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後覺

張後覺(1503—1580)明學官。字志仁,號弘山,山東茌平縣城北張樓村人。曾任華陰教諭。早年受業於顏中溪、徐波石。後以取友未廣,北走京師,南遊江左,務以親賢講學為事。 鄒善、羅汝芳官東郡,曾為其建願學、見大兩書院作為講席。學者稱弘山先 生。學宗王守仁“良知”說,認為“良即是知,知即是良,良外無知,知外 無良”(《明儒學案·北方王門學案》)。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後覺
  • 所處時代:明
  • 出生時間:1503
  • 去世時間:1580
《明史》卷283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記載:
張後覺,字志仁,茌平人。父文祥,由鄉舉官廣昌知縣。後覺生有異質,事親考,居喪哀毀,三年不御內。早歲,聞良知之說於縣教諭顏鑰,遂精思力踐,偕同志講習。已而貴溪徐樾以王守仁再傳弟子來為參政,後覺率同志往師之,學益有聞。久之,以歲貢生授華陰訓導,會地大震,人多傾壓死,上官令署縣事,救災扶傷,人胥悅服。及致仕歸,士民泣送載道。
東昌知府羅汝芳、提學副使鄒善皆宗守仁學,與後覺同志。善為建願學書院,俾六郡士師事焉。汝芳亦建見泰書院,時相討論。猶以取友未廣,北走京師,南遊江左,務以親賢講學為事,門弟子日益進。凡吏於其土及道經茌平者,莫不造廬問業。巡撫李世達兩詣山居,病不能為禮,乃促席劇談,飽蔬食而去。平生不作詩,不談禪,不事著述,行孚遠近,學者稱之為弘山先生。年七十六,以萬曆六年卒。
其門人,孟秋、趙維新最著。秋,自有傳。維新,亦茌平人,年二十,聞後覺講良知之學。遂師事之。次其問答語,為《弘山教言》。性純孝,居喪,五味不入口,柴毀骨立,杖而後起。鄉人慾舉其孝行,力辭之。喪偶,五十年不再娶。嘗築垣得金一篋,工人持之去,維新不問。家貧,或并日而食,超然自得。亦以歲貢生為長山訓導,年九十二,無疾而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