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青藝術館藏品集

張彥青藝術館藏品集

《張彥青藝術館藏品集》是 2006年10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彥青。本書主要講述了張彥青藝術館的建立充分說明了臨清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對文化工作發展的重視和對老藝術家的深情厚愛,是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又一重大體現。

基本介紹

  • 書名:張彥青藝術館藏品集
  • 頁數:  136頁
  • 裝幀:精裝 
  • 開本:8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0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7208065683
條形碼: 9787208065680
尺寸: 39 x 27.5 x 3 cm
重量: 2.6 Kg

作者簡介

張彥青,原名煥,字劍進,號無慍齋主。現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省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書院顧問、山東省老年書畫研究館會長,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也是一位頗具名望的革命志士。
張彥青1918年12月生於山東省臨清縣大辛莊鎮近古村。1943年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1946年又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專業。先後從師於臧克家、陳少梅、溥雪齋、汪慎生、陳緣督、啟功、徐悲鴻、黃君璧、傅抱石、謝稚柳諸大師。尤其可貴的是,他的畫作“師古人之心,不師古人之跡”,雖人手於傳統,但並未落前人窠臼,而是通過長期實踐,深入生活,揣摩體悟,探索出一條與自然、社會共生共映,而又拓新風的繪畫之路。
張彥青一生經歷曲折多舛、坎坷崢嶸。命運隨著時局的動盪起落浮沉,但他追尋革命真理、追尋藝術之心始終不渝,他的前半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大潮中;然而他痴藝之心從未泯滅和鬆懈,在鬥爭環境和革命工作的夾縫中無鞭自奮,刻木成舟。他先後從事國畫藝術已60餘年,懷著對祖國的一腔熱愛,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為錦繡中華揮毫潑墨,創作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為祖國的大好山河立傳。他博覽群書,行逾萬里,畫意傳神,言之有物,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鑲嵌在時代的箭鏃上,放射出璀燦的輝彩。所作巨幅氣勢磅礴,小幀亦莫不咫尺千里,淋漓有致。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作品為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張彥青國畫選》、《山東革命紀念地畫冊》、《張彥青山水寫生集》、《中國當代藝術家畫庫張彥青集》。被收入英國劍橋大學編纂的《世界名人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目錄

序一
序二
張彥青藝術簡歷
紅葉題詩
重慶市郊鄉村
重慶盤溪紀實
延安大橋寫真
延安楊家嶺
延安(水彩)
西安大雁塔
春夏秋冬(春夏)
春夏秋冬(秋冬)
打得太好了
戰鬥在敵占區
歸牧
采菱老叟
抗日時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駐地沂水王莊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水彩)
泰山五大夫松
海山映輝
霜晨
雨霽
黃山寫生
膠州灣一角
魯北之秋
泰山天燭峰
中天一柱
建設中的勝利油田
戰鬥在越南
富春木排
泰山六聯屏
泰山斗母宮
蓬萊漁汛
孟良崮
臨沂烈士公園
深山隱旌
革命舊址石灣子村
看萬山紅遍
匡廬飛瀑
革命舊址沂水織女洞
酆都臨江圖
夔門天下雄
徂徠山貴人峰
革命舊址南北岱崮
抗戰遺址陸房
馬鞍山戰鬥舊址
桃花源里可耕田
改天換地
農林牧全面發展
孔林享殿
地雷戰舊址海陽趙疃
臨西縣抗戰時期烈士墓
威海陶家夼
勝利油田初建
雷神廟戰鬥舊址
何萬祥烈士犧牲紀念地
旅行資丘所見
山水
山水
秋意
佛峪勝境
大寧河一景
天子山奇觀
武當金童玉女峰
遙望武當
徂徠勝境
灕江奇姿
小三峽景色
嶗山寫真
大寧河滴翠峽
清江漁歌序
序二
張彥青藝術簡歷
紅葉題詩
重慶市郊鄉村
重慶盤溪紀實
延安大橋寫真
延安楊家嶺
延安(水彩)
西安大雁塔
春夏秋冬(春夏)
春夏秋冬(秋冬)
打得太好了
戰鬥在敵占區
歸牧
采菱老叟
抗日時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駐地沂水王莊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水彩)
泰山五大夫松
海山映輝
霜晨
雨霽
黃山寫生
膠州灣一角
魯北之秋
泰山天燭峰
中天一柱
建設中的勝利油田
戰鬥在越南
富春木排
泰山六聯屏
泰山斗母宮
蓬萊漁汛
孟良崮
臨沂烈士公園
深山隱旌
革命舊址石灣子村
看萬山紅遍
匡廬飛瀑
革命舊址沂水織女洞
酆都臨江圖
夔門天下雄
徂徠山貴人峰
革命舊址南北岱崮
抗戰遺址陸房
馬鞍山戰鬥舊址
桃花源里可耕田
改天換地
農林牧全面發展
孔林享殿
地雷戰舊址海陽趙疃
臨西縣抗戰時期烈士墓
威海陶家夼
勝利油田初建
雷神廟戰鬥舊址
何萬祥烈士犧牲紀念地
旅行資丘所見
山水
山水
秋意
佛峪勝境
大寧河一景
天子山奇觀
武當金童玉女峰
遙望武當
徂徠勝境
灕江奇姿
小三峽景色
嶗山寫真
大寧河滴翠峽
清江漁歌
清江蕩舟
清江浮翠
輕舟已過萬重山
壯哉三峽
嘉陵山水
嘉陵江一景
嘉陵綺姿
巫山煙雲
峽江奇姿
蜀道今不難矣
神女應無恙
雁盪山雪洞
巫溪行舟圖
金山晨靄
黃山晴嵐
黃山天門坎
黃山積翠
九華凝翠
雁盪雨後
秦嶺之上有人家
土家晨曲
花卉
茹素可延年
花卉
富春江上
野渡無人舟自橫
興山雨後
遙望金山寺
蜀江紀行
雁盪天冠峰
湘西紀實
沅江岸邊多綺景
台灣大魯峽谷
台灣日月潭
台東海濱
山村野趣
深山遊蹤
峽谷帆影
湖北資丘一景
花卉
花卉
溪山行舟
太湖小景
武當山居
太湖扁舟
大寧河上
出峽圖
天山深處有人家
壯志凌雲過天山
灕江風光
桂林山水
陽朔風景
澎湖七美人冢
湖上帆影移
夕陽山外山
送別
江畔漁歌
張彥青珍藏文玩
張彥青藝術活動年表
八十不老山水翁
後記

序言


臨清位於冀魯交界、衛運河畔、地處黃河沖積平原、西隔運河與河北省臨西縣相望。臨清地理位置優越,從古到今一直是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的一個重要樞紐地。臨清從歷史上就崇尚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因這塊古老的文化發源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音樂家、語言學家、史學家、學者和書畫家,還有民族英雄及抗日將領等,特別是近年來更是人才輩出。如張彥青先生,出生在臨清近古村,青年時期就讀於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科和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陳少梅、徐悲鴻、傅抱石等名家學習繪畫,1944年參加了重慶中共《新華日報》社領導的首批沙坪壩學生讀書會,秘密做學生運動工作,1947年在有地下黨活動的湖北雞公山中學任教,並參加中共中原局武漢城工部工作,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政治部宣傳隊任職,後在湖南省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擔任幹事、教研室主任,曾主編部隊《生活畫報》,1953年轉業回山東擔任山東省博物館館員,後又在山東藝術學院任教授兼書畫教研室主任。張老無論在部隊還是在地方工作,幾十年從沒放下畫筆,他為了創作更多更好的國畫作品,曾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創作出了很多精品,並多次在國內外展出。

後記

2006年初春,乍暖還寒,張彥青藝術館奠基儀式在臨清大眾公園舉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八十八歲高齡的張彥青先生滿頭華發,精神矍鑠,謝絕了別人的攙扶,在儀式現場與鄉親們嘮起了家常。先生妙語連珠、詼諧幽默,幾句家常話、幾聲問候語,濃濃的鄉情便盈滿了人們的心懷。
先生的故鄉臨清,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工商重鎮、文化名城。豐厚的運河文化底蘊,是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京杭大運河穿城蜿蜒而過,她遺贈給臨清人眾多的文物古蹟,也滋養了數不盡的文豪武將。臨清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五處,舍利寶塔、清真寺、鰲頭磯、鈔關遺址等都飽經歷史的滄桑,孕育著臨清的燦爛與輝煌。這裡是武訓興學所在地、金瓶梅故事背景地、山東快書發祥地,是著名的書畫之鄉、京劇之鄉、武術之鄉。民族英雄張自忠、學界泰斗季羨林、國畫大師張彥青等都是臨清人的驕傲。
先生1918年生於臨清大辛莊辦事處近古村。30年代中期畢業於省立臨清中學。先生一生經歷曲折多舛、坎坷崢嶸,命運隨著時局的動盪起落浮沉,但他追尋真理、追尋正義、追尋藝術之心始終不渝。從事美術事業60餘年來,他潛心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美術的史論和技法,畫意傳神、言之有物。在與先生多次交流中,他時常提及自己履歷祖國名山大川的感悟。行程逾萬里,素稿盈箱篋,正是這種寄情山水的豪邁與灑脫,使其畫面構思意境清新致遠,不落尋常蹊徑,筆墨技巧粗獷中見細膩、狂放中見精緻,虛實之間,知白守黑,別有意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想,這也大概是先生國畫創作藝術不斷升華的源泉吧
最近幾年,因為工作的原因,與先生接近的機會漸多,特別是去年以來,因為家鄉準備為先生建一個藝術館,其中諸多事宜需要向先生請教,因此也“走”得更近了,其間也更加身感心悟了先生的高尚品格。在先生家裡,先生聊的最多的不是自己的坎坷經歷,而是濃濃的鄉情。幾十年來,先生雖身離故土,但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綿綿故土,無時無刻不令先生魂牽夢繞。他始終關注著家鄉的建設發展,故鄉的點滴變化都讓先生激動不已。先生生活儉僕,卻幾次為家鄉學校捐款捐書,出資為家鄉的孩子們建起了圖書室。去年,先生又決定將自己一生的創作精品和多年收藏的藝術品無償捐獻給家鄉。聞得這一喜訊,家鄉人民倍受鼓舞,臨清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捐贈有關事宜,決定劃撥專款建設張彥青藝術館,永久保存收藏先生的藝術珍品,使其能夠傳承子孫教育後人。其間,因為藝術館建築風格、式樣以及展覽內容等諸多問題,我多次到濟南先生家中,先生總是心神惴惴不安,仿佛感覺為家鄉添了不少麻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