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超

張應超,男,漢族,公曆1947年2月8日生於西安。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專修科(今西安文理學院前身)中文專業。曾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宗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理事。2007年2月退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應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作品,學術觀點,

作品

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和道教歷史文化研究,《中華道教大辭典》編委及主要撰稿人。己出版的專著有《陝西辛亥革命》(合著)、《愛國名將楊虎城》(合著)《延安與中國統一戰線》(合著)、《丘處機與龍門洞》(合著)等,在中國大陸及港、台地區發表文章二百多篇。論文曾多次獲獎,其中《孫中山稱讚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時期的井勿幕》獲1981年陝西省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簡論楊松軒先生與辛亥革命》獲陝西省政府頒發的1989——1992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82年4月3日《陝西日報》曾以《新秀破土,自學成材--青年張應超在史學研究中作出成績》為題予以報導,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同日在"新聞與報紙摘要"中廣播。本人簡歷及部分學術成果入選英文版《中國社會科學家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98年版)、《中國當代著作家大辭典》等大型辭書,有關論文入選《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跨世紀改革發展文獻》等大型社會科學學術成果彙編書籍。在大陸發表的論文有《會黨與陝西辛亥革命》、《黃興與陝西辛亥英豪》、《愛國老人于右任》。《陳其美革命活動述評》、《王重陽與全真的創立》、《馬丹陽與全真道》、《全真道與儒釋墨簡論》、《簡論丘處機傳道中對全真道發展的貢獻》《新世紀中發揚光大道教文化的思考》、《對大陸二十多年來道教文化研究的考察與探索》等二百餘篇,在香港與台灣地區發表的有《辛亥女傑盧慧卿》,《丘處機與全真道》、《明朝皇帝與道教》、《天人教與(天人哲學)研究》、《孫思邈與天人合一學說》,《道教與養生》等多篇。
1999年3月赴台灣出席"第二屆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並在台灣、香港進行了短期學術交流和訪問,同年11月再赴香港進行學術交流。2004年10月再赴台灣進行學術交流。

學術觀點

主要學術觀點:
1.通過對陝西辛亥革命的長期研究認為:1911年10月22日爆發的西安起義並迅速成功,在辛亥革命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使陝西成為全國回響武昌起義最早的二省之一,為我國北方各省樹立了榜樣。陝西起義牽制了大量清軍,使清王朝依靠北方進兵南方的夢想成為泡影,有力支援了南方新生的革命政權,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潰。
西安起義並迅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應是陝西同盟會革命志士的有力領導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但是,追根溯源,則與孫中山先生對陝西同盟會革命志士的指導和幫助有密切的關係。
2.在全真道研究中,通過對多方面的道教史料考察認為:王重陽對全真道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全真道並發現和培養了“全真七子”,作為全真道的奠基者,他是當之無愧的。馬丹陽是王重陽逝世後第二代掌教,他創建全真道祖庭,最早刊印王重陽著作,不負師托,培養丘處機,離陝西時把在祖庭弘教的重任委與丘處機,在全真道中起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丘處機的一生鞠躬盡瘁,千方百計弘揚全真道,使全真道在元代大興,並成為中國後世與天師道平分天下的道教兩大教派之一,其業績在在全真道歷史上,可謂首屈一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