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31年,他參加了抗擊日寇的
長城戰役。東北淪陷,他隨部隊轉入關內,但抗擊日寇的滿腔決心卻一刻也沒有放棄。
1936年1月,張志毅考入南京炮校尉官訓練班,畢業後回部隊任副連長,經東北救亡總會
李華春介紹加入人民解放先鋒隊。同年12月12日,他參加了“
西安事變”。第二年,張志毅又先後參加了淮河戰役和
台兒莊戰役。
1938年7月,積極要求抗日的張志毅在進步人士的幫助下,參加了八路軍,同年10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輾轉來到了延安。張志毅首先當上了延安抗大代區隊長,並先後擔任
晉察冀軍區教育科參謀、炮兵組長、軍區炮兵獨立營營長、
延安炮兵學校訓練部部長等職。
在著名的
百團大戰中,他擔任炮兵組長參加了
井陘煤礦攻堅戰。擔任晉察冀軍區炮兵獨立營營長時,他率領部隊參加了上社、界安、
靈山、口頭、黨埠等諸多戰役,以及
東莊、
行唐等戰鬥。他首創了炮兵教導隊,參加了
南泥灣大生產活動,開荒生產,節衣縮食,受到
蕭克副司令員的高度評價,為鞏固和發展
晉察冀根據地,奪取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方參謀長,炮二團第一團長、旅長、四野炮縱副參謀長、特種兵司令部參謀處長、炮二師副師長、炮五師師長。先後參加並指揮了
四平、
城子街、
德惠、吉林、彰武、
遼陽、
鞍山等地區的戰役、戰鬥。遼瀋、
平津戰役時,他參加並指揮攻打了
義縣、
錦州、太原、
新鄉等戰鬥,在
遼瀋戰役中他首創並指揮了我軍歷史上百門以上群炮攻擊敵陣地的戰史。張志毅還參加了延安炮兵學校的組建工作,並擔任延安炮兵學校訓練部部長,親自編寫了我軍炮兵最早的訓練教程和條例,培養了大批的炮兵高級指揮幹部,1949年參加四野南下戰爭,一路至廣西,擔任第五師炮兵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志毅先後擔任
牡丹江炮兵第一訓練基地司令員、第四炮兵學校校長兼書記、中南軍區炮兵參謀長等職。1950年他再次肩負起改裝訓練赴朝炮兵20個團的重任。在抗法援越戰爭中,他擔任中國軍事顧問團炮兵顧問,為越南訓練了大批炮兵幹部。回國後,他歷任
廣州軍區炮兵副司令員,濟南軍區炮兵代司令員、副司令員、顧問。
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1997年逝世。
生平事跡
抗日報國 投身革命
1926年,張志毅考入了當時赫赫有名的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七期,後攻讀炮兵科,同期的同學有
李兆麟、
蕭軍、
王再天等人。王再天回憶說,1931年,張志毅參加了抗擊日寇的
長城戰役。東北淪陷後,他隨部隊轉入關內,但抗擊日寇的滿腔報國決心一刻也沒有改變。1936年,張志毅進入南京炮校尉官訓練班,畢業後任副連長。第二年,張志毅又先後參加了淮河戰役和
台兒莊戰役。1938年7月,在進步人士的幫助下,一心抗日的張志毅投奔了八路軍,同年10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輾轉到了延安,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大畢業後,他用他的知識、青春和熱血參與組建人民炮兵工作。炮兵部隊最早的訓練教程和條例就是他親手編寫的。張志毅還翻譯了日本炮兵操典。
抗大畢業後,張志毅先後擔任
晉察冀軍區教育科參謀、炮兵組長、軍區炮兵獨立營營長、
延安炮兵學校訓練部部長等職。在著名的
百團大戰中,他擔任炮兵組長,和戰友們一道打響了
井陘煤礦攻堅戰。擔任晉察冀軍區炮兵獨立營營長時,他率領部隊參加了上社、界安、
靈山等諸多戰役以及
東莊、
行唐等戰鬥。因指揮果斷,戰術靈活,張志毅多次受到
聶榮臻司令員、
唐延傑參謀長的表揚。為了發展、壯大炮兵部隊,在聶司令、唐參謀長的支持下,在艱苦的環境中,炮兵獨立營首創了教導隊,為革命培養了一批炮兵指揮幹部,積蓄了一批炮兵骨幹力量。1944年,張志毅率晉察冀軍區炮兵獨立營到延安,組建延安炮兵學校,他擔任學校的訓練部部長兼一大隊大隊長。
解放戰場 破敵攻堅
張志毅之子
張欣介紹說,戰爭時期是張志毅在軍事上最輝煌的一個時期,那時全軍炮兵都稱他為“炮兵鼻祖”。還是在1945年,中央決定將延安炮兵學校開赴東北戰場。張志毅的任務是帶領一批幹部和知名人士先期去東北,到東北後收繳敵人遺留的軍用物資,為炮校進入東北後編成炮兵部隊做前期準備。
曾任第四野戰軍後勤政委的陳淦在《遼瀋決戰回憶錄》中寫道,1945年9月,張志毅帶隊到達瀋陽。一到東北,他便奔走各地,與各階層人物接觸了解情況,把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充分分析後向上級做詳細匯報,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炮校全體幹部、學員分散到東北各地,收集敵人散落在各地、被破壞的裝備;儘快建立自己的兵工廠,修理、改造、維護收集起來的各種火炮和裝備。根據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中央決定成立東北民主聯軍後方司令部,
朱瑞任司令員,
吳溉之任政委,張志毅任參謀長。民主聯軍後方司令部的主要任務是籌備軍用物資,建立兵工廠,組織後方生產。後方司令部還用修理和改造好的火炮裝備新成立的炮兵部隊。由於當時懂炮的幹部很少,張志毅主動要求到下面兼職。
當年的炮校學員杜長青曾回憶,針對當時幹部戰士素質跟不上,很多武器都沒有使用過,而作戰任務又很急迫的情況,張志毅與教練員們琢磨出個“應急訓練法”。即專業的、本職的、作戰最需要的課程先學,其他課程後學,或者有時間再學。按照這個原則,連長學射擊指揮,副連長擔任發射陣地指揮,學習陣地指揮、偵察、計算,炮手分工做什麼就學什麼。這樣,大家各司其職,很快就學會了本職作戰需要的技術。這樣,他們把從大山里收集到的日軍遺棄的大炮,修理好發到部隊,按上面的方法,每人各學一手,不到一個月,部隊就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這一訓練方法,在我軍抗美援朝期間,也發揮了重大作用。
曾為炮校學員的杜子順也講過,1947年2月22日,炮兵部隊奉命配合東北野戰軍六縱十七師殲滅
城子街守敵。在戰鬥過程中,通過集中火力,實施主要突擊,炮兵部隊破壞了敵方十多個地堡,及時支援了步兵的進攻,結果全殲城子街守敵。事後,步兵齊贊,張志毅的炮兵打得好。
“選準突破口,集中使用火炮,以強大的火力密度及時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戰”,這是張志毅在解放戰爭中經過多次實戰總結出的炮兵作戰方法,這套辦法在隨後的多次重大戰役中屢試不爽。
如,1948年
遼瀋戰役的關鍵一役———
錦州攻堅和
塔山阻擊戰中,我東北野戰軍以600門火炮(9倍於守軍的數量),支援步兵順利完成攻堅任務。而在破解國民黨軍在塔山實施的“立體攻擊”中,我軍首次與敵進行了炮戰。在攻打天津戰役中,解放軍又以10倍於國民黨軍的1230門火炮,為攻克天津立下頭功。
平津戰役勝利後,張志毅還參加了指揮解放太原、
新鄉的戰鬥。
建國後,張志毅任東北軍區炮兵參謀長、中南軍區炮兵參謀長兼任牡丹江炮兵第一訓練基地司令員和鄭州第四炮兵學校校長、書記。1950年,他肩負起炮兵赴朝作戰改裝訓練的任務,先後改裝了二十多個團,為抗美援朝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組建了廣州軍區炮兵部隊並擔任
廣州軍區炮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後任濟南軍區炮兵代司令員、副司令員、顧問。1964年,張志毅晉升為少將。
如今,炮兵已經成為我軍陸軍最大的技術兵種,承擔陸軍主要火力支援和火力打擊的重任。回首我軍炮兵的發展歷程,張志毅為炮兵建設嘔心瀝血,功不可沒。
嚴於律己 光明磊落
生活在台安縣的
張顯明是張志毅將軍的本家孫子,他稱張志毅為五爺。 他回憶道:“聽我父親講,
五爺參加革命後,僅回過兩次家。第一次是上世紀50年代初抗美援朝時。當時,他穿著一身軍裝,腳蹬大馬靴,乘坐一輛中吉普,帶著司機和警衛員回到家鄉。那個精神勁兒就甭提了。回老家後,五爺給親戚家一家一包餅乾,並將家族裡6個年滿17歲的男孩子全帶走當兵去了。他說,是男人就該保家衛國。”
“後來,五爺又陸續當上了更大的官。五爺特別講黨性,有幾次,家族裡有親戚去找他‘走後門’,每次五爺都好吃好喝好招待,但就是‘走後門’不行。逼急了,五爺就板著臉講,共產黨工作普天下都一樣,不能一人當官,全家受益。”
張顯明說。
張欣說,
十年浩劫期間,張志毅受到迫害,被強加了許多莫須有的罪名,蒙受了不白之冤。但在逆境中,他始終保持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光明磊落,胸懷坦蕩,不屈不撓。那時候,時任五機部副部長的朱光已被打倒,因病在
北京醫院走廊里掛滴流,正巧張志毅出差到北京去看他。看到此景,張志毅二話沒說,就把身上所有的錢及糧票都掏給了他。朱光每提起這件事,就感慨萬千:“那時他也在挨整,但他不怕,還幫助別人。”1981年8月,張志毅離休了,但他仍然牽掛著我軍炮兵的建設事業,常常伏案疾書,多次提出自己的見解,表現出一個老黨員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炮兵事業的摯愛和無私奉獻。
1998年3月31日,張志毅與世長辭。後人按照他的遺願,將他安葬在
台安縣烈士陵園。
人物評價
不計名利
張志毅是個有文化有理想的人,是在國民黨軍隊也能飛黃騰達的人,但他卻自覺地選擇了革命。——鄧中國,曾任瀋陽軍區炮兵靶場場長
忠誠敬業
張志毅在延安抗大與炮兵教員的
鄭新潮共同探討教研,編寫教程。後共同潛心組建延安炮校,張志毅任訓練部長,白手起家,創造條件培養了一千多名學員。1945年9月出延安,同路東渡黃河,赴東北戰場,延安炮校後改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炮校、東北民主聯軍炮校,朱瑞炮校等。1947年鄭新潮說在牡丹江畔收繳大量火炮,曾與張志毅整修火炮,他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對軍事潛心敬業。
家庭成員
兒,
張德江,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女,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