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明

張暉明

張暉明,男,1956年7月生,江蘇南通市人,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現任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上海物流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兼任上海市決咨委專家、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開業指導專家志願團副理事長、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暉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南通市
  • 出生日期:1956年7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經濟學系
  • 主要成就: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七項,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教師獎等獎項
  • 代表作品:《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邏輯》,《現代企業產權理論解析》
  • 性別:男
  • 職務: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人物觀點,

人物經歷

1978年2月,考入復旦大學經濟學系;
張暉明張暉明
1982年1月,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4年12月,獲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4年獲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國有資產管理理論與實踐、現代企業理論與實踐、產業發展經濟學、區域發展經濟學。
現代企業理論與實踐、技術進步和產業組織理論與政策、城市經濟發展與管理、國有資產管理等。

主要貢獻

著作主要有:《金融危機的馬克思主義解讀》;《科技創新與跨越式發展研究》;《率先探索的改革——上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經驗與前瞻》;《高級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總論》;《股份制與國有企業的再生》等。代表性論文有:《企業價值的定性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國有資產職能定位的再認識》,《東嶽論叢》,2010年第3期;《資源性國有資產管理研究》,《上海經濟研究》,2009年第6期;《軟實力的經濟效應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等。項目主要有:《區域推進戰略:長三角區域率先現代化模式結構極其普遍意義》,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世博效應的深度挖掘與產業化轉換》,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項目;《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理論與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劃清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單一公有制和私有化的界限研究》,中宣部項目等。
科研項目及成果
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十多項。
正在從事的主要研究項目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與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國家社科基金)、跨國公司的功能與政策研究(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項目)、企業技術戰略聯盟案例研究(上海市軟科學基金項目)、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研究(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
主要作品
著有《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邏輯》《現代企業產權理論解析》《國有資本存量結構調整研究》《企業技術進步與跨越式發展》《中國企業集團論》《現代企業制度縱橫談》《科技體制創新與跨越式發展》《率先探索的實踐與思考—上海國資改革十年總結前瞻》等。參與《世界500強》等專著撰稿。
在國家級核心雜誌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

獲獎記錄

先後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七項,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教師獎等獎項。

人物觀點

1.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把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特色在理論上加以提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們有堅韌的毅力,更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全面梳理總結我們自己的實踐,對改革開放發展實踐不同推進階段和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不同市場發育方式和體制形態演變以及市場結構狀態、不同區域和不同產業領域對同一改革措施的作用效應、不同文化傳統和不同分工人群中間改革措施所產生的影響,不同當事人對改革帶來的衝擊影響做出的回應等等,做細緻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國理論界就此已發表大量理論研究成果。今天,我們要從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高度,將實踐經驗轉化為理論概念和範疇,發現和提煉這些概念範疇的內在關聯和理論邏輯,並將其轉化為創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新素材,創新政治經濟學學科研究方法和體系結構,使道路自信有理論支撐和理論指導前瞻能力,從而確立理論自信;有制度的科學設計和科學證明,從而確立制度自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科學的制度可持續保障。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摸索,實際上經過了兩個大的階段,大致分為兩個30年。前30年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處在摸索嘗試的狀態。後30年的發展,正是通過對前30年的深刻反思檢討,回到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思想路線的結果。通過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確立發展生產力是“硬道理”,必然為理論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廣闊舞台和“試驗場”。隨之而來的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促進經濟運行和經濟主體行為方式的變化和調適,有關“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理論不斷得以深化細化,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這些都是我們經濟學理論工作者需要花氣力加以系統研究的課題。
3.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是一個概括性的表述,也為中國經濟學學科創新提出了新要求。這些年來,經濟理論界全面開放吸收引進國外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界似乎流行著一種“學人家怎么說、跟人家怎么說、說人家怎么說”的傾向。而事實上,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西方所謂的“主流經濟學”暴露出致命問題,也促使我們正視現實、審視學科現狀,植根於中國經濟的豐富土壤,喚醒學術責任,走向理論自覺,建立理論自信,在中國經濟學學科內容、範疇和體系創新上下工夫。中國經濟學人要沉下心來,積累三五十年,逐漸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提高與國際同行的對話能力。堅持這一過程,也是“中國經濟學”創新發育成長的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