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專集》1939年2月20日於上海發行,屬於戲劇刊物,由張文娟專集刊行社編輯並發行,每冊零售定價為國幣一角,該刊停刊時間及停刊原因不詳,現館藏1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文娟專集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9年2月
- 出版地:上海
刊登內容
張文娟為京劇老生,1923年出生,9歲開始學戲,得張榮奎、陳秀華等人傳授,曾拜師楊寶忠和王瑞芝,11歲即登台,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由張榮奎,侯喜瑞等配演,甚受觀眾歡迎,因個子嬌小,早年有“袖珍譚鑫培”的稱號。在四人幫粉碎後,張文娟曾前往北京向張伯駒先生學習余派老生戲,與孟小冬、李寶榮合稱為“余派三位女老生”,演藝突飛猛進,是菊壇最具影響的女老生之一。《張文娟專集》為1939年2月上海孤島時期所印,刊名由瓶翁即譚澤闓所題,刊名右側為一張彩色劇照。在《後編綴語》中,將該刊發行的意義定義為“鼓勵”,“望文娟女益以奮進,如是庶不負本集撰稿諸君之殷殷厚望”,而非是舊時市場上常常出現的“捧角兒”之類的小冊子。而該刊所登載的文章是由新舊名家“於百忙中抽暇撰稿題詩”, 如丁悚,不僅撰稿,還將自己的畫作也刊載上去;如譚澤闓為該刊題寫刊名。該刊在內容上毫無迂腐之氣,都是一些文情並茂的小品文,如阿英所寫的《寄予文娟的期望》,他認為自七七事變,國民黨軍西撤後,張文娟的演出滿足了上海市民的要求,而且在表演上已經開始擺脫京劇界的通病,以真情實感貫穿在整個演出中,並對張文娟提出了兩點要求:其一是在刻苦的學戲之外應多讀書以增強對藝術的理解,其二是在舊戲外多排練一些有民族意識的新戲。又例如柯靈撰寫的《關於文娟》,總論社會上捧角的流風積弊,意在鼓勵生活在十里洋場的青年女演員能夠潔身自愛。除了以上一些小品文之外,該刊還刊載了一些張文娟的經典唱詞,如“空城計”、“促放曹”等。
《張文娟專集》為上海孤島時期的民眾增加了生活上調劑,所刊柯靈、阿英的文章在二人文集中並未收錄,因此可作以補充。而這些小品文內容事關當時的演藝界,而其中的一些文章,如阿英在文中對張文娟的指點,即使對現在的青年演員來說也是意味深長的。同時該刊對研究者分析這一時期的京劇發展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