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龍(革命烈士)

張德龍,1937年9月29日生於湖南芷江縣麻纓塘鄉白溪坪村一個窮苦農民家庭。他年幼時失去了雙親,跟隨叔父租種地主的田地為生,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德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芷江縣
  • 出生日期:1937
  • 逝世日期:1965
  • 信仰:中國共產黨
1949年芷江解放時,張德龍已是高小學生。他一面念書,一邊擔任兒童團的隊長,組織兒童參加一些宣傳工作。1952年他芷江簡師念書。三年寒窗苦讀,1955年,他以優良的成績畢業。畢業後,他積極回響黨的號召,主動申請到最邊遠、最艱苦的地方去工作。7月,年僅17歲的張德龍終於踏上了去通道侗族自治縣工作的征途。
開始,張德龍任國小教員,後調任金殿完小副校長。這裡是侗族聚居區,他為了克服不懂侗語的困難,虛心向侗族老師學習,向他自己的學生學習。備課時他常把侗語寫到備課本上,力爭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課餘他常給學生補課,或是下村訪問,向學生家長徵求意見。1958年9月18日,張德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久,張德龍調任縣報編輯、廣播站副站長。1961年調到縣委辦工作後,他用三年時間通讀了《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寫了20多本日記、筆記和學習心得。他工資不高,買書最多,在全縣幹部中傳為佳話。他曾經這樣說過:“只要黨和人民民眾需要的時候,我張德龍毫不猶豫地貢獻自己的一切,直至自己的寶貴生命。只要為人民的利益,民族的興旺,人類的共產主義事業,就是流血犧牲,砍掉腦袋,我張德龍也在九泉之下大笑。”
1963年5月3日,通道縣城郊雙江公社寨上大隊發生了火災,火勢將很快波及到汽車站的油庫。一旦油庫著火,將會給縣城及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在這緊急時刻,張德龍組織人員,冒著濃煙烈火,帶頭直衝火場,奮力撲救,直至大火熄滅,保住了油庫。他對人民民眾非常關心和愛護,在農村工作期間,他與人民民眾打成一片,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辦民眾所需。只要有時間,他就幫助住戶砍柴,擔水做飯。在地舊坪公社木楠屯大隊第一生產隊工作時,因大風暴將住戶孫之白的房頂颳走,他及時組織工作組同志幫助將房屋修好。
1964年7月11日,通道縣菁蕪洲公社菁蕪洲大隊一農戶家中起火。正在這裡工作的張德龍聞訊後,同工作組同志一道,急奔現場,破門而入,救出兩個被燒傷的小孩,並及時送往縣人民醫院治療,救活了垂危的小孩。
張德龍始終保持著農民子弟本色,以勤勞為榮,以儉樸為樂。無論在機關或是下鄉辦點,都經常堅持參加集體勞動。但不但自己積極參加,每次妻子來看望他時,都要帶妻子去參加集體生產勞動。1963年5月,他跟著縣委領導在地陽坪公社黃芒大隊辦點時,一住就是兩個月,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和農民一起下地,耕田,從不抱怨苦和累。
參加工作十多年,張德龍蓋的被子仍是學生時期蓋過的。衣服還有學生時代穿過的,補補穿穿。妻子來看望他時,問他為什麼不添新衣褲。他告訴妻子:“穿得好頂得什麼,不要過於講究穿著,應該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學習上,爭取進步。要多與人家比思想,比工作,比貢獻,千萬不能比吃穿、玩樂。”妻子為表達縫補衣服的感受,曾留詩一首:“臨別殷勤補,親人破舊衣,儉樸為榮樂,心堅志不移。”他每月工資有38元,稍節省一點添件衣服是沒問題的,但他考慮到要負擔愛人上大學,還要買書訂報,自己生活上能省就省,過得去就行了。
張德龍不僅自己生活儉樸,同時,盡力做到為公家節約開支。在報社和縣委辦工作期間,除了正式撰寫的材料用稿紙外,日常的記錄,打草稿,經常是一張紙寫了正面寫反面。平時有空,就翻制舊信封,以備發公文之用。1964年秋,張德龍抽調去黔陽地區社教工作隊,分配在黔陽縣鐵山公社小溪大隊工作組。他看到軍屬向為功獨戶住在距生產隊25公里的高山上,給生產、生活和相互交往帶來諸多不便,於是,多次與工作組的同志和大隊幹部商量,同時組織發動民眾,將向為功的房屋從山上搬到山下,使向為功一家幾十年想解決而無力解決的困難得到解決。1965年3月12日,社教工作點黔陽縣鐵山公社雪峰山發生森林火災。張德龍剛從縣裡開會回來,來不及放下行李,就和同志們一道直奔雪峰山。在他的指揮下,共撲滅火線三公里。1965年5月13日,鐵山公社境內普降暴雨,山洪暴發,洪水吞卷了大量的農田和木材,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在那萬分危急的時刻,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搶救木材,保護人民的財產就是命令,張德龍衝鋒在前,下河搶救木材,在與洪水搏鬥中被洪魔吞沒,獻出了年僅28歲的生命。
黨和人民對張德龍的英雄行為給予高度評價。1965年10月27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他為革命烈士。1965年11月6日,中共湖南省委授予他“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