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張朝墉
- 別稱:張髯
- 字號:字北牆,一字伯翔,號半園
- 所處時代:民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時間:1860年
- 去世時間:1942年
個人簡介,歷程,
個人簡介
張朝墉,(拼音:zhang chao yong)生於1860年-逝世於1942年,字北牆,一字伯翔,號半園,以蓄長須,又被稱為張髯。四川奉節人。先世為書香門第,父親是舉人,幼承家教,善詩文,精書法,考取拔貢後,先後到蓬溪、宜賓、成都等地任教。所在年代:中華民國(含東北淪陷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1906年,張朝墉離川遠遊黑龍江,至齊齊哈爾入署黑龍江將軍程德全文幕,主管屯墾事務。又奉檄與徐鼐霖相偕,勘查中俄邊界。翌年,受程德全委派,就廣積倉址拓土闢地,創建公園。他利用自然地勢,築台鑿池,橫架長橋。池西列白石几案,迤東穴洞通道,達於園表,稱眾妙之門。其南設八角亭,名龍沙萬里亭。亭南建一大廳,雕樑畫棟,備極顯敞,程德全親題其額曰“沖氣穆清”。還有花圃、軍政俱樂部、球房、鞦韆架、女樂棚、茶座等設施。園四周圍築土垣,閒地種花數畝,植榆百株,遍設木椅於其間。園外綠野平曠,行數百步可及嫩江之濱,為邊塞首創第一名園。因位在廣積倉址,故名倉西公園(1917年改名龍沙公園)。
歷程
1907年黑龍江改行省後,他仍在巡撫程德全、周樹模幕中。1912年,民國建元,繼續在
席做國家立法與官民守法的演說。宴罷合影,張朝墉為撰《寄想園雅集圖》記敘其事。
1914年,朱慶瀾任督理黑龍江軍務兼巡按使,於是年8月設黑龍江通志局於城西黑龍江圖書館,張
朝墉受聘為纂修。1916年,朱慶瀾以故離開江省修志之舉中輟,張朝墉等遂亦離去。他在通
志局時,曾纂成《黑龍江物產志》,評者謂:“張君北牆,三峽文豪,西京才思。……於徵
文考獻之餘,為鑄物象形之錄。…茂先博物,無此淹通;博望探源,遜茲翔洽。”惜稿佚,
後人不得見其端倪。
張朝墉離黑龍江後,一度作江南之游。至1919年赴北京,就職於國史編纂處,居椿樹胡同成壽寺,寓內有花木之勝。又時常與詩壇名宿往還,先後結漫社、嚶社、谷社,月有集會。集會常於其寓所舉行。社友中多為龍沙舊友。在同社諸友中與周樹模、宋小濂、成多祿過從尤密。嘗與成論詩,二人意趣協洽。他為成多祿著《澹堪詩草》所作序中說:“澹堪之詩,其音和以舒,其志廉以遠。其天趣神韻,自然澹逸,與予所蘄向者不甚相遠,故澹堪樂與予論詩。……相與鞭秦笞漢,矩宋規唐,迄至燈灺酒闌,尚餘味津津而不忍言去。”
74歲,猶行筆疾速,連書千餘字而日影移未三寸。當年清明節,龍沙詩人倡建清明詩社,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