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復隆

張復隆(1901.7-1969.9),原姓闕,參加革命後改姓張,福建省永定縣湖雷鄉增瑞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復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永定縣
  • 出生日期:1901.7
  • 逝世日期:1969.9
  • 參加革命於:1928年
人物簡介,生平事跡,

人物簡介

1928年參加革命,194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永定金豐暴動,1929年春隨紅軍游擊隊改編為閩西紅軍,先後任閩西紅軍青年團、明光獨立團、永定獨立團戰士、班長,轉戰閩西各地,參加了粉碎國民黨軍對蘇區的“圍剿”作戰。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的主力紅軍長征北上後,隨明光獨立團留在閩西,參加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隨部改編為新四軍北上抗日,歷任新四軍二支隊三團班長、排長、連長等,參加了開闢蘇皖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戰役戰鬥和黃橋戰役等。1944年後,歷任新四軍一師供給部管理員,被服總廠警衛連連長,華東野戰軍後勤部被服總廠收發組組長,後勤兵團被服倉庫主任,華東海軍彈藥總庫主任,廈門炮彈倉庫主任等職。
全國解放後,於1953年3月轉業地方,任上杭縣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任中共武平縣委常委兼武平縣副縣長。

生平事跡

張復隆,原姓闕,參加革命後改姓張。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出生於永定縣湖雷鄉增瑞村的一個貧苦農家。兄弟三人,他居長。復隆早年喪父,由祖父撫育成人。因家窮僅上一年私塾就在家牧牛幫乾農活。16歲到縣城當刨煙學徒。次年回本村菸絲廠當工人。
1928年共產黨人張鼎丞在金豐發動農民暴動,湖雷鄉成立蘇維埃政府,復隆參加了游擊隊,在本鄉開展打土豪、廢租廢債、分田分地鬥爭。1929年春天,游擊隊改編為閩西紅軍。復隆先後為閩西紅軍青年團、明光團、永定獨立團的戰士、班長,轉戰閩西各地,參加了粉碎國民黨軍對蘇區的“圍剿”戰鬥。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離開中央蘇區進行長征後,復隆所在的光明獨立團,在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同志領導下留在閩西堅持游擊戰爭。儘管國民黨軍和當地民團對游擊隊進行三番五次的“清剿”,並採取“移民並村”、“聯保連坐”、“計口購糧”等非常措施,企圖把游擊隊消滅掉,游擊隊處境困難,生活艱苦。復隆堅貞不渝,毫不動搖。
1937年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出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1938年閩西遊擊隊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復隆隨支隊從龍巖白土出發開赴抗日前線,轉戰蘇、皖等地抗日戰場。先後參加過淮南、魯東、蘇中、黃橋、草店、安風、銅山、鄂川等主要戰鬥。這時復隆已升任排長。他作戰勇敢,先後負傷三次。在1940年的蘇南銅山戰鬥和蘇北草店戰鬥中,榮立三等功一次,受登報表揚一次。
194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身體負傷,不再適合留在前線戰鬥部隊,復隆於1944年調至後勤機關工作。歷任新四軍一師供給部管理員,被服總廠警衛連連長,華東野戰軍後勤被服總廠收發組組長,後勤兵團被服倉庫主任,華東海軍彈藥總庫主任,廈門炮彈倉庫主任等職。他服從組織分配,不管調到那裡,都積極工作。
1947年5月在華東後勤被服總廠工作時,又榮立戰勤二等功一次。
1953年3月轉業地方工作,任上杭縣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副主任。
1956年調任武平縣副縣長、中共武平縣委常委。在任期間,他繼續保持部隊艱苦奮鬥作風,工作積極負責,作風正派,堅持原則,敢於向損害人民利益的不良思想行為開展批評。
1958年大煉鋼鐵,正值秋收季節,復隆下到凹杭,發現該村既無鐵沙又無木炭,秋收季節迫人,因此他從實際出發,停止建高爐,將煉鋼鐵勞力轉移到秋收。他還對推廣插秧“越密越好”和虛報糧食產量的做法提出批評。因此在1959年“反右傾”中,受到批判鬥爭,下放東留公社蘇湖大隊勞動。因他多次負傷,身體衰弱,且年近花甲,無法堅持農村勞動,於1960年申請退休。1961年得到甄別糾正。
復隆45歲才結婚,退休時7個兒女還在念書,愛人沒有工作,一家9口人生活全靠他一個人的退休工資維持,儘管困難很大,但他經常教育家屬說:“現在國家還不富裕,我們不能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物,要靠自己克服困難”。張復隆1969年9月病逝於武平,享年68歲。
1981年,武平縣委對他在“反右傾”中所受的處理,給予徹底平反糾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