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7年留校任教,1999、2004和2008年晉升為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講授動物遺傳學、家畜育種學、生物統計學、計算機套用、生物信息學等課程,主要從事家畜遺傳育種與數量基因組學
研究。現為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羊學分會和信息技術分會理事。1999年赴復旦大學參加微生物遺傳工程研究。推動生物信息學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推廣並編寫了“十一五”規劃教材《生物信息學》。收集整理和系統總結了我國絨山羊育種的理論成就和技術創新,初步形成了絨山羊的選種、選配和侯選基因篩選評價研究體系,為全國培訓了一批絨山羊育種專業人才。2006年應農業部邀請赴澳大利亞引進超細美利奴羊T13的育種策略。2007年訪問日本宇都宮大學,從事IVP研究。
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國家863計畫、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成果轉化、絨毛產業技術體系、自治區重點項目等與牛羊遺傳育種有關的課題(其中主持課題經費180餘萬元),不斷探索系統生物學方法在動物遺傳育種中的套用。在內蒙古自治區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組建了基於高性能集群計算(HPCC)的家畜比較基因組研究平台。在OMICS、Current Bioinformatics、Small Ruminant、J Gen Mol Biol、Recent Pat DNA Gene Seq、遺傳學報、中國農業科學、中國畜牧獸醫等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
主要貢獻
1999年編寫的《動物遺傳學多媒體》獲內蒙古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
2002年獲7thWCGALP(法國)優秀青年科學家獎;
2007年獲第六屆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獎;
2007年獲AACR(美國)優秀青年科學家獎;
2007年主講的《家畜育種學》獲批國家精品課程;
2008年主講《生物統計學》獲內蒙古農業大學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
2009年“家畜遺傳繁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獲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2009年獲內蒙古農業大學組建十周年突出貢獻獎。
獲獎記錄
系統研究了BLUP選種技術和LAMS育種方案,探索了候選基因法和全基因組掃描法在絨山羊標記輔助選擇中的套用,在絨山羊開放式多點核心群遺傳評價和基因組選擇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獲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提出了全基因組序列未知物種的基因晶片設計路線並成功在山羊基因組研究中得到套用,利用晶片(Caprine Designed MicroArray專利號:200710091230.3)和生物信息學方法構建了絨山羊皮膚基因表達網路並篩選絨毛生長發育的關鍵基因,實踐了家畜數量性狀侯選基因篩選新思路,該成果於2007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