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典藏全集--愛默森選集

張愛玲典藏全集--愛默森選集

《張愛玲典藏全集--愛默森選集》是2003年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愛玲。

基本介紹

  • 作者:張愛玲
  • 譯者:張愛玲
  • ISBN:9787806990407
  • 頁數:187
  • 定價:12.80
  •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10
  • 裝幀:平裝
  • 叢書:  張愛玲典藏全集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愛默森的寫作生活很長。但是在晚年他嘗到美國內戰時期的痛苦,內戰結束後不久,他就漸漸喪失了記憶力,思想也不能集中了。他在1882年逝世,有許多重要的遺作,經過整理後陸續出版。英國名作家麥修·亞諾德曾經說:在19世紀,沒有任何散文比愛默森的影響更大。本書各篇,是從馬克·范·道倫編輯的愛默森集中選擇出來的,共分“計畫”,“生活方式”,“詩”,“人物”,“書信”五章,每章前面都有節譯的“編輯者言”,以為介紹。

作者介紹

愛默森是19世紀文壇的巨人。他的作品不但在他的本土傳誦一時,成為美國的自由傳統的一部分,而且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文化遺產,融入我們不自覺的思想背景中。
愛默森的作品即使在今日看來,也仍舊沒有失去時效,這一點最使我們感到驚異。他又許多見解都適用於當前的政局,或是對於我們個人有切身之感。他不是單純的激進派,更不是單純的保守主義者;而同時他絕不是一個沖淡、中庸、妥協性的人。他又強烈的愛憎,對於現社會的罪惡感到極度憤怒,但是他相信過去是未來的母親,是未來的基礎;要改造必須先了解。而他深信改造應當從個人著手。
他並不希望有信徒,因為他的目的並非領導人們走向他,而是領導人們走向他們自己,發現他們自己。每一個人都是偉大的,每一個人都應當自己思想。他不信任團體,因為在團體中,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他抱有任何主義的話,那是一種健康的個人主義,以此為基礎,更近一層向上發展。
他是樂觀的,然而絕對不是一個專事空想的理想主義者。他愛事實——但是必須是“純粹的事實”。他對於法國名作家孟泰恩的喜愛,也是因為那偉大的懷疑者代表他的個性的另一面。
他的警句極多,大都是他在日記中幾十年來積蓄下來的,也有是從他的演講辭中摘出的。他的書像珊瑚一樣,在地底緩慢地形成。他自己的進展也非常遲緩,經過許多年的暗中摸索。他出身於清教徒氣息極濃的家庭,先代累世都是牧師,他早年也是講道的牧師,三十歲後方才改業,成為一個職業演說家,兼事寫作。那時候的美國正在成長中,所以他的國家觀念非常強烈。然而他並不是一個狹隘的“知識孤立主義者”,他主張充分吸收歐洲文化,然後忘記;古希臘與印度文化也給予他很大的影響。
他的詩名為文名所掩,但是他的詩也獨創一格,造詣極高。我們讀到他的情書與他追悼幼子的長詩,可以從他的私生活中看出他的為人。他對那夭折的孩子的感情,是超過了尋常的親子之愛,由於他對於一切青年的關懷,他對於未來的信念,與無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明白了這一層,我們可以更深地體驗到他的悲慟。
愛默森在1830年生於波士頓。他早年是一個嚴肅的青年。他的青春與他的天才一樣,都是晚熟的。他的姑媽瑪麗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他很受她的影響。無疑地,她對於他的成功有很大的幫助。
他自從在哈佛大學讀書的時候起,就開始寫他那部著名的日記,五十年如一日。記載的大都偏於理論方面。他在1892年第一次結婚,只記了短短的一行。在1835年第二次結婚——對象是麗蒂亞·傑克生——也只記了一行。
他三十歲那年,辭去了波士頓第二禮拜堂的牧師職位,隨即到歐洲旅行。他在蘇格蘭會見了卡萊爾。他發現了卡萊爾的天才,同時卡萊爾也發現了他的天才。這兩個人個性完全相反,然而建立了悠久的友誼,在四十年間繼續不斷地通著信。
回國後他在各地巡行演說。這種生活是艱苦的,因為當時的旅行設備相當簡陋,而且他也捨不得離開他的家庭。但是他相信這職業是有意義的,所以能夠有毅力繼續下去。
他的第一部書《大自然》在1836年出版,此後陸續有著作發表。他在1847年再度赴歐的時候,他的散文集已經馳名於大西洋東西岸。
愛默森的寫作生活很長。但是在晚年他嘗到美國內戰時期的痛苦,內戰結束後不久,他就漸漸喪失了記憶里,思想也不能集中了。他在1882年逝世,有許多重要的遺作,經過整理後陸續出版。英國名作家麥修·亞諾德曾經說:在19世紀,沒有任何散文比愛默森的影響更大。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演講
一、美國的學者
二、人――天生是改革者
三、保守黨第二章 生活
一、歷史 二、喜劇性
三、悲劇性
第三章 詩
一、問題
二、紫陀蘿花
三、為愛犧牲一切
四、悲歌
五、日子
六、斷片
第四章 人物
一、蒙泰恩――一個懷疑者
二、梭羅 三、卡萊爾
第五章 書信
一、寄麗蒂亞・傑克生
二、寄湯麥司・卡萊爾
三、寄瑪麗・穆地・愛默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