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耕

張春耕

張春耕,筆名心耕。1950年生於保定市,現為保定書法名家。自幼習書,書法追求平和、靜穆、莊嚴的風格,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1979年參加故宮博物院、軍事博物館舉辦的全國書畫大賽中獲銀獎。人民日報曾刊登獲獎名錄,作品在歷史博物館展出。中日書法展中是河北唯一入展作品並在南京、日本展出 。2000年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建設部舉辦的全國書畫精品展中獲一等獎,在中國美術館展出。2008年在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人物征評活動中被組委會推選為“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傑出書畫家”稱號,在政協禮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合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春耕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保定市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業:書畫家
  • 主要成就: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傑出書畫家
  • 性別:男
藝術介紹,藝術特點,

藝術介紹

張春耕的書以歐趙為底本,端莊緊健,小楷以古人寫經為根,直追魏晉。形成了結構整潔,生動有致,秀麗密茂的書法風格。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張春耕書法的成功與他多年的勤奮努力分不開。1983年他師從著名書法家趙逢明先生,打下良好的基礎。20多年來,他潛心臨寫柳公權《金剛經》、《玄秘塔》,顏真卿《多寶塔》,王羲之《爨龍顏碑》,歐陽詢《皇甫君碑》、《九成宮》、《醴泉銘》,北魏《馬鳴寺碑》等。小楷臨寫隋碑《董美人墓志銘》,《唐人寫經墨跡》,柳公權《金剛經》、《靈飛經》,王獻之《十三行》,《善見律》等。行書,他臨寫王羲之《聖教序》,趙孟頫《與山巨源絕交書》、《天冠山詩》,董其昌《棲霞寺碑》等。隸書臨寫《張遷碑》、《王基殘碑》、《張景碑》、《鮮于磺碑》、《韓仁碑》等。草書臨寫唐《月儀帖》,《大觀太清樓帖》,王羲之《十七帖》等。許多碑帖不是臨一次,有的苦心揣摩、臨寫十幾次。

藝術特點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張春耕開始練習書寫整部的《金剛經》、《道德經》、《阿彌陀佛》等大部頭著作。寫大部頭著作有利於練習章法、行氣,體會用墨的方法。寫佛經,有利於摒棄雜念,專致入靜。他說學習書法以小楷為最難,而寫小楷以能入靜為難。心平氣和,心無雜念,沉心入靜,才能寫好小楷。我們欣賞他的小楷作品,端莊挺拔,清妍明快,作品中字的點、橫非常有特點。點尖收尾圓,有清且瘦、珠圓玉潤之妙;橫畫盡可使其表現圓勁。力量內蓄,輕入重收,行筆以重按、澀行為主。還有,作品給我們的感覺是用筆方圓自如。使用方筆表現出勁健,使用圓筆表現出娟秀。這是他多年臨寫《唐人寫經墨跡》的結果。歐陽詢《皇甫君碑》就是用筆方圓兼備的典範。
張春耕的作品在字的轉折角等處,多用方筆處理,在橫捺收筆等處多用隸書,取其中鋒圓潤的特點。如:“一”、“十”、“是”、“典”等字的橫畫,“道”、“人”、“之”等字的波捺,明顯是由隸書而來。取歐體之所長又溶入了隋碑《董美人墓誌》,在用筆上強調腕力的特點,如斜鉤、橫豎鉤以及長撇等轉折有致,有力達端末的效果,光用指力是絕對達不到的。《廣藝舟雙楫》說“自唐為界,唐以前之書密,唐以後之書疏;唐以前之書茂,唐以後之書凋”。張春耕的小楷作品又將《董美人墓誌》碑的“密”“茂”溶入了自己的風格。他寫經書,用上述筆意,使作品有一種平和簡釋的氣息,顯出博大、端莊、肅穆的意境。在章法上他與眾不同,採用棋盤格,這有利於表現作品博大深遠的氛圍。6000字的《金剛經》,不可能一日寫就。他在整幅作品中,注意每日書寫首尾的銜接,從字的輕重、墨色、氣韻等方面達到通篇生動有致,沒有斷層,完美的統一。
張春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