捎帶日用品,用書報上學到的知識教老鄉們種天麻、板栗,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因此,山區民眾時常都在期盼張林昌的到來,因為張林昌會從那個魔法般的郵包里給他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快樂,有喜聞樂見的書刊、有致富的信息、有外出務工人員寄來的家書、匯款、包裹等等。

榮譽

2008年6月13日,張林昌參加了北京奧運火炬在貴州凱里站的傳遞,讓更多的父老鄉親認識了這位大山裡的綠衣使者,他是偏遠山區家鄉父老的驕傲。火炬接力回到家鄉後,家鄉沸騰了,父老鄉親紛紛涌到張林昌家裡觀看百年夢想的奧運火炬, 70多歲的袁金龍老人也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來了,看到幾經周轉才拿到手上的火炬,袁金龍老人激動不已,眼裡噙滿淚水。張林昌知道袁金龍老人家境非常不好,老伴去逝、身體不好、女兒遠嫁、兒子外出務工,平時都是一個人在家料理生活。張林昌每逢年過節,或收班在家的時候,都要抽出時間去看望袁金龍老人。在火炬觀摩人群散去後,張林昌從家裡拿了30多個雞蛋和100元錢來到家裡去看望袁金龍老人,還邀請袁金龍老人當晚在家裡吃晚飯。飯桌上,張林昌說:以後家裡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有什麼困難,告訴我一聲,你的兒女不在身邊,我就是你的兒子。袁金龍老人聽了張林昌的話,眼淚盈眶,滿是感激。

所獲榮譽稱號

張林昌連續18年被表彰為報刊發行先進個人,連續10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獲得貴州省“二星級投遞員”稱號,2002年,張林昌被國家郵政局和團中央表彰為“全國優秀青年投遞員”,2007年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十大傑出農民工”、“聯通杯”都市年度人物稱號,擔任了2008年奧運火炬手,2008年3月破格由勞務工轉為郵政正式職工。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