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錦(1918——1942),和縣香泉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蘇皖兩省交界的江和全地區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中共香泉區委書記,1942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組織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智錦
- 出生日期:1918
- 逝世日期:1942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簡介,人生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張智錦(1918——1942),和縣香泉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蘇皖兩省交界的江和全地區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中共香泉區委書記,1942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組織部長。1942年秋,因叛徒告密,張智錦遭日偽軍包圍,戰到彈盡糧絕。當年11月4日下午,敵人將張智錦殘忍殺害。
人生經歷
張智錦,1918年生,1929年入私塾讀書,
193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蘇皖兩省交界的江(浦)和(縣)全(椒)地區,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任中共香泉區委書記,1942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組織部長,參加工委。1942年10月,在戰鬥中被俘,11月14日,被日軍殺害在和縣香泉鎮的曉山腳下,時年24歲。
張智錦自幼家貧,父親張禮林,除耕種很少土地外,主要依靠幫人放鴨,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智錦11歲時,父母節衣縮食,送他到當地一家私塾去讀書。他看到父母生活的艱辛,知道自己能夠讀書的不易,因此,他刻苦好學,成績很好。13歲時,正當他奮發讀書的時候,不幸患了一場嚴重的“骨髓炎妙病。因家貧無力求醫,靠著民間傳統藥方以及;他頑強的生命力和疾病搏鬥著。張智錦睡在病床上,輾轉3年,疾病雖然被戰勝了,卻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使他成了一個殘疾人——跛子。病魔的折磨和生理上的殘疾,使他肉體上、精神上都受了很到大的打擊,但他頑強的生活著。用很大的毅力,用他在私塾3年打下的基礎堅持自習,大量閱讀著各種書籍,多方面地探求知識,尋找真理。因此使這個唯讀了3年私塾的農村青年,在學業上、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長進,在當地成了一個頗有影響的讀書人。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救國鬥爭,如火如茶的全面開展。這時的張智錦,深感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責任。他在一篇《述我立場》的文章中,滿腔熱忱地傾述著自己的愛國胸懷。他寫道:“現在嘲般無志的青年,整天糊裡糊塗的不分東西,不辨皂白,隨波逐流,以致陷於汪洋無際的苦海之中……我主張即不能挽既倒之狂瀾,亦當做中流的砥柱,決不能同流合污,與世浮沉,變成那腐化、惡化的分子。我立志儉樸廉潔,勇敢耐勞,當兵不怕流血,經商不販仇貨,工作不辭辛苦……。”
1939年3月,新四軍東進抗日,八團一大隊來到和縣北鄉。該大隊民運隊負責人宋超,在香泉一帶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國運動。民運隊的同志深入民眾,了解到張智錦思想進步,滿懷報國熱忱,便從各方面對這個積極熱情,富於正義感的熱血青年,積極進行引導培養,動員他參加抗日救亡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張智錦由宋超同志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智錦同志入黨以後,更加積極自覺地為黨工作。他以教書為職業,在人民民眾中,傳播著革命思想。在學校里,他以青年學生為對象,組織“惜陰會”、“三育檢討會”,經常聚集著許多愛國青年,;學習討論抗日救國道理,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作為的年輕人,在社會上,他多方面的與民眾中的一些積極分子聯繫,發動民眾進行抗日救亡鬥爭。
新四軍東進部隊奉命撤離和縣後,張智錦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在極其艱險複雜的環境中,他象一顆紅色革命的種子,培育著革命力量,先後發展了鍥懷鐳、浦玉民、王蘇民等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組成抗日時期江和全地區第一個黨小組。為了適應當時革命鬥爭的需要,小組同志化了名,各字中間都有一個“嘯”字,故又名程嘯妙字輩黨小組。
青年教師鍥懷鐳,思想進步,對當時抗日救亡的鬥爭,十分關心,張智錦為了發展他加入黨的組織,首先寫一首七言律詩:《贈鍥懷鐳》。詩中寫道:
荏苒光陰似水流,楓紅露白又臨秋;
舉眉荊棘英雄淚,觸目瘡痍志士愁。
細雨打窗苦寂寞,微風拂面意颼颮,
男兒漫灑新亭汨,不斬樓蘭誓不休。
鍥懷鐳接閱張智錦贈詩後,很受感動,立即步原韻賦詩:一首作答:
山自青青水自流,梧桐搖落又經秋,
笙歌聒耳誰家樂,憂鬱滿懷我獨愁。
萬里關山成齏粉,五更劍笛寒颼蹈,
他年若遂乎生志,斬盡妖邪方罷休。
詩言志。兩個熱血青年,在吟詩唱和中,抒發著各自的腳懷和抱負,增進了互相的了解,終於成了志同道合的戰友。
1940年1月,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直屬三十工作團,從和縣善厚集進至香泉地區。根據上級黨組織介紹,遂即與張智錦取得聯繫,組織了中共香泉區委員會(屬蘇皖省委領導),省三十工作團的負責人肖習琛任區委書記,張智錦參加區委領導。不久,因國民黨製造反共摩擦,省三十工作團,被迫撤至和縣南義,張智錦又一次與黨失去聯繫。
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先後兩次在津浦路西淮南抗日根據地,召開中原局擴大會議,傳達了中央向敵後發展的方針,強調建立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抗日武裝的極端重要性。1940年5月,皖東軍政委員會決定成立中共江(浦)和(縣),全(椒)工委,為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做準備,派胡克誠任工委書記。胡到了這一地區以後,和張智錦等同志一起,積極開展工作,組建了赤鎮、香泉兩個區委,智錦擔任中共香泉區書記。
鬥爭艱苦地進行著。1940年6月,國共摩擦加助,政治形形勢進一步惡化,我黨領導的革命武裝,被迫從和含地區撤退,建立皖東革命根據地的計畫,一時難以實現,胡克誠同志也轉移到津浦路東淮南抗日根據地去了。
為了與組織上取得聯繫,張智錦和另一名黨員浦玉民, 決定化裝成乞丐,去路東尋找組織。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能夠順利地找到組織,他們在臨行前的半個多月,就進行了演習,極力把自己裝扮成一個乞丐的樣子。起程的這二天,張智錦的母親有病,睡在床上,哼聲不止。浦玉民看到這種情況,就勸他是否改日再行。張智錦說:“按母子之情,我應該留下來,照護老母,但革命急需,我還是要走,古話說:‘忠孝難能雙全’。”說完,他毅然地走出家門,一口氣跑了七八里路,跑得渾身是汗。當歇下來的時候,浦五民間他:“你為什麼這般跑”?他說:“我不忍聽到母親痛苦呻吟!”
張智錦在淮南與組織上取得聯繫後,回到香泉。同志仍為了表示慶賀,共同舉辦了一個小型酒會來歡迎他,智錦自己也十分興奮,即席賦詩一首:
一泓春水靜無煙,難得東風肯見憐,
揭地掀天生我輩,斬棘披荊到中原。
若能奮翮沖千里,不負埋頭已十年,
且喜重逢俱爽健,樽前酬唱話因緣。
殘酷的鬥爭,考驗著智錦;智錦也在這一鬥爭中,得到鍛鍊和成長。1941年10月,江和全工委機關,遷到滁縣花山,張智錦參加了工委,擔任了工委組織部長,和胡克誠同志一起,領導著江和全地區的革命民眾,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在爭取改造大刀會,發展地方抗日武裝,開闢與建立新四軍二師與七師交通線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由於智錦工作積極,影響越來越大,引起了日偽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活動並控制著這一地區的國民黨特工隊長張維仁,到處揚言要殺害他,使他無法在香泉地區堅持鬥爭。根據組織的決定,張智錦於1942年秋,到花山工委機關工作。
國民黨和縣特工隊長周宗漢,由於內部矛盾鬥爭,加之我黨我軍政治軍事的影響,意欲帶領所部30餘人槍,投奔我軍。工委派人前去接洽,周同意在江浦縣十村廟接受改編。
收編頑軍的工作,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組織上原來準備派浦玉民、浦玉華兩同志去進行,智錦同志考慮到自己是和縣人,在周部有一些熟人,便於執行任務,便勇敢地挑起了這付擔子。他與浦玉民、喬正才3人連夜出發去執行這個帶有一定危險性的艱巨任務。花山,離十村廟100多華里,需要經過全椒縣城,·渡過滁河,才能到達,智錦腿殘,急促的夜行軍中,幾次昏剝在地,最後,不得不由喬正才背著前進。
周部收編後,周宗漢要求,在敵人未發現他率部起義之前,先打一個勝仗,做為自己誠心參加我軍的表示。張智協同意了他的要求。於是周部又回到原防地和縣烏江一帶,尋求戰機。不料部隊內部出了壞人,向敵人告密,結果,遭日偽軍包圍。張智錦帶領一部份人員,就地抵抗,命令周宗漢率部突圍,因敵我力量懸殊,周宗漢戰死,張智錦被俘。
敵人象瘋狗一樣,撲向張智錦。日偽香泉鄉鄉長楊毓璜,過去曾經是張智錦的老師,這時卻一面威脅,不準人去保釋張智錦,一面又假惺惺地去勸說,要張智錦能梯回心轉意”,口悔過自新”。智錦怒不可遏,當面痛斥了這個民族敗類。至今在和縣香泉一帶,還流傳著智錦在獄中和楊毓璜的一段對話:
楊:“識時勢者為俊傑,你如果能自新悔過,我可以保你出獄。”
張:“時勢可以造就英雄。,當前國難當頭,正是我輩報效祖國,創功立業的時侯,有什麼;罪可悔?1你楊毓璜賣國求榮,甘當帝國主義的走狗,要悔過自新的是你。”
敵人瘋狂了,對張智錦嚴刑拷打,想讓智錦屆服,從智錦口中,得到他們需要的情報。
一次次嚴刑拷打,敵人得到的是一次次失敗。敵人殘酷地動用了他們可以動用的二切刑具,用帶刺的鐵絲,猛擊張智錦的頭部,把他綁在柱子上,讓狼狗去撕咬·…,·智錦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拼搏著!
智錦在獄中,組織上曾經派人與他聯繫,準備武裝力量去營救。智錦考慮到,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集聚一點武裝力量的不易,加之敵人防備森嚴,不能因為營救他,使革命武裝受到損失,因而沒有同意。
1942年11月14日下午:暮色蒼茫,北風襲人,日本侵略軍,將智錦押到香泉曉山腳下的一個土崗子上,幾個日本士兵,端著刺刀,對著智錦的胸膛。智錦遍體鱗傷,艱難的不能自持。日本小隊長竄到張智錦的面前,吼叫著:“快說,現在給你最後一個機會。”
張智錦挺了挺胸膛,睜開血肉模糊的眼睛,大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執刑的日本士兵發抖了,不敢正視智錦。日本小隊長走向前去,一腳踢開日本士兵,奪過士兵手中的刺刀,向智錦猛刺……。
193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蘇皖兩省交界的江(浦)和(縣)全(椒)地區,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任中共香泉區委書記,1942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組織部長,參加工委。1942年10月,在戰鬥中被俘,11月14日,被日軍殺害在和縣香泉鎮的曉山腳下,時年24歲。
張智錦自幼家貧,父親張禮林,除耕種很少土地外,主要依靠幫人放鴨,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智錦11歲時,父母節衣縮食,送他到當地一家私塾去讀書。他看到父母生活的艱辛,知道自己能夠讀書的不易,因此,他刻苦好學,成績很好。13歲時,正當他奮發讀書的時候,不幸患了一場嚴重的“骨髓炎妙病。因家貧無力求醫,靠著民間傳統藥方以及;他頑強的生命力和疾病搏鬥著。張智錦睡在病床上,輾轉3年,疾病雖然被戰勝了,卻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使他成了一個殘疾人——跛子。病魔的折磨和生理上的殘疾,使他肉體上、精神上都受了很到大的打擊,但他頑強的生活著。用很大的毅力,用他在私塾3年打下的基礎堅持自習,大量閱讀著各種書籍,多方面地探求知識,尋找真理。因此使這個唯讀了3年私塾的農村青年,在學業上、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長進,在當地成了一個頗有影響的讀書人。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救國鬥爭,如火如茶的全面開展。這時的張智錦,深感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責任。他在一篇《述我立場》的文章中,滿腔熱忱地傾述著自己的愛國胸懷。他寫道:“現在嘲般無志的青年,整天糊裡糊塗的不分東西,不辨皂白,隨波逐流,以致陷於汪洋無際的苦海之中……我主張即不能挽既倒之狂瀾,亦當做中流的砥柱,決不能同流合污,與世浮沉,變成那腐化、惡化的分子。我立志儉樸廉潔,勇敢耐勞,當兵不怕流血,經商不販仇貨,工作不辭辛苦……。”
1939年3月,新四軍東進抗日,八團一大隊來到和縣北鄉。該大隊民運隊負責人宋超,在香泉一帶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國運動。民運隊的同志深入民眾,了解到張智錦思想進步,滿懷報國熱忱,便從各方面對這個積極熱情,富於正義感的熱血青年,積極進行引導培養,動員他參加抗日救亡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張智錦由宋超同志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智錦同志入黨以後,更加積極自覺地為黨工作。他以教書為職業,在人民民眾中,傳播著革命思想。在學校里,他以青年學生為對象,組織“惜陰會”、“三育檢討會”,經常聚集著許多愛國青年,;學習討論抗日救國道理,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作為的年輕人,在社會上,他多方面的與民眾中的一些積極分子聯繫,發動民眾進行抗日救亡鬥爭。
新四軍東進部隊奉命撤離和縣後,張智錦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在極其艱險複雜的環境中,他象一顆紅色革命的種子,培育著革命力量,先後發展了鍥懷鐳、浦玉民、王蘇民等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組成抗日時期江和全地區第一個黨小組。為了適應當時革命鬥爭的需要,小組同志化了名,各字中間都有一個“嘯”字,故又名程嘯妙字輩黨小組。
青年教師鍥懷鐳,思想進步,對當時抗日救亡的鬥爭,十分關心,張智錦為了發展他加入黨的組織,首先寫一首七言律詩:《贈鍥懷鐳》。詩中寫道:
荏苒光陰似水流,楓紅露白又臨秋;
舉眉荊棘英雄淚,觸目瘡痍志士愁。
細雨打窗苦寂寞,微風拂面意颼颮,
男兒漫灑新亭汨,不斬樓蘭誓不休。
鍥懷鐳接閱張智錦贈詩後,很受感動,立即步原韻賦詩:一首作答:
山自青青水自流,梧桐搖落又經秋,
笙歌聒耳誰家樂,憂鬱滿懷我獨愁。
萬里關山成齏粉,五更劍笛寒颼蹈,
他年若遂乎生志,斬盡妖邪方罷休。
詩言志。兩個熱血青年,在吟詩唱和中,抒發著各自的腳懷和抱負,增進了互相的了解,終於成了志同道合的戰友。
1940年1月,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直屬三十工作團,從和縣善厚集進至香泉地區。根據上級黨組織介紹,遂即與張智錦取得聯繫,組織了中共香泉區委員會(屬蘇皖省委領導),省三十工作團的負責人肖習琛任區委書記,張智錦參加區委領導。不久,因國民黨製造反共摩擦,省三十工作團,被迫撤至和縣南義,張智錦又一次與黨失去聯繫。
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先後兩次在津浦路西淮南抗日根據地,召開中原局擴大會議,傳達了中央向敵後發展的方針,強調建立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抗日武裝的極端重要性。1940年5月,皖東軍政委員會決定成立中共江(浦)和(縣),全(椒)工委,為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做準備,派胡克誠任工委書記。胡到了這一地區以後,和張智錦等同志一起,積極開展工作,組建了赤鎮、香泉兩個區委,智錦擔任中共香泉區書記。
鬥爭艱苦地進行著。1940年6月,國共摩擦加助,政治形形勢進一步惡化,我黨領導的革命武裝,被迫從和含地區撤退,建立皖東革命根據地的計畫,一時難以實現,胡克誠同志也轉移到津浦路東淮南抗日根據地去了。
為了與組織上取得聯繫,張智錦和另一名黨員浦玉民, 決定化裝成乞丐,去路東尋找組織。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能夠順利地找到組織,他們在臨行前的半個多月,就進行了演習,極力把自己裝扮成一個乞丐的樣子。起程的這二天,張智錦的母親有病,睡在床上,哼聲不止。浦玉民看到這種情況,就勸他是否改日再行。張智錦說:“按母子之情,我應該留下來,照護老母,但革命急需,我還是要走,古話說:‘忠孝難能雙全’。”說完,他毅然地走出家門,一口氣跑了七八里路,跑得渾身是汗。當歇下來的時候,浦五民間他:“你為什麼這般跑”?他說:“我不忍聽到母親痛苦呻吟!”
張智錦在淮南與組織上取得聯繫後,回到香泉。同志仍為了表示慶賀,共同舉辦了一個小型酒會來歡迎他,智錦自己也十分興奮,即席賦詩一首:
一泓春水靜無煙,難得東風肯見憐,
揭地掀天生我輩,斬棘披荊到中原。
若能奮翮沖千里,不負埋頭已十年,
且喜重逢俱爽健,樽前酬唱話因緣。
殘酷的鬥爭,考驗著智錦;智錦也在這一鬥爭中,得到鍛鍊和成長。1941年10月,江和全工委機關,遷到滁縣花山,張智錦參加了工委,擔任了工委組織部長,和胡克誠同志一起,領導著江和全地區的革命民眾,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在爭取改造大刀會,發展地方抗日武裝,開闢與建立新四軍二師與七師交通線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由於智錦工作積極,影響越來越大,引起了日偽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活動並控制著這一地區的國民黨特工隊長張維仁,到處揚言要殺害他,使他無法在香泉地區堅持鬥爭。根據組織的決定,張智錦於1942年秋,到花山工委機關工作。
國民黨和縣特工隊長周宗漢,由於內部矛盾鬥爭,加之我黨我軍政治軍事的影響,意欲帶領所部30餘人槍,投奔我軍。工委派人前去接洽,周同意在江浦縣十村廟接受改編。
收編頑軍的工作,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組織上原來準備派浦玉民、浦玉華兩同志去進行,智錦同志考慮到自己是和縣人,在周部有一些熟人,便於執行任務,便勇敢地挑起了這付擔子。他與浦玉民、喬正才3人連夜出發去執行這個帶有一定危險性的艱巨任務。花山,離十村廟100多華里,需要經過全椒縣城,·渡過滁河,才能到達,智錦腿殘,急促的夜行軍中,幾次昏剝在地,最後,不得不由喬正才背著前進。
周部收編後,周宗漢要求,在敵人未發現他率部起義之前,先打一個勝仗,做為自己誠心參加我軍的表示。張智協同意了他的要求。於是周部又回到原防地和縣烏江一帶,尋求戰機。不料部隊內部出了壞人,向敵人告密,結果,遭日偽軍包圍。張智錦帶領一部份人員,就地抵抗,命令周宗漢率部突圍,因敵我力量懸殊,周宗漢戰死,張智錦被俘。
敵人象瘋狗一樣,撲向張智錦。日偽香泉鄉鄉長楊毓璜,過去曾經是張智錦的老師,這時卻一面威脅,不準人去保釋張智錦,一面又假惺惺地去勸說,要張智錦能梯回心轉意”,口悔過自新”。智錦怒不可遏,當面痛斥了這個民族敗類。至今在和縣香泉一帶,還流傳著智錦在獄中和楊毓璜的一段對話:
楊:“識時勢者為俊傑,你如果能自新悔過,我可以保你出獄。”
張:“時勢可以造就英雄。,當前國難當頭,正是我輩報效祖國,創功立業的時侯,有什麼;罪可悔?1你楊毓璜賣國求榮,甘當帝國主義的走狗,要悔過自新的是你。”
敵人瘋狂了,對張智錦嚴刑拷打,想讓智錦屆服,從智錦口中,得到他們需要的情報。
一次次嚴刑拷打,敵人得到的是一次次失敗。敵人殘酷地動用了他們可以動用的二切刑具,用帶刺的鐵絲,猛擊張智錦的頭部,把他綁在柱子上,讓狼狗去撕咬·…,·智錦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拼搏著!
智錦在獄中,組織上曾經派人與他聯繫,準備武裝力量去營救。智錦考慮到,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集聚一點武裝力量的不易,加之敵人防備森嚴,不能因為營救他,使革命武裝受到損失,因而沒有同意。
1942年11月14日下午:暮色蒼茫,北風襲人,日本侵略軍,將智錦押到香泉曉山腳下的一個土崗子上,幾個日本士兵,端著刺刀,對著智錦的胸膛。智錦遍體鱗傷,艱難的不能自持。日本小隊長竄到張智錦的面前,吼叫著:“快說,現在給你最後一個機會。”
張智錦挺了挺胸膛,睜開血肉模糊的眼睛,大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執刑的日本士兵發抖了,不敢正視智錦。日本小隊長走向前去,一腳踢開日本士兵,奪過士兵手中的刺刀,向智錦猛刺……。
人物評價
朔風在山谷里迴響,大地為之嗚咽!聞訊趕到刑場周圍的香泉民眾,看到智錦壯烈犧牲的場面,個個難過的低下頭去,默默地含著熱淚向著和縣人民的兒子、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張智錦致以沉痛的哀悼。
張智錦同志壯烈犧牲了!
張智錦同志精神永存!
張智錦同志壯烈犧牲了!
張智錦同志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