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挹蘭(女)(1893-1927)湖南醴陵人。未來得及入黨的革命志士。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1922—1926年在北京大學預科、教育學系學習。曾任北京左派團體“中山主義實踐社”理事,後任國民黨北京市黨部第三屆執行委員、婦女部長。主編《婦女之友》,兼“縵雲女校”校長。
“三·一八”慘案後,在李大釗領導下,她經常出入在敵人嚴密監視下的蘇聯大使館,從事聯絡工作。1927年3月20日被捕時,其從容告別親人,鎮靜走向警車,4月28日與李大釗等革命志士一起英勇就義。
主要成就
曾任北京左派團體“中山主義實踐社”理事,後任國民黨北京市黨部第三屆執行委員、婦女部長。主編《婦女之友》,兼“縵雲女校”校長。
軼事典故
她原名蘭秀,含有“攔住”、不許再生女孩子的意思,後來自己改名為張挹蘭。她在同輩中年齡最大,還有三弟二妹。
張挹蘭的祖父是前清秀才,在家鄉辦了一所私塾。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禮教束縛下,婦女被剝奪了上學讀書的權利。聰明好學的張挹蘭對這種不平等待遇深惡痛絕。祖父在她的百般要求下,就在私塾放學後教她讀書。後來,因祖母堅決反對,祖父也就不再繼續教小挹蘭。以後,張挹蘭就偷偷自學,最終學會了寫字。祖父去世時,她10歲剛出頭,卻已經能藉助字典,閱讀較深的古文了。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張挹蘭成了一個能寫會算的姑娘,大家都稱她是個“女秀才”。
4月28日上午10時,敵人的所謂特別法庭,突然開庭判決,對李大釗、張挹蘭等20位革命者立即處以死刑。當天下午,他們被押到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秘密處以絞刑。張挹蘭是20位殉難者中僅此一名的女性,也是最後受刑的一個。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絞刑執行過程中,在死神的威脅面前,張挹蘭毫無懼色,視死如歸。
關於張挹蘭當時是怎樣英勇地走向刑場的情景,李大釗的長女李星華追述道:“4月28日,張挹蘭被叫走了,她那天穿得特別整潔、乾淨,頭髮梳得也很齊整……”1927年4月29日的北京 《順天時報》記載:“……第三輛車為女犯張挹蘭及鄧文輝同坐,下車時張挹蘭面現喜色,昂首挺胸而入……”敵人為了做反動宣傳,在執行絞刑之前,給每個被害者都拍了照。從照片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臨危不懼的英雄。她的姿態安詳,堅定剛毅,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對敵人充滿了仇恨和蔑視,對革命的勝利流露出無限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