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元(別名文魁號太倉一粟)

張文元(別名文魁號太倉一粟)

張文元(1910——1992),男,漢族,別名文魁,號太倉一粟。1910年生於江蘇太倉毛家市萬緣橋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在中國畫壇上,太倉一地畫家輩出。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幼勤奮、聰慧、率真的張文元,就藉這一方熱土,迷上了繪畫。13歲便獨自外出,尋求別樣的人生,入太倉藝徒學堂漆科半工半讀。因成績突出,不久即穿上長衫轉為藝徒學堂教師,由此開始步入其知識分子生涯。其間積極參加社區文化運動,自編自演文明戲,在地方小報當編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文元
  • 別名:文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太倉毛家市萬緣橋
  • 代表作品:《時代漫畫》
基本信息,著作作品,

基本信息

1931年先後任太倉通俗教育館、淮陰民眾教育館館員,其間頻頻有漫畫作品發表。1935年到上海發展,有記者特此為之發布訊息予以報導。蒙漫壇先驅葉淺予提攜,開始在上海《時代漫畫》等刊物發表漫畫,並出版了連環漫畫冊《阿Q正傳》等。1936年,以揭露日寇侵略罪行的《大觀園》和《小酒店》等六件作品參加首屆全國漫畫展;1937年,在上海新新公司與沈逸千俞創碩舉辦“三人抗敵畫展”。由此,正式開始了其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生涯直到解放。
1938年,張文元攜家轉戰武漢,在武漢馮玉祥將軍主辦的《抗戰畫刊》任編繪工作。一幅題目為《用策略擊毀敵戰車》的漫畫,以四個連續畫面生動描繪我抗日軍人如何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靠機智勇敢取勝,大大鼓舞當時抗日軍民戰勝敵人的信心和決心,繼1938年《抗戰畫刊》首發後,還被《抗戰漫畫》等刊物相繼轉載。其間張文元被選為全國漫畫作家協會戰時工作委員會的十五人委員之一。
1939年到重慶,參加了由周恩來任副部長和郭沫若任廳長的政治部三廳藝術科,任上校科員。1941年,“皖南事變”後,張文元離開重慶赴昆明,加入美國新聞處,與沈從文合作,從事對敵漫畫宣傳工作,創作了大量供美國空軍空投到淪陷區散發的對日漫畫宣傳品。1943年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辦第一次個人國畫展,其中一幅名為《轟炸後的重慶》被藝術大師徐悲鴻以3000大洋買走,張自謙說:實在是借馮玉祥將軍題詞的光。開始拓展了其新的藝術領域。1945年在昆明舉辦的個人漫畫展,更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的西南聯大“一·二一”慘案;同年與葉淺予、張光宇等人,在重慶舉辦了頗有影響的“八人漫畫聯展”。
1945年年底回到上海,先後開始在《文匯報》發表《儒林內史》、在《大公報》發表《縣太爺》等長篇連環漫畫,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其間還加入了著名報人舒仲僑辦的《聯合畫報》任畫刊主編,發表了大量頗有影響的政治漫畫,比如《解民倒懸》、《鳴炮開會》、《信封貼在郵票上》等,因此上了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黑名單,數次逃過了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抓捕。
1946年10月,周恩來同志在中共代表團住處專門接見張文元和丁聰、沈同衡等三位漫畫家,給予他們的工作以充分肯定,並要他們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保存力量,迎接解放。1947年,在組織安排下轉移到香港,並參加了“人間畫會”,創作了《大鬧寧國府》、《梳妝打扮下棺材》、《見他媽的鬼》等大量揭露蔣家王朝、寓意深刻的漫畫。在漫畫界,張文元一直被譽為“漫畫機器”、“多產快手”。
1949年5月,作為南方區代表從香港北上參加全國文代會並出席了高層領導召集的座談會,共商國是。1947年7月當選為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全國委員會候補委員。建國前先行南下,赴上海任《新聞日報》美術攝影組組長。以後先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和上海分會常務理事。建國初與米谷等上海創辦了《漫畫》月刊。出版有《張文元漫畫選》。
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寧夏改造,任《寧夏日報》美術編輯,被取消了作品發表的署名權。“文革”開始後即以“右派分子”和“歷史反革命”的雙重分身,被遷趕到寧夏鹽池高沙窩公社。“文革”後平反、改正,復任寧夏日報美術編輯,參加第四次文代會,任全國美協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寧夏分會副主席,後調回上海《解放日報》工作至退休。

著作作品

張以漫畫問世,而向以國畫精專,其深闇文人“達、窮”之道,習染之故也。於國畫之精術,當多得自其孜孜臨摹古畫,更著曾與國畫大師李可染傅抱石多年為鄰而獲益。所作國畫,以山水人文為主,多寫祖國山川、文化風物、日常生活。其作或筆墨敦厚、色調濃重,或線條拙樸、設色枯澀;還常為潑彩,或無骨之水、天然自成,或淋漓之處、意趣盎然。其作多率性而為,天然渾成,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既忠於傳統,而又樂於創新,其作立意既高而取境至遠,卻又敢食人間煙火而盡顯勃勃生機。故其水墨技法別致、題材新穎、韻味獨具、個性畢現。張文元現存國畫絕筆四百多幀,大致可以分為“巴山蜀水”、“黃土地風情”、“牛棚歲月”、“遊蹤履痕”、“潑墨山水”……題材序列。亦有一二為一些博物館、畫廊所藏。
這些作品大都表現出顯著的張氏特點——詩書畫一體,故深得老報人徐鑄成讚譽:“觀文元兄之作,不禁拍案驚奇,原來他不僅畫得精奇古雅,字也寫的有功夫,詩則清絕直逼古人”,毫不誇張地說,“文元兄詩、書、畫可稱三絕”。
張文元摯友學人陳偉斯先生,在其晚年專事張文元其人其畫研究。在他看來,如果說張文元作為一個文人畫家,說其“以身殉畫”亦不為過也。其畫作宗師造化,自創景物,常有漫畫靈氣升騰瀰漫其間,故而風格別具;其詩明白曉暢,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富具境界;其書法質樸無華,功力畢顯,而普通人亦能欣賞。更重要的是,其畫無論風景、人物、山水,都明顯地有著中國文人畫的一脈主線,充滿著自成一家生活氣息和時代烙印,是人生哲理的形象反映。始終體現著文人對人生、社會、自然的執著追求。在他的恣情寫意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人生、社會意境;即使是其近乎抽象的潑彩水墨,也表現出其拋卻妄設,天真、坦率、放情人生的特點。
張文元晚年目瞕肢殘,卻依然餘勇可鼓,近80高齡兩下朔方、獨上華山採風寫生,北往憑弔棗園劉翁故居。所留下的一幅幅完成、未完成的作品,成為張文元先生的人生絕響和心靈回聲。
張文元現在安眠在生他養他的故鄉,日夜面對楊林塘上來來往往的輪船。正如他自號太倉一粟,毫不起眼,但它卻孕育著生命。他的孫女已經成長為青年美術家,並從事大眾的、普及的美術教育,描繪著新太倉和美好人生的今天、明天和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