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臨漳縣第一區。
1953年,建張村集鄉。
1958年,改為張村集公社。
1984年5月,復設張村集鄉。
1996年,三皇廟鄉、賈河口鄉併入。
2022年1月5日,撤銷張村集鄉設立張村集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張村集鎮轄西街、南街、東街、新三、花王、申家、前王、胡周、潘家、南孔、南賈、董村、馮莊、崔莊、杜堂、張費、許村、梁廟、西屯、於園、東屯、高莊、新村、徐村、馬堂、小王、西北街、西南街、南史莊、郭少莊、閻看台、前安上、後安上、郭家堂、黑龍廟、張看台、白龍廟、海島寺、大分莊、武孔齊、賈河口、劉江堂、劉路口、木杴劉、張探花、有仙劉、黃開河、李家寨、田馬吾、三皇廟、張路口、奶奶廟、東花佛堂、西花佛堂、東明古寺、西明古寺、新明古寺57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張村集鎮轄5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屯村和諧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張村集鎮境內為漳河沖積扇平原,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西明古寺村,海拔70米;最低點位於有仙劉村,海拔65米。
水文
張村集鎮漳河自西向東流經張村集鎮南側,境內長13千米,流域面積34.4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張村集鎮轄區總人口598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723人,城鎮化率16.2%。另有流動人口3209人。總人口中,男性30279人,占50.6%,女性29562人,占49.4%;14歲以下14361人,占24%;15~64歲40094人,占67%;65歲以上5386人,占9%。人口出生率8.98‰,人口死亡率6.95‰,人口自然增長率2.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3人。
2017年,張村集鎮常住人口53792人。
截至2018年末,張村集鎮戶籍人口為67439人。
截至2020年末,張村集鎮戶籍人口為64830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張村集鎮有工業企業29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8個。
2020年,張村集鎮有工業企業27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2個。
農業
張村集鎮耕地面積5.8萬畝,人均1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
2011年,張村集鎮農業總產值3.9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9萬噸,其中小麥2.6萬噸,玉米2.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辣椒,辣椒種植面積2萬畝。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8萬頭,年末存欄2.9萬頭;羊飼養量4.1萬隻,年末存欄量2.8萬隻;家禽飼養量66萬羽。
工業
2011年,張村集鎮工業以製造業、食品加工業為主。工業總產值9.2億元。擁有工業企業97家,職工202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比上年增長11%。
商業
2011年末,張村集鎮有商業網點169個,職工1375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2.3億元,比上年增長9.8%。
金融
2011年末,張村集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7%;各項貸款餘額1.03億元,比上年增長9.2%。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張村集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各類圖書室97個,藏書110萬餘冊。
學校體育場5處,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村集鎮有幼稚園26所,在園幼兒2300人,專任教師137人;國小28所,在校生6000人,專任教師27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生1600人,專任教師149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村集鎮有醫療衛生機構80個,其中門診所73個,病床5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9張。專業衛生員367人,其中職業醫師19人,執業助理醫師126人,註冊護士192人。57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張村集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60戶,人數1595人,支出157.4萬元,比上年減少15.78%,月人均82元,比上年增長18%;醫療救助6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07人次,共支出5.34萬元,比上年增長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2萬元,比上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8萬人,參保率85%。
郵政電信
2011年,張村集鎮有電信企業3家,門市47家,業務總量760萬元,行動電話用戶3.1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1萬戶。全年通信業務收入420萬元。
交通運輸
2011年,張村集鎮有境內有G515國道從全鎮南北貫通,境內長10千米。
歷史文化
張村集鎮因原鄉人民政府駐張村集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