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先進人物,事件經過,社會評價,秘書長,
先進人物
事件經過
2011年的一天,一陣急促的救命聲打破了山區的寧靜。正在山上採茶的張文理突然接到同村村民謝旺寶的電話——有一輛雙排座貨車翻入山下的清溪電站水庫中。 張文理迅速放下手中的茶筐,直奔3公里外的事故現場。只見貨車整體沉入水庫中,車上的5人全部受傷,其中兩人傷勢較重。一名50多歲的男性耳朵出血,面色蒼白,躺在地上講不出話來。另一名女性的大腿被車窗玻璃割破,鮮血直流,她在痛苦地呻吟,情況十分危急。
“得到這個榮譽,我感到很意外,我所做的是每個人都不會袖手旁觀的事情。”得知被評為“中國好人”時,張文理表示,“只有遵紀守法,積德行善,才能對得起這個社會。”
2011年4月25日,張文理因犯盜伐林木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2000元,在黃山區烏石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在司法所工作人員耐心的教育、引導下,張文理悔過自新,用浸透愛心的實際行動洗刷人生的污點。
為村民修路、幫助老人拉貨……張文理堅持行善,服務鄉親,遇見別人有難,毫不猶豫伸出援手。今年春節期間,張文理騎著機車車經過山口時,看見一個人滿臉是血,躺在路邊,一輛機車摔倒在身邊。
張文理立即停下車,問傷者有沒有報警。傷者說手機沒有信號,無法報警。他馬上騎車趕到附近村民家中,用固定電話撥打110報警,並聯繫救護車,隨後迅速折返事故現場。這時候,剛好清溪村黨支部書記汪美蘭坐車經過,發現有交通事故立即把車子停下來。大家一起把傷者扶上車送往黃山區人民醫院救治。
社會評價
“他人本身並不壞,之所以做錯了事,主要是因為原先交友不慎。社區矯正後,人變得更有責任感了。”汪美蘭這樣評價道。
有網友評價:“為惡易,為善難,繼續努力”、“浪子回頭金不換,張文理是脫胎換骨的真漢子”!
秘書長
張文理(1903~1973),福建平和小溪人。
民國13年(1924)就讀於北平私立燕京大學政治系,曾任同學會會長,思想進步,畢業後由學校推薦,獲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研究獎學金,在哈大專攻政治學,後到蘇、英、法、比等國考察,結識了許多留學生,如鄒韜奮、胡愈之、蔣經國等人。民國24年(1935),文理在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辦理人口統計工作,此時改名延哲,著有《各國普查制度》一書。他曾在江寧縣試辦人口普查,以極少之經費,辦竣約20萬人口之普查工作,編成《江寧縣人口普查報告》,存儲於南京市政府檔案館。民國26年(1937)“七七”事變後,文理隨政府西遷重慶,與朱秀榮女士結婚。秀榮賢淑,文理可謂中饋有人,得以在從事統計工作之餘兼治財政經濟之學,著有《戰時物價管制》等書。民國31年,從事國家總動員會議之物資調節及物價調查等工作。民國33年(1944),任重慶特別市政府財政局長,整理稅制,成績顯著。民國34年抗戰勝利,文理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長,對辦理接收、整理、重建等工作,多有建樹。民國36年(1947)台灣公署改組,文理辭職回滬,旋又出任浙江省政府秘書長,深得省長陳儀信賴。民國36年赴台定居。1973年農曆三月十七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