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冶研究所副所長)

張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冶研究所副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斌,男,漢族,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是中國和全球巨觀經濟,重點研究的問題包括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中國巨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波動、人民幣匯率和外匯管理政策、全球巨觀經濟等。曾獲得浦山優秀論文獎。

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冶研究所副所長,世界經濟預測與政策模擬實驗室首席專家,社科基金政策諮詢點項目主持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人物經歷,擔任職務,研究項目,發表論文,

人物經歷

2020.6-至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預測與政策模擬實驗室首席專家
2011.9-2020.6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全球巨觀經濟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預測與政策模擬實驗室 首席專家
2009.1-2011.8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
2005.10-2008.12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 副主任(2006.8-2007.8 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訪問學者)
2003.7-2005.9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2005.1-2005.5 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化與發展戰略部經濟事務官員)

擔任職務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

研究項目

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國際經濟評論》、《World Economy》、《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中英文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金融時報、路透、財經、人民日報、南方周末、中國外匯、中國金融、財富、華爾街日報等國內外媒體發表專欄和評論文章兩百餘篇。主持社科基金、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亞洲開發銀行、中國改革基金會等機構委託課題二十餘項。

發表論文

經濟結構轉型期的內需擴展:基於服務業供給抑制的視角, 《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1期,與徐朝陽合作
經濟結構轉型與“雙支柱”調控框架?,《金融研究》,2019年第12期,與熊婉婷合作
結構轉型與廣義信貸,《比較》,2019年第4期
結構轉型期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中國金融》,2019年第9期
結構轉型視角下的槓桿率選擇,《中國金融》,2018年第24期
人民幣進入寬幅區間波動新機制,《金融博覽》,2018年第12期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進展與差距,《國際經濟評論》,2018第6期,與鄒靜嫻合作, 《新華文摘》轉載
後中等收入經濟體的對外開放——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啟示,《國際經濟評論》,2018第2期,與鄒靜嫻合作,《新華文摘》轉載
不一樣的槓桿——從國際比較看槓桿上升的現象、原因與影響,《金融研究》,2018第2期,與何曉貝、鄧歡合作
中國經濟中長期前景展望,《金融市場研究》,2017年第9期
從貿易數據透視中國製造業升級,《國際經濟評論》2017年第3期,與王雅琪、鄒靜嫻合作
浮動何足懼——外匯市場的基本面、漩渦與出路,《比較》,2017第2期
工業趕超與經濟結構失衡,《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與茅銳合作,《新華文摘》轉載
度量中國的金融周期,《國際金融研究》,2016年第6期,與伊楠合作,《新華文摘》轉載
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策略,《開放導報》,2016年第5期,與熊愛宗合作
從製造到服務:經驗理論與中國問題,2015年第5期,《新華文摘》轉載
大國崛起失敗的國際政治學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11期,與馮維江、沈仲凱合作
總量經濟學的前世今生,《國際經濟評論》,2014年第6期,《新華文摘》轉載
中國經濟轉型綜合症,《國際經濟評論》,2014年第4期
中國出口競爭力,《世界經濟》,2013年第12期,與茅銳合作
貨幣供求 預期與資產價格:一個簡明的分析框架,《經濟學季刊》2012年第2期(該文獲得2014年“浦山論文獎”)
中國外匯儲備名義與真實收益率變動的原因,《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香港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現狀、前景、問題與風險, 《國際經濟評論》,2011年第3期,與何帆 張明 徐奇淵 鄭聯盛合作
中國對外金融的政策排序——基於國家對外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國際經濟評論》,2011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亞洲適是否應該在外匯儲備中增加亞洲資產:基於中國的答案,《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高油價對巨觀經濟的衝擊:理論 機制與對策,《管理世界》2010年11期,與徐建煒合作 社科院2010年優秀信息獎
中國外匯儲備的名義和真實收益率,《經濟研究》2010年10期,與王勛合作,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人民幣匯率改革:折中的方案,《國際經濟評論》2010年第1期,該文日本版在日本《國際金融雜誌》發表,英文版收錄於“ APEC and Rise of China”論文集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Challenges for their Sustainable Growth, The World Economy, Blackwell Publishing, vol. 31(10), pages 1277-1291, October. Coauthored with Li Yuefen
信貸擴張後的中國經濟隱患, 《國際經濟評論》2009年 9-10期,China Economist翻譯轉載,日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季刊》翻譯轉載,《新華文摘》轉載
增長反彈超出預期,結構改善未盡人意,警惕濟增長反轉,《國際經濟評論》2009年第3期, 與何帆等合作,《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撲朔迷離的中國GDP季度環比增長率, 《國際經濟評論》2009年第2期
Chinese Economy under Financial Turmoil co-authored with Yongding Yu, Asia Development Bank working paper
通貨膨脹:尋找完整一致的解釋,《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第5期,與徐奇淵合作,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中國貿易順差到轉折點了嗎,《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第4期
中國經濟成長:周期調整還是趨勢下滑,《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第3期
外匯儲備持續積累的後果,與張曙光合作 《經濟研究》2007年4月
貨幣升值的後果——基於中國特徵事實的理論框架,與何帆合作《經濟研究》2006年5月(該文入選《2006年中國經濟學》,或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一等獎,社科院優秀成果三等獎)
Is Asian Currency Unit Attractive to East Asian Economies?,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15, No. 1, pp. 62-76, January-February 2007
亞洲貨幣單位及其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影響,《管理世界》2006年4期,與何帆合作
China’s Production Sectors: History, Challenges and Required Reforms,“World Economy and China”vol 13, NO.6 pp95-109, 2005
對清邁協定的評估和改革建議,《國際金融研究》2005年7期,與何帆、張明合作
人民幣真實匯率:概念 測量與解析,《經濟學季刊》2005年3期
東亞貨幣合作:中國視角,《世界經濟》2004年11期
巨觀經濟調控:被遺忘的政策工具 《國際經濟評論》2004年第5期
經濟崛起中的匯率升值壓力 《國際經濟評論》2004年第3期
人民幣匯率——價值調整與制度重建 《管理世界》2004年第3期
美國會陷入通貨緊縮嗎?《國際經濟評論》2004年第3期
人民幣升值的策略選擇 《國際經濟評論》2003第5期
人民幣均衡匯率——簡約一般均衡下的單方程模型研究 《世界經濟》2003年第11期(該文獲得2003年年度世界經濟學會會長論文一等獎)
如何評價資本管制有效性 兼評中國過去的資本管制效率《世界經濟》2003第3期
釘住美元還是一攬子貨幣 《國際經濟評論》2003第1期
如何提高中國資本管制有效性 《管理世界》2002第11期
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對中國巨觀經濟的影響——基於聯立方方程的實證檢驗 《世界經濟》 2002第6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