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群

張懷群

張懷群﹐甘肅涇川人,西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學歷,1979年至今已出版著作37部1000萬字,其中有關西王母祖祠聖地、大雲寺佛祖舍利供養聖地、涇河百里石窟長廊、西王母民俗、西王母地望與人望、台灣涇川西王母朝聖之旅等文化遺產類論著和文學作品21部;編注集16部。擔任學術顧問(採訪)的電視專題片21部在央視等台播出。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甘肅省民俗學會副會長、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理事長、蘭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台灣中華道教文化研究學院教授、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西王母文化研究首席專家、西王母研究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懷群
  • 外文名:Huaiqun Zhang
  • 別名:峻揚、鈞洋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0-06
  • 職業:文化人類學家,作家
  • 畢業院校:西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
  • 主要成就:涇川三次發現佛祖舍利解密
    創立西王母研究"張懷群研究方法"
  • 代表作品:西王母五論、台灣-涇川西王母朝聖之旅20年、聖地涇川
人物簡介,作品集,編注集,電視片,著作簡介,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聖地涇川.地望與人望,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詳細介紹,作品前緣,作者態度,社會評論,陶立璠,張新鷹,黃石城,魏海峰,研究方法,大事記,所獲榮譽,

人物簡介

張懷群﹐甘肅涇川人,西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學歷,1977-1983年當工人,1984-1996年涇川縣文化館館員,1997年10月-2011年10月任涇川縣政協副主席、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今日涇川報執行總編輯、平涼市政協常委、平涼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2011年10月後任平涼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涇川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79年至今已出版著作37部1000萬字,其中有關西王母祖祠聖地、大雲寺佛祖舍利供養聖地、涇河百里石窟長廊、西王母民俗、西王母地望與人望、台灣涇川西王母朝聖之旅等文化遺產類論著和文學作品21部,600萬字;編注集16部﹐458萬字。擔任學術顧問(採訪)的電視專題片21部在央視等台播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甘肅省民俗學會副會長、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理事長、蘭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台灣中華道教文化研究學院教授、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西王母文化研究首席專家、西王母研究院院長。曾獲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纂工作先進工作者獎﹐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藝術科學國家重點項目《中國諺語集成》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個人三等獎﹐甘肅省曲藝新作評獎二、三等獎﹐《飛天》詩歌散文大獎賽二、三等獎﹐ 甘肅省民間文藝十年獎、第三屆甘肅民間文藝百合花獎·首屆學術理論獎二等獎、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第七屆敦煌文藝獎、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西王母文化研究終身成就獎。

作品集

見夜(散文集/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0萬字)
動性(散文集/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3萬字)
涇州之秘(長篇紀實文學/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7.5萬字)
涇川小吃錄(散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11.8萬字)
你的造化(散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12.4萬字)
張懷群散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6月版/45萬字)
放飛新思絮(隨筆集/合作/華夏出版社/2001年9月版/40萬字)
靜靜的汭河(中短篇小說集/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11萬字)
回中之旅(詩集/1991年11月版/9萬字)
涇川與世界遺產:西王母聖地(張懷群作品集?文論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40萬字)
遺產的隴東(張懷群作品集·民俗隨筆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17萬字)
千年萬里(張懷群作品集·遊記隨筆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24萬 字)
女兒山(張懷群作品集·劇本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15.4萬字)
涇州寫真(張懷群作品集·紀實文學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30萬字)
張懷群西王母文化研究文選﹙《崆峒學.專刊》2009年第3期/20萬字﹚
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論著﹚
聖地涇川· 佛祖舍利供養聖地﹙論著﹚
聖地涇川· 地望與人望﹙論著﹚/﹙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年10月/105萬字﹚
涇川小吃錄(散文集/敦煌文藝出版社/2010年12月版/27萬字)
絲綢之路上的世界遺產﹒涇川文化遺產錄(論著/合作/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6月版20萬字)
台灣--涇川西王母朝聖之旅20年(紀實文學/九州出版社/2011年10月版/57.6萬字)
西王母民俗錄(隨筆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51.6萬字)
夢幻西王母(創意作品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40萬字)
大不過心 (詩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33.4萬字)
回去和到達一樣遙遠(詩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24萬字)
翅膀上的地球(詩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25萬字)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圖解﹙論著/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60萬字﹚

編注集

涇川民間故事(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卷/1991年7月版/37.5萬字)
涇川民間諺語(中國民間諺語集成甘肅卷/1998年6月/20萬字)
涇川歌謠(中國歌謠集成甘肅卷/1998年6月/15萬字)
回中詩選(西王母文藝叢書/1992年8月版/19萬字)
中國西王母萬碑林入刻作品大典(書法集/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7月版/ 85萬字)
涇川與西王母(文論集/合作/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8.2萬字)
涇川與古今名人(傳記文學集/合作/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9.5萬字)
涇川古今散文選(合作/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12萬字)
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文化(’99涇川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文論集/國際華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93萬字)
涇川文史資科選輯(五)(2005年10月/20萬字)
中華佛都.涇州大雲寺(編撰集2005年7月/5萬字)
農村娃娃要活知識 ﹙主編集/ 2009年4月/18萬字﹚
涇川縣政協簡史﹙主編/2009年12月/60萬字﹚
涇川文史資科選輯(一至四合訂本)(主編/2009年12月/19萬字)
涇川文史資科選輯(六)(主編/2010年12月/17萬字)
涇川文史資科選輯(七)(主編/2011年10月/20萬字)

電視片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上﹚【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4國寶檔案2009年11月30日播出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中﹚【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4國寶檔案2009年12月1日播出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下﹚【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4國寶檔案2009年12月2日播出
重修回山王母宮頌碑 【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4國寶檔案2009年12月3日播出
鎮海寺碑 【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CCTV-4國寶檔案2009年12月4日播出
涇川訪古·西王母傳奇﹙一﹚ 【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西王母傳奇﹙二﹚ 【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探秘大雲寺﹙一﹚ 【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探秘大雲寺﹙二﹚ 【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尋蹤百里石窟長廊﹙1﹚【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尋蹤百里石窟長廊﹙2﹚【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夢縈西王母 【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頻道2006年播出
走進神秘的完顏部落﹙1-6集﹚ 【採訪】甘肅有線電視台.2005年播出
南石窟寺 【採訪】甘肅電視台.絲綢之路2001年播出
西王母祖廟 【採訪】甘肅電視台.絲綢之路2001年播出
涇川民俗 【採訪】甘肅電視台.絲綢之路2001年播出
《國寶故事》之“甘肅省涇川大雲寺舍利”【釆訪】央視國際2005年5月1日播出
《地宮密碼》【學術顧問】甘肅衛視文化頻道2011年9月播出
《揭秘涇川大雲寺》【採訪】甘肅衛視.中國西北角.2012年10月26日播出
《涇川大雲寺,千粒佛舍利,震驚世人》【視頻】【釆訪】人民網解密:2013-06-30 18:40:07播出

著作簡介

(本簡介引用自《從田野到書齋--陶立璠空間》)
(陶立璠,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會長、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

西王母研究的難度減少了。
張懷群的《西王母五論》,找到了西王母研究的方法,可貴的是思路、理念。
張懷群認為,進入西王母文化寶庫有五個入口:民族、神話、道教、民俗、文學藝術。
西王母部落、西王母民族、西王母首領的其量驚人的歷史信息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長久以來,太多的人潛意識中認為西王母僅是神話。進而,又把屬於民族的、道教的、神話的、文學的西王母統攬在一起當民俗事象材料來述說;或把神話的、人類的、民族的、民俗的西王母全當作道教元素來套用;又把西王母神話細節作為西王母民族考證的依據,確定了民族西王母的誕生地、居住處,把西王母這個人類中的遠古女性籍貫具體到了某省某縣。
張懷群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西王母,他把紛紜龐雜的西王母寶庫作了一個分類,把西王母民族史、西王母神話史、西王母道教史、西王母民俗史、西王母文學(藝術)史一一剝離開來,就一個學科說一個問題,把他接觸到的一篇、一部西王母史跡或在隨意間碰到的一節、片言隻語的西王母歷史文化信息,都分揀中哪些是西王母民族或者神話、道教、民俗、文學(藝術)元素,經過他的梳理,西王母學科一點也不神秘,一點也不複雜的本來面目,基本顯現。
今後,西王母文化如何研究呢?張懷群的《西王母五論》認為,把己知的西王母民族、神話、道教、民俗、文學藝術五個分類或學科的信息不必再重複羅列,誰如果發現了西王母民族、神話、道教、民俗、文學藝術五個方面新的信息或某一個方面新的信息,按分類補充進去就可以了,這不需要定位、結論,五個方面的材料足以證明西王母是什麼,不是什麼。張懷群的可貴之處,在於用材料說話,以材料為證據,來論證西王母的本來,而不是自已"硬說"西王母是什麼,不是什麼。所以,他的研究不是推想、猜測,他的研究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張懷群的《西王母五論》找到了西王母研究的方法、思路、理念。
張懷群首先走出地方記憶,在中國和世界文化遺產的信息庫中尋覓西王母的歷史文化信息。他認為,西王母,首先是民族,是人類,是遠古母系社會一個民族生活的地域和地域名,是遠古母系社會一個民族的名稱,是西王母部落的首領名,代有其人。第二,西王母是神話偶像,西王母是先人類而後成神話。第三,西王母是道教女神。第四,西王母是民俗事象,是最廣大的民眾把人類、神話、道教、文學中的西王母記憶以自己所知所記收集到一起,太多的人都叫她王母娘娘。第五,西王母是文學藝術表現的藝術形象和題材。
然後,他把存在於涇川的西王母文化遺產,展列在世界文化遺產中去觀照、比較,他認為或發現,崑崙是存在於新、藏、甘、青、寧、陝、川之間的大崑崙。神話的崑崙和自然的崑崙是兩回事。神話的西王母和民族的西王母存在區域是兩個概念。以西王母圖騰虎為主體的文物--西周虎紋銅觚、銅爵和戰國虎身銅壺於20世紀70年代在涇川出土,為涇川是西王母部族生存地之一提供了最早的考古依據。《王母消劫救世真經》、《玉皇王母救劫保生真經》在涇川發現,為涇川西王母道教研究提供了真實的宗教史料。穆天子西征未越過隴山,周王朝勢力也未過隴山。漢武帝十一次行幸回中、安定。涇川漢代西王母祖廟、宋代西王母廟會有考古資料和地方志作證。涇川西王母民俗全方位多角度滲透於普通百姓生活之中。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豐富而系統,總量位於國內外西王母文化遺存地前列。西王母神話產生於崑崙主峰之下,為什麼主峰之下的民眾在古代很少有崇拜信仰西王母的文化遺存?因為後世信仰西王母的起源地不在崑崙主峰之下。他的結論是:何處有祖廟,何處西王母文化遺存最多、最深遠、最具體,何處就是西王母文化發祥地,就是朝拜西王母的聖地。?
張懷群還提煉出了西王母文化的精華和在新千年的進步意義,他認為,從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自身,看其在新千年的進步意義,看其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定位,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共識:西王母應該是中國的、東方的和平女神、長壽美神,以完美的形象,正從5000年之先,款款向21世紀的全人類走來。這個文化的精華是:和平之美,民族團結之美,長壽之美,女神之美,母愛之美,青春之美,想像之美,團圓之美,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愛國之美。他又比較出了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涇川有最美的西王母塑像,涇川出土了最美的西王母圖騰虎中華民族圖騰龍形成一體的戰國時代銅壺,涇川是皇帝親自朝拜西王母次數最多的地方,涇川王母宮創建最早有文獻明確記載,涇川有目前存在的最早的西王母祠碑刻:宋開寶碑,涇川有記載西王母史跡詩文最多的古代地方志《涇州志》,涇川有最早最大的西王母廟會,涇川是當代兩岸交往中台胞朝拜西王母來得最早、最多的內陸縣;最權威的寫西王母的漢樂府《上之回》,是讚美漢武帝來涇川(回中)的史實;涇川是漢族地區女神廟最多的縣之一,全縣有西王母祖廟為代表的女神廟187座供奉女神187位。
西王母信仰是兩岸沒有分歧、沒有爭議的共同語言和文化共識,從台灣到涇川的西王母朝聖之旅,己暢通20年,涇川祖祠西王母金身首次赴台繞境巡安,他作了準確的記述。
其餘篇目,如涇川五大遺產之一:西王母文化發祥地遺產錄,涇川五大遺產之五:民俗文化勝地遺產錄,周穆王西征與在涇川回山會見西王母,世傳漢武帝在涇川回山拜謁西王母,涇川回山王母宮建於漢代,漢武帝11次來涇川暨與西王母的情結,中國古文獻論西王母與玉文化,中國玉論,西王母讓華夏民族第一次觸摸到玉,西王母是中國玉文化巨著中最早出現的人物形象,中國上古神話中的西王母,《全唐詩》內胡曾的《回中》詩明明白白道清了漢武帝到涇川之史實,涇川與慶陽:西王母部族與公劉部族交往片談,涇川西王母葫蘆園的文化淵藪和最新果實,讀五十年前的西王母廟會日記,崑崙開始的地方,崑崙與回山之間,陝西省圖書館典籍記載涇川與西王母歷史錄,涇川壇祠宮觀廟坊名錄,玉都九天玄女廟及七月十二玉都廟會,涇川西王母宴菜系,西王母聖地涇川地名之套用,西王母景觀命名資料與創意,西王母會所命名資料與創意等等,都是研究、保護、套用西王母文化遺產不可多得的思考成果和歷史資料。
張懷群的《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的難得之處,還在於他首次發現了許多珍貴史料,比如他發現了從唐代至今鮮為人知的《全唐詩》內胡曾的《回中》詩,該詩明明白白道清了漢武帝到涇川之史實;他發現了當地有記載但只知其名而不知內容的漢樂府《上之回》原文與歷代大詩人寫的《上之回》與涇川之史實;他發現史料、考證出漢武帝十一次來涇川﹙安定﹚;他找見了古文獻對涇川王母宮建於西漢元封元年的紀年確切記載"王母西真宮,在涇州回中山,漢元封元年建,宋學士陶谷撰文,元季重修。"他發現了六十多年前的西王母廟會日記,等等。
張懷群的《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是西王母研究的最新的方法和不可不了解的最新成果,值得一讀。很有引用價值。

聖地涇川.地望與人望

甘肅涇川是西王母祖祠聖地、佛祖舍利供養聖地,必然有不同凡響的地望與人望,且聽張懷群娓娓道來。
聖地歷史
60萬年前的涇川大嶺上:是甘肅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遺址;甘肅境內第一個有人化石的遺址:涇川涇明鄉牛角溝出土了5萬年前的"涇川人"頭蓋骨化石;涇川:是古人類發祥地;商周時,涇川建過兩個國家;涇川,3000年歷史沿革長河;周代至清代:涇州戰爭3000年;周代至清代:涇州戰爭大事記;漢代:羌族起義與安定兩次東遷;北魏:戰死三萬多人的當原之戰;唐王朝與吐蕃:涇州百年戰場;尉遲恭郭子儀馬超范仲淹楊文廣等歷代名將駐兵涇川;隋唐軍事重鎮長武城;完顏村、陽坡村與合道之間:東漢至唐代的著名古戰場之一青石嶺。
聖地與皇帝皇后
周穆王周共王與涇川;秦始皇過回中;張軌及其子孫:涇州出的皇帝;涇州至少出過12位皇后;唐初第一大戰戰場:李世民在涇川伐薛舉;圻土庶城、李世民在涇川伐薛舉紀實、後世對李世民在涇川伐薛舉之評價、《舊唐書》、《新唐書》對薛舉的記載、中外軍事史對李世民擊滅薛舉父子之戰的評價、李薛之戰28年後,李世民到涇州,寫《經破薛舉戰地》詩、柳宗元因李世民在涇川伐薛舉而寫《涇水黃》、薛舉城現狀;涇原兵變使唐德宗皇帝棄京城而逃。
聖地與名人
涇州與李商隱;涇州使李商隱在仕途上失敗,涇州又使李商隱的愛情詩驚艷千載、李商隱在涇州的詩作、李商隱詩中,揮之不去涇州與王氏的影子、李商隱給王茂元和在涇州任上寫的公文、李商隱直接寫西王母的詩、王茂元、寫李商隱在涇州的越劇劇目《別也難》、後世對李商隱詩歌的點評、晚唐時期最重要的駢體文作家之一、李商隱傳、毛澤東喜歡李商隱的詩,以李商隱的詩作為書法練習的內容、因為涇州,成就了愛情詩的千古大師;
柳宗元在《段太尉逸事狀》里寫段秀實任涇州刺史事;唐著名詩人王昌齡張籍溫庭筠臨涇川寫《山行入涇州》《涇州塞》《回中作》;譚嗣同游訪涇川瑤池並賦詩;左宗棠在涇川;馮玉祥在涇川;林則徐過涇川;于右任游回山在涇川北門演講為王母宮及涇川民眾題聯題書;涇川:名人文化勝地。
聖地地望與人望
安定胡姓:天下胡姓出安定;網路勁傳:天下胡姓出安定、胡質、胡威父子清廉美名傳千載、安定胡氏名聞天下,後世的胡氏子孫往往喜歡歸宗於安定,安定胡姓成為最為龐大的分支、南方的安定書院、南方的《安定胡氏族譜》、天下胡姓出安定的原因、胡姓安定堂之源、當代涇川胡姓、胡姓安定堂和李姓隴西堂有相同的地位;安定郡是梁姓歷史上最大的郡望;梁姓是古代涇州大姓之一,"安定郡是梁姓歷史上最大的郡望",是目前姓氏著作和網路流行的姓氏文化關鍵字、形成安定郡是梁姓歷史上最大郡望的梁益耳世系、南方梁姓安定之根、安定梁姓名人、梁姓尼淨秀曾被南北朝(南宋)太宗明皇帝、(南齊)世宗文皇帝蕭長懋、(南梁)高祖武皇帝蕭衍三朝皇帝敬奉。甘肅涇川是阮姓暨越南阮姓起源地;張軌後裔:涇川(安定)張姓郡望簡說;全國關內最大的完顏宗弼(兀朮)後裔聚居區:涇川完顏住區解密;涇川呂家;大人物,甘肅有誰?涇州出了多少大人物;北魏臨涇古墓及墓志銘在涇川南塬發現,涇州古城應是歷史上早期的臨涇城;甘肅涇川是"柳毅傳書"郵票原地之一;涇川是因,洞庭是果――《柳毅傳書》郵票為甘肅東大門積累人氣和地望;六百多歲的涇川縣城;涇川靈台地緣與皇甫氏遺產;靈台:中華針灸學發源地、針灸始祖皇甫謐誕生地遺產保護套用之見。
聖地自然與民俗
皇帝封的鎮國湫:唐代的涇川豐臺湫池有幾百畝水面;先有鎮國湫,後有善女廟;東有善女廟,西有王母宮、先有涇川善女廟,後有因善女廟而創作的唐代傳奇《靈應傳》、因有鎮國湫、善女廟、《靈應傳》,才有魯迅為此作的批註並由魯迅選入《唐宋傳奇集》、湫池在唐代、宋代有數百畝大,"圓地數百畝";明代善女廟仍在,說明代善女湫還在、絲綢之路涇川段古代自然生態風貌、燕子戀城飛不去、品涇川八景、老涇川齊梨、蘭家山梅李子、涇川小吃與傳統文化、涇川小吃與現代文明、《涇川小吃錄》後記。
聖地與現代
紅25軍政委吳煥先長征途中犧牲在涇川、平涼特色文化名市:呼之欲出、平涼旅遊學雲南、保護世界遺產論。

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

甘肅涇川是1964年發現佛祖舍利和唐代金銀棺的佛祖舍利供養聖地。該發現被評為1964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佛祖舍利傳入中國後,隋文帝給涇州等30個州各分了舍利,同時起塔,以石函盛裝入地宮供養。各州並未都發現了舍利,涇川是發現舍利14粒和舍利套函很完整的地方。
張懷群的《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全方位首次披露了舍利從隋代到涇州,後失傳;武則天時代重新發現,後又失傳;1964年再發現的全過程。
涇川大雲寺地宮在塔基地宮發展史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首將中原傳統的棺槨之制納入佛教,開創了用棺槨瘞埋舍利的先河。這不僅表明佛教的漢化,同時在學術上也具有斷代的意義。
佛祖舍利最早在印度用口小腹大的罌壇盛裝,供養在塔上部的"覆缽"部位,傳入中國漸以地下棺槨形制供養,而以墓室形貌在塔基下建地宮,以金棺代替罌壇,涇州大雲寺為最早。這就是說,涇川〔涇州〕大雲寺地宮是"中華第一佛寶地宮"的地位,大雲寺金銀棺是最早的金銀棺的地位,在世界上早已經確立了。
涇州大雲寺因《大雲經》而名,一提起武則天頒行的《大雲經》,歷史上一口咬定是"偽"經,張懷群發現,《大雲經》是古印度人曇無讖北涼時在敦煌譯出的,時在公元422年左右,武則天頒《大雲經》時,《大雲經》己存在了260多年。歷史真實是《大雲經疏》"偽"了《大雲經》原意,《大雲經疏》百多年前在敦煌藏經洞被發現。張懷群講述這一過程直到出版這個講述的過程,是經歷了相當曲折的。
涇川是古涇州州治所在地,涇川是佛祖舍利供養聖地,古涇州必有宏闊的佛教歷史背景和豐厚的佛教文化土壤,比如:
14位帝王與涇川佛事有歷史之緣;
北魏胡太后是涇州籍,胡太后與與涇川佛教文化、洛陽龍門石窟寺的有趣史實再現;
三個朝代有名的尼淨秀也是涇州籍;
正史載涇州沙門曾經起義;
忽必烈給涇州鎮海寺的聖旨由八思巴用八思巴文寫成後刊刻的碑現存涇川;
涇川有百里石窟長廊:是-百里"原生形態"的絲綢之路;
涇州古城三千年歷史波瀾壯闊。

詳細介紹

作品前緣

初冬的涇河川已是一派靜穆。涇河南畔的312國道線上,又走來了赴涇川進行文化尋根的人們,涇川完顏氏族村里和水泉寺阮陵渠旁於是熱鬧了起來。
事情得從2003年說起。2003年,我省青年作家、地方文化研究者張懷群的一篇文章《全國關內最大的完顏宗弼(兀朮)後裔聚居區:涇川完顏住區解密》,在全國歷史學界和媒體間引起巨大轟動,金源文化發源地———哈爾濱阿城區區委書記親率專家團隊,到涇川完顏村一探究竟並認祖歸宗。幾年間,雙方互動頻繁,連線起了阿城———涇川金源文化紐帶。11月25日,阿城區金上京博物館專家再赴涇川,深入完顏村進一步實地考察完顏文化遺存。11月26日,廣東中山市沙溪電視台百集系列電視片《百年隆都》攝製組專程來涇川,採訪涇川阮姓起源文化遺存,他們的到來,也是因了張懷群的文章《涇州古城三千年》。張懷群在文章中認為:阮姓起源於周代涇川境內的封國阮國,漸次傳承到我國南方和越南,涇川現存有阮陵渠,阮陵當為阮姓始祖之陵。在經過專家的分析認定之後,沙溪電視台來涇川為沙溪阮姓的遷徙與繁衍、姓氏綜觀拍攝史料。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張懷群就深入田間地頭蒐集民間故事、諺語、歌謠並編纂成集,以量和質的收穫先後獲得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先進工作者獎和第四屆全國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個人獎。他大量翻閱古籍和涇川古縣誌,找到了300多首古人寫涇川與西王母的詩歌,其中漢樂府《上之回》《全唐詩》內的《回中》詩,堪為涇川與西王母的史詩,他將這些詩歌編注成《回中詩選》出版。隨後,他通過對這些古文字的進一步解讀,潛心研究出了涇川王母宮是國內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涇川西王母廟會是歷史最悠久的廟會等,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認同。1999年,在他為主的策劃組織下,賈芝等國內民俗界十多位權威專家到涇川參加了“99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對涇川西王母文化進行了系統科學的論述和定位。2005年、2006年,他參與在涇川和台北舉辦的兩屆“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並發表了《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等論文,進一步使涇川西王母文化得到了海峽兩岸專家和民間的高度認同。
張懷群把被人們遺忘了的14粒佛祖舍利供養聖地涇州大雲寺遺產及發現始末用一篇長文寫出來,從2000年開始在《平涼日報》《絲綢之路》等報刊發表,把《隋文帝舍利塔詔》《大周涇州大雲寺舍利之函》千字銘文完整發現、推介給社會,使以大雲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遺產成為平涼文化名片之一。他的《涇川是柳毅傳書原發地之一》的論文論斷了涇川是因、洞庭是果,原發地北在涇川、南在洞庭,文章在《中國集郵報》等十多家媒體發表後,促成了2004年國家郵政局批准在涇川舉行《柳毅傳書》特種郵票首發式等。
近十多年裡,他發現、挖掘、研究、推介了大量的涇川文化遺產品牌和不應埋沒的歷史文化信息,編撰出版了《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文化》等十多部260多萬字的地方文化研究書籍。

作者態度

◆張懷群:著書探討涇川文化
(香港《大公報》2009年11月25日刊出)
本報記者 楊韶紅
甘肅涇川縣張懷群近日給記者寄來了三本超過百萬字的涇川地方文化資源論集:《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聖地涇川──地望與人望》,這套叢書詳盡收集了有關隋文帝給涇川大興國寺頒舍利、給大興國寺等全國諸寺送舍利起塔詔書、涇川大雲寺佛祖舍利及金棺銀的發現、涇川百里石窟長廊的發現,以及包括西王母文化研究、涇川歷史文化變遷發展等的一系列發現和重要史料。
介紹系列發現與史料
這位年過半百的文化原野掘寶人,時任涇川縣政協副主席,同時為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甘肅平涼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涇川縣西王母民俗學會理事長、蘭州大學宗教研究所兼職教授。二〇〇六年夏天,本報記者曾赴涇川採訪大雲寺出土佛祖舍利有關情況,當地縣委領導專門請張懷群來協助採訪工作。他不但親自帶領我們到舍利出土地,還找來當年發現舍利的見證人,給我們講述了大量歷史背景和民間故事。晚上,他還親自將自己多年來蒐集整理的資料送到我們的住地。那晚,我們看到那些豐富翔實的資料,如獲至寶。今天,當這三本厚厚的巨集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不禁對這位執著的業餘研究人員產生敬意。
我們禁不住撥通他的電話,探尋他從事這些工作的初衷與幾十年來探索的收穫與心得。他介紹,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從歷史資料里發現了數百首涇川與西王母的詩歌,便整理出二百餘首,一九九二年結集出版了《回中詩選》,這算是他關注涇川文化的開始。九十年代,台灣人不斷來到涇川,由於當時他在文化館工作,經常被叫去作介紹,因此尋找了更多關於西王母的歷史、文化資料。
苦尋舍利來源之證據
他說:那時,沒有複印、拍照等條件,翻了大量資料找到一兩句有用的,因此主要靠抄錄下來,作介紹也是斷斷續續的。直到2007年,才在網上一篇篇陸續發表,但意想不到受到各方關注。他說:「青海、新疆等地都對西王母有很多研究,但更多是藉助神話資料,因此,我認為,探討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站在中國和人類文化遺產的角度來探討。經過十多年的梳理,在《西王母五論》這篇文章中,我從民族、神話、道教、民俗、文學藝術等不同角度進行探討,這一回我一下子感覺到說清楚了。」
關於涇川佛祖舍利資料集的由來,他說:「這件事主要來自地域發展速度和理念差異引出的深思。旅遊漸熱後,由於涇川與陝西法門寺相距很近,且涇川也出土了佛祖舍利,一些從法門寺來的遊客萬分著急涇川還未熱起來。我想,既然同是佛祖舍利,不論是骨舍利、牙舍利、指舍利都不應有什麼檔次之分,於是,我開始尋找這方面的依據。基本資料大多是隋唐時期的,雖不算很艱難,但為了找到舍利的來源證據可以說是千辛萬苦,不過我終於在《廣弘明集》暨《大藏經》中找到了隋文帝的詔書,這個來源找到了,說清楚了,我的心也踏實了。」
為未來研究奉獻記錄
談到對這百萬字資料的價值評估,他說:「涇川是一個點,一個視窗,從這裡可一覽五千年前後的中華燦爛文化和精彩歷史風光,因為西王母、佛祖舍利、帝王皇后行蹤等重大題材已超出了涇川地方文化範疇。我想最基本是作為一個重要的信息記錄奉獻當代、留給未來吧!因為,這些材料大部分地方史志均未錄入,但如果不做,許多原地遺蹟、遺物,包括一些人物可能就都不在了,到時候找也無法找,所以,就算是一個記錄、一個積累吧!我們的祖先認真地記錄了很多東西,我們今天才有可能去查找許多東西,我們也一樣,應該做一些實實在在的記錄。」
他說,寫這些文章基本是在節假日完成的。挖掘、研究、出版在大地方本應是課題項目,有項目支持,但如此重大歷史文化主題的研究課題項目卻到不了縣上,也就是說沒有勞動報酬。他表示,這些年雖然很辛苦,但研究與寫作的動力主要來自需要和盡本分,「主要是希望能對現實有一點作用!」
◆張懷群:文化發現與文化自信
(《平涼日報》2007年10月26日“平涼百名本土文藝家”欄目刊出)
魏海峰/文
這是一個信息為主導的全球化年代,因勢介入的資本投入、市場運作、媒體跟進浩浩蕩蕩地重塑著人們對於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全新認識。當同一化和碎片化的文明呼嘯而來,人們守望本土文化的眼球和語境因此變得茫然和口吃,文化自覺和文化堅持(或文化耐心)亦由此顯得尤為珍貴。而作為平涼地域的作家和地方文化研究者,張懷群先生無疑是沉靜的,他以自己的藝術心性,潛心於文學創作、文化發現和文化創新,以“把文學天分極盡張揚,把生存地域間的文化遺產盡力保護套用”兩個路徑,持續建構著地方文化自信,成為平涼新世紀的歷史敘事者之一。
作為地方文化的愛好者、關注者,我對於張懷群先生的更多認識居然基於網際網路這種新的視覺切入。當我試圖解讀他的這種藝術心性的時候,才發現網路所連結的張懷群先生與他龐大的著述群相比,僅為一線脈絡而已,需要我做的,只是真實記錄便可言明他的一切了。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張懷群先生開始以文藝作品活躍在平涼文壇,至今近三十年間,他在《人民文學》、《文藝報》等百多種報刊發表作品1300多篇,出版散文集、小說集、紀實文學集、劇本集、詩集《見夜》、《動性》、《你的造化》、《遺產的隴東》、《放飛新思絮》、《涇州之秘》、《涇州寫真》、《涇川小吃錄》《回中之旅》、《靜靜的汭河》、《張懷群散文集》、《千年萬里》、《女兒山》和論文集《涇川與世界遺產:西王母聖地》等14部著作,360多萬字。其散文代表作《一分鐘》、《隴東女人》、《見夜》、《老秦腔》、《面對乏味》、《大氣篇》、《小地方》等流傳廣泛,近萬家網路媒體予以轉載,並在幾十家文摘報和選集等傳統平面媒介中入選,獲獎數十次。他2004年寫的《放飛新思絮》在結構、思維、語言、表述方面,創造性的運用了全球化視覺下全新的散文表達方式,成為今日話語策略的一個預先鏡像。編撰出版的《回中詩選》、《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文化》、《涇川與古今名人》、《涇川古今散文選》、《涇川民間故事》、《涇川民間諺語》、《涇川歌謠》、《涇川文史》、《中國西王母萬碑林入刻作品大典》等10部著作總計260萬字,與地方文化遺產一道定格在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資源庫中。先後發現、挖掘、研究、推介了涇州大雲寺、涇川與西王母、涇川完顏、涇川與柳毅傳書、涇川百里石窟長廊、隴東原生態民間信仰、涇川地緣與皇甫氏遺產等文化遺產品牌,同樣在上萬家網路媒體中大量傳播,凝鍊萃取了古涇州和關隴歷史文化的輝煌。
無疑,張懷群先生是有史以來涇川籍出版文學專著和文化遺產研究著作最多的人,或為“第一人”,解構這種第一的元素也由此彌散開來。張懷群先生第一個把被人們遺忘了的14粒佛祖舍利供養聖地用一篇長文寫出來,從2000年開始在《今日涇川》、《平涼日報》、《絲綢之路》、《甘肅日報》發表,把《隋文帝舍利塔詔》、《大周涇州大雲寺舍利之函》千字銘文完整發現、推介給社會,使這一文化遺產成為平涼文化名片之一。第一個研究提出涇川王母宮和廟會是國內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和歷史最悠久的西王母廟會,提出西王母是和平、博愛、和諧、美學文化源頭之一,並得到海峽兩岸認同。第一個挖掘出漢樂府《上之回》、《全唐詩》內的《回中》詩等數百首先秦至清代寫涇川與西王母的詩歌編注成《回中詩選》出版。第一個把涇川民間故事、諺語、歌謠集成出版,兩次獲國家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獎。第一個提出《柳毅傳書》涇川是因、洞庭是果,原發地北在涇川、南在洞庭。他的《涇川是柳毅傳書原發地之一》的論文在發行量500多萬份的《中國集郵報》和《中國郵政報》等十多家媒體發表後,促成了2004年國家郵政局批准在涇川舉行《柳毅傳書》特種郵票首發式。第一個撰文提出涇川是金室完顏後裔聚居區,文章被廣泛轉載後促成了中國金源文化節內涵的完整和連線起阿城--涇川金源文化紐帶。1993年第一個把幾十種涇川小吃用散文集的方式表達,使淡忘了的涇河上游麵食文化被人們重新記起並重入市場。第一次提出組合思維下的涇河川百里石窟長廊,發現512個窟龕,把涇川數萬件(處)佛教文化遺產整合,使佛教文化聖地品牌內涵更加博大豐厚。十多年前,他徵集了二十世紀末國內、港澳台代表性書法家上千人為涇川西王母遺產題書,是編輯出版多達38印張的大型地方文化主題書法集的第一人。對十六國皇帝張軌、北魏胡太后、改革中國佛教徒服裝款式色彩的南梁尼淨秀等一大批涇州籍歷史人物的本來發現,為尊重歷史、重新認識歷史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如果說張懷群先生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在人們眼中以近乎於“苦行僧”和“拚命三郎”式的執拗,傾心於文學創作和文化發現是來自於他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耐心的話,那么在文化創新上,他又策應了這個時代圖景所需要的屬性選項。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徵、旅遊市場、弘揚空間為第一標準,不斷、反覆地向外界傳播、推介涇川的文化遺產,用積極富足的準備狀態,吸引、組織國內民俗界十多位權威專家到涇川舉辦了99涇川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2005年至2006年,先後參與在涇川、台北舉辦了兩屆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在海外發表了《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等論文,通過這些創新性的大型文化平台和結構科學、論證充分的文化遺產信息傳播,把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以強勢的姿態推向了海內外,直接促成了華夏故土地圖在涇川西王母祖廟取土,給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王母祭祀儀式”申報提供了具體內容,使涇川、台灣間的西王母之旅越加活躍暢通。
在今天這個資訊年代的繁華聲浪中,一大批具有原創力的文化人加入到尖叫的娛樂文化消費的製作當中,靜寂但卻價值無限的地方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精華的退行危機日益顯現,而張懷群先生正藉助於現代技術的運用,加速調度、梳理、創作著又一批新作。文化遺產論文集《西王母祖祠聖地涇川--從祖國腹地一個縣的田野調查和套用保護看中國西王母文化遺產之無垠》、《佛祖舍利供養聖地涇川:絲綢之路上佛教中國化的一個始點》、《隴東民間信仰原生態--以全球化的視覺直擊》,散文集《大隴東》、《張懷群散文精選》和三部詩集已以文本的形式存放於他的電腦硬碟之中即將出版,令人期待。尤其難得的是,文化遺產這個關鍵字是新世紀初漸熱的,他卻把文化遺產概念下的具體工作,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做了,而且今天以這種前瞻的姿態持續做著更多的工作。我們相信,張懷群先生這些紮根在地方文化原野中的著述和工作的價值將會不斷因應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增值。在他的筆下和辛勤堅持中,一個日漸成熟的文學立場和一筆無限增效的地方文化財富正順著日益強盛的文化大繁榮時代的時勢,應驗著馬克思的名言:最先朝氣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們的命運是令人羨慕的。

社會評論

陶立璠

陶立璠教授電郵:看到厚厚的三部著作,我幾乎驚呆了,聖地涇川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在你的筆下升華,一定留在案頭仔細拜讀。這樣的好書應該推薦給更多的讀者!
2010年1月11日

張新鷹

張新鷹:評《聖地涇川》電郵
懷群主席:您好!感謝您寄來的大作!中國各地就是因為有您這樣的許多熱愛桑梓的文化精英,我們的民族文化根基才難以動搖。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是靠浮在上層喊口號、作動員,而是要依賴對"地方記憶"的保持與挖掘,依賴眾多草根民眾在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鄉土社會知識分子的啟發引領之下,自覺地對自身文化生存環境加以維繫、保護和提升。非常欽佩您所做的一切!今後如果再有機會到涇川,一定好好向您請教,並當面向您表示敬意!
順頌 研安!
2009年11月19日
﹙張新鷹:中國宗教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國家出版工程項目《中華大藏經.續編》副主編,編審﹚

黃石城

台灣黃石城電郵
張會長懷群兄道鑒:
承惠贈大作《聖地涇川》一套(三冊),實不敢當,精闢立論,是一部非常珍貴經典之作,將一一來拜讀,謹函申謝,敬頌
時祺
2009/12/01

魏海峰

魏海峰部落格文章:《聖地涇川》,一個世紀裡涇川最響亮的歷史回聲
當三本上百萬字的涇川地方文化資源論集以浩浩蕩蕩的姿態堅硬地鋪設在眼前的時候,讓人心頭不禁為之一振。直覺告訴我,這大概是這個歷史時期--不,以今日為軸心的一個世紀裡涇川最響亮的歷史回聲了。
《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聖地涇川--地望與人望》是張懷群主席繼1999年涇川海內外西王母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編撰推出《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文化》之後,再次推出的又三部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集成巨卷。至此,他的著述已達25部,物化成與身體得以比肩的數字高度。
這十年,對於正值文藝生命黃金期、且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勤勉自勵屬性的主席而言,無疑上演了輝煌璀璨的一幕華章。
過去的十年里,西王母文化研究(不僅僅局限於涇川地域)由混沌走向清晰。《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中,主席的開篇之作《西王母五論》抓住了進入西王母這個複合型文化實體通道的把手,使隱密在歲月深處的西王母以民族(人類)、神話、道教(宗教)、民俗、文學等不同的展示方式,攬著千年前的太陽光線深入學者和大眾視野,令諸多蒙昧的眼睛為之一亮。作為涇川籍的西王母文化研究者,主席不僅立足於涇川考察,研究半徑更輻射向廣闊地域和歷史縱深,以有為的知與行還原了涇川與西王母的親密擁抱和華夏與西王母的深情相依,成為破解西王母文化密碼的國內高手之一,從而被蘭州大學特聘的宗教學教授。
今天,文化資源爭奪的背後是經濟競爭的居心。而根植在涇川大地上的文化資源,正是有了張主席們的拂撣,才浮出黃土,光鮮照人。《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的敘事中,一身破敗的百里石窟長廊在主席的攙扶下,從涇河川起身,帶著歷史的塵埃搭乘信息社會的高速列車,向世界宣講了佛教在涇川的興盛。遮蓋著的佛祖舍利之光在他的提議下被拂去歷史塵封,漸露真容並煥發華彩。在被學術界排名第一的大雲寺佛寶地宮原址上,拔地而起幾近百米高度的大雲寺佛祖舍利塔,將會隨著佛祖舍利的回歸折射出涇川旅遊經濟發展的高度。
元代以後從歷史深處走向迷失的女真民族,以原生態的姓氏及生活方式重現在數百年後的涇川,《聖地涇川--地望與人望》書中所解密的"關內最大的完顏住區",再次宣示了古涇州神秘豐厚的歷史言說。在該書中,"涇川人"、周穆王、秦始皇、李商隱、滕子京、左宗棠、于右任等上百位人物為切點的歷史物事風雲際會在涇州的時空舞台上,闡述著事發時與涇川的溫柔情懷,給時至今天還毫無思想準備的涇川人上演了一場驚心怵目的文化饕餮大餐。在一個地域內,能如主席一樣具有如此宏大敘事能力的地方文化研究者我以為並不多。
文化研究轉換為經濟成果是一個複雜的化合過程,也是當今社會文化領域最大的價值追求。在文化涇川的層面上,主席已然立起了一個盪氣迴腸的架構。撫思張主席那些走出文本、已紮根涇川大地、初具稜角的文化經濟胚胎和幼苗,則完全可以令涇川人為之小規模狂歡。
我相信,《聖地涇川》叢書作為一個世紀裡涇川最響亮的歷史回聲,將會在更大範圍內唱響涇川,唱響隴原,唱響一個地域的華夏文明。

研究方法

張懷群的《西王母五論》,提出了民族西王母論、神話西王母論、道教西王母論、民俗西王母論、文學藝術西王母論,實際是西王母研究的方法論,找到了研究西王母的鑰匙,比如伏羲、女媧、中國龍、崆峒等古文化中的人、生命現象,都可用五論、若干論的分類方法去分揀出其中的歷史、民族、神話、宗教、民俗、文藝、地理等信息(元素)、材料,揭示其本來。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范鵬2010-09-13在其部落格“范鵬的個人空間”(隨緣齋)中說:
昨天,為了參加全省2010年學術年會要到慶陽,路過平涼時到涇川縣遊覽了著名的王母宮、大雲寺和南石窟,再一次被甘肅豐富厚重的文化資源所震撼。特別是該縣政協副主席張懷群對王母文化現象的研究使我深受啟示,他把王母文化現象分為神話、宗教、歷史、民俗、藝術五種類型、五個層次進行研究,在不同層面上說明不同的問題。這一方法可以破解很多文化難題,比如對伏羲文化,我們同樣可以用這一方法進行研究挖掘。由此我想到甘肅要開發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一定要講究方法。同時象張懷群先生這樣的人本身就是甘肅的一種文化資源,也應該受到高度重視、給予一定支持、充分開發利用。

大事記

1999年10月,’99涇川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在涇川舉行,任研討會秘書長。
2001年8月,由王建太、張懷群﹙執行﹚主編的《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文化——’99涇川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文論集》由國際華文出版社出版﹙93萬字);書中收錄了鐘敬文給研討會“挖掘西北神話資源,豐富祖國民藝寶庫”題詞和賀信,發表了烏丙安、陶立璠、柯楊、趙宗福、楊亮才、葉春生、張振犁、梁白泉、林河、潛明茲、過偉、程士榮等學者論文76篇。
2002.8.9.“華夏故土地圖”在涇川西王母祠取土;
2002-2004 《全國關內最大的完顏宗弼﹙兀朮﹚後裔聚居區——涇川完顏住區解密》研究、策劃、推介。
2004,在《中國集郵報》《中國郵政報》等多家報刊發表了《甘肅涇川是“柳毅傳書”郵票原地之一》論文,國家郵政局在涇川舉行了《柳毅傳書》郵票首發式。
2004年9月,擔任聯絡並隨甘肅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代表團6人首次赴台灣進行為期10天的西王母民俗文化考察、交流活動。
2005年10月,以張懷群為會長的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邀請,甘肅涇川、台灣聯辦的首屆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在甘肅涇川舉行。與會代表160多人,50多名台灣學者、代表參加。陶立璠、柯楊先後致開幕詞、學術總結報告、主持論壇、向台灣代表頒發涇川台灣輪流舉辦論壇議定書。張懷群發表了《如何做大做強台灣涇川西王母朝聖之旅》論文。
2006年11月30日12月6日,以張懷群為團長的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代表團赴台灣參加2006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暨考察活動,台灣各團體、單位和大陸甘肅省代表團,福建廈門、漳州、吳原,山西萬榮的代表共150多人參加了會議。趙宗福、彭金山、張懷群先後擔任論壇評論主席並演講。張懷群在論壇和台灣《新世紀宗教研究》雜誌發表論文《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吳伯雄出席論壇、會見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代表團。台灣王金平在論壇指出:“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民間信仰、民俗文化同根同源,有著相當的文化聯繫。目前,兩岸西王母信仰人士非常的廣闊,這種人緣與信仰,有助於互通海峽兩岸的心音,可說是兩岸沒有分岐、沒有爭議的共同語言和文化共識。弘揚西王母文化,保護西王母文化遺產,對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王金平對西王母歷史和文化的演變以及地位,與大陸學界的評價毫無差異,他說:“西王母,在民間有以下共識,一是西王母是女仙之尊,她住在崑崙之間;二是西王母養育萬物,主西華至妙之氣,和東王公共主陰陽,養育天地;三是西王母是長壽的象徵,因為瑤池有三千年一結實的蟠桃,西王母信徒信仰西王母,多為祈求健康長壽。總之,西王母信仰至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在大陸、台灣及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信眾。長久以來,以西王母信仰為核心,形成了宮廟、碑刻、文獻等有形文化和神話傳說、故事、祭奠、民俗等無形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文化。在西王母信仰的傳播過程中,形成累積起來的西王母文化遺產,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因此,西王母的形象,已經成為人民心目中善良、智慧、和平、正義的化身。西王母在促成不同部落融合的過程中也起了典範作用”。王金平呼籲要發揮西王母的兩岸紐帶作用:“西王母文化不是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其中包含的文化紐帶意義,已經越來越超越其本身。希望通過兩岸的交流研究,架設兩岸諸方面溝通的橋樑,更能滋養兩岸互動、互惠、互利的良好關係”。
台灣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弘揚社會道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創煥在講話中說:“從宗教界講,兩岸所信奉的偶像是一樣的,三清道君是哪裡人?玉皇大帝、五福大帝、玄天上帝、天上聖母、關聖帝君是哪裡人?這些都是我們共同信仰的偶像,兩岸都不分彼此,我希望兩岸能夠直航、方便,我們所信仰的宗教神聖,他們也一樣有這個期望的。大陸看台灣問題時,要從經濟觀點看,從人才觀點看,三通直航,對兩岸的互補性才會真正發揮功能,需要性也才會更增加。”
吳伯雄論述了宗教對社會和諧所起的作用,並希望論壇越辦越盛大。他在講話中說:“振興的宗教,不會帶來社會的動亂,而是帶來社會的和諧。台灣在5年前發生‘921’大地震,在那種慘不忍睹的情況之下,政府力量有它的局限性情況下,宗教界站起來,把最痛苦的人民的心靈來安撫。最急迫的物資,是通過宗教界及時送到災民手上去。所以,宗教的興盛,尤其是振興的宗教,能夠帶來社會的安定,而不是帶來社會的動亂。目前,我們親耳聽到胡總書記講要推動和諧的社會,我們非常希望大陸對和諧社會的推動能夠順利成功,而和諧社會的推動,我相信宗教的力量是一個非常不能忽視的力量,因為宗教是以慈悲為懷,以助人為天職,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過著很祥和安定的日子。所以在這個時候,兩岸之間彼此交換對宗教的看法,是有非常大的意義。我祝願這次西王母論壇收到一定的效果,而且經常辦,越辦越盛大,影響力越辦越大,這是我們共同的期望。兩岸一起努力,來追求一個更美滿的社會,更良好的兩岸關係。”
2008年3月12日,張懷群為會長的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經過8個月的籌備、聯絡、主持,台灣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總會組成廖正豪為團長的40多人迎駕團,從西王母祖祠甘肅涇川回山王母宮恭請西王母、瑤池金母、東王公3尊金身,去台灣繞境巡安,這是史上西王母金身首次離開祖祠甘肅涇川回山王母宮,坐飛機去寶島台灣繞境保平安。吳伯雄為繞境活動和涇川回山王母宮題詞:神恩廣被。
2009年10月14日至16日,張懷群為會長的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邀請、聯絡, 第三屆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研討會在甘肅涇川舉行, 台灣有 50多人出席, 兩岸學者進行廣泛研討。張懷群發表了《西王母五論》論文。
2009年11月3日,張懷群為會長的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主持、聯絡,涇川回山王母宮西王母、瑤池金母、東王公3尊金身迴鑾回山祖祠,台灣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總會組成廖正豪為團長的30多人護駕團,從西王母祖祠甘肅涇川回山王母宮恭請護駕西王母、瑤池金母、東王公3尊金身迴鑾。台灣護駕團護駕金身於11月2日從台北乘飛機直飛西安機場,又 護送西王母、瑤池金母、東王公3尊金身回到回山王母宮西王母大殿、瑤池金母寶殿、東王公大殿落座。3尊金身在台灣全島繞境,歷時20個月。
2009年,“涇川西王母信俗”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王母宮景區晉升為國家AAAA級景區;
1999-2009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絲綢之路東端最大的絲綢之路遺址》、“石窟考古 遺址探秘”為主題的西部重要的佛教考古和文化旅遊景區的考察、研究、策劃、推介。
2010年6月28日至7月2日,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經過6年多聯絡、論證、參與規劃,由台胞捐資修建、工期達3年的與西王母大殿體量相當的瑤池金母殿、三清殿落成,參與策劃、主持了4天的盛大慶典民俗活動,台灣松山慈惠堂組成的慶成祝聖團300多人全程參加。民俗活動由台灣松山慈惠堂舞蹈團、道經團、合唱團、國樂團、藝術團和高雄道德院希夷團、法華山慈惠堂歌聲同樂為主體,有舞台歌舞樂誦《福盈祥瑞獻金母》《上海世博台灣館主題曲》《大家都是一家人》及台涇文藝聯演;以清一色的台灣青年女子學者為主體,有淨壇、煮油淨移、啟扉、發函三界、迎迓天真、請聖、開光、入火安座、禮誥、上呈、放河燈、燃放天燈、玉陽鐵觀、上座斛食、雲廚妙供、謝土安龍、百拜朝天法懺、八卦弧矢燈科、酬謝百神、普施祭品、鐵罐施食等祈安植福的程式完整規範的古老民俗再現,實際是源在大陸、流在台灣的中華民俗文化經典。此慶成祝聖民俗活動之正宗、盛大為回山西王母祖廟史上之最。
﹙為以上現實提供了歷史依據和文化遺產普查研究成果﹚。

所獲榮譽

1991.7.2. 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纂工作先進工作者獎;
2004.12. 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藝術科學國家重點項目《中國諺語集成》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個人三等獎。
1992.8.《牌子》﹙故事﹚甘肅省曲藝新作評獎二等獎
1992.8. 《二十五萬》﹙故事﹚甘肅省曲藝新作評獎二等獎
1992.12.《一分鐘》﹙散文﹚《飛天》“隴南春杯”詩歌散文大獎賽三等獎
1993.12. 《隴東女人》﹙散文﹚《飛天》“隴南春杯”詩歌散文大獎賽二等獎
2002.8.《涇川民間故事》 第二屆甘肅省民間文藝十年獎三等獎
2002.8.《涇川小吃錄》﹙散文集﹚ 第二屆甘肅省民間文藝十年獎優秀獎
2011.9.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西王母文化研究終身成就獎
2012.12.第三屆甘肅民間文藝百合花獎·首屆學術理論獎二等獎
2013.3.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第七屆敦煌文藝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