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建剛,男,漢族,河南省固始縣城關鎮人。1962年10月出生,1981年10月入伍,198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6集團軍第13偵察大隊三連副連長(原陸軍47師偵察連組建,偵查大隊即為
中國特種兵前身),開赴南疆參加輪戰。1988年9月在
老山前線率部執行偵查抓俘任務時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6歲。後來在其骨灰中發現了106塊彈片,成都軍區追授張建剛“偵查英雄“稱號。1989年4月1日固始縣縣委、縣政府發出《關於向“偵查英雄”張建剛烈士習的決定》。
人物事跡
1979年,他在農村讀完了國小和三年國中後,以鄉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固始高中。1981年10月,冬季徵兵開始,張建剛報名應徵,走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軍營。
到了部隊,他被分配到偵察連。偵察連訓練異常艱苦,身上經常被摔得青一塊、紫一塊,但他咬緊牙關,從不叫苦。入伍僅一年,就成了一名優秀的偵察兵。1983年初,集團軍在瀋陽舉行大比武,他獲得了偵察技術表演第一名,榮立了三等功。1983年11月,張建剛升任班長。
1985年8月,張建剛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部隊把他送到大連偵察幹部培訓班學習。半年後結業回部隊被提拔為排長。
在排長的崗位上,張建剛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部隊晚上查鋪用的手電筒電池用完了,他自己拿錢買來換上,戰友們問他,他只笑笑說:“為一點錢找連隊報銷,太麻煩。”而他的家庭那時仍十分困難,父親快60歲了,積勞成疾,經常吐血,還在拉架子車,家裡也希望他能在經濟上給些幫助,補貼家用。
他對士兵像對自己的兄弟一樣,同去部隊的一位戰友不習慣東北的寒冷天氣,他每天堅持給這位戰友焐熱被子,並逗笑說:“我身體壯,熱量大得像火炕,焐熱了被子一夜都不會涼。”在排長的崗位上,由於他工作出色,1987年6月,被提升為副連長。
這年春節前夕,按照規定張建剛回到了闊別兩年的家鄉探親。可剛剛到家兩天就接到了部隊發來的緊急集訓電報。張建剛告別父母及親友,火速趕到部隊。
1988年5月,部隊進入雲南戰區。在部隊執行偵察中,張建剛總把自己隨身攜帶的水和乾糧節省下來,讓給急需的戰士。在部隊駐守的邊境附近,敵軍布下了一片片雷區,而每一次偵察行動中,他也總是走在偵察部隊的最前列,把踩雷的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戰友。6月里,一天外出偵察,前方的山上出現了敵軍,眼前又是一片開闊地,不便隱蔽行動,一位戰友提槍就要往前沖,張建剛伸手一把拽住他,高聲說:“前面危險,你們掩護,我上。”便一個人匍匐前進一公里,潛伏觀察了四個多小時。8月,部隊在一地區偵察,工兵班因山高坡陡、灌木茂密,無法探雷,他說:“你們靠後,我先走。”又是第一個爬上去。然後扯開荊棘,扭斷樹枝,一點一點開出一條通道。張建剛在前線四個多月,進入戰區執行作戰任務68次,每一次他都能帶領戰士們安全返回,並出色地完成了偵察任務。
戰區艱苦的條件,使張建剛的痔瘡經常發作、便血。一次執行任務時,氣溫高達40°C,連續兩天潛伏,他的痔瘡嚴重惡化,血水摻著汗水浸透了衣褲,疼痛難忍。戰士們要背他回來,但他笑著說:“我這么大的個頭,你們哪一個也只背起一半。”說笑中,他咬牙艱難地走回了營地。首長知道後,強行把他送到醫院,然而第二天他又偷偷跑回了連隊。他找到大隊長馬振烈請求說:“大隊長,我的病早一天治,晚一天治都能治好,但打仗,錯過一次,就再也找不回來了。等打完了這一仗,你不催,我也去把病治好。”
1988年9月上旬,部隊要執行一項捕俘任務。9月14日下午,張建剛帶領捕俘小組的四名戰士出發。這是一次較大規模的深入敵後的捕俘行動,有近20個捕俘小組執行捕俘任務。張建剛帶領的捕俘組的路線地形十分險要,要翻過一個山頭,潛出兩公里,其中還要穿過一處敵軍的雷區和火力控制區,前進十分艱難。張建剛始終走在隊伍的前面,開闢通道,處理路障,排除險情。
1988年9月15日凌晨6點,張建剛帶領捕俘小組逼近了敵軍的駐兵棚,周圍的一切景物仍朦朦朧朧。這時,捕俘小組看見有三名敵軍走出駐兵棚,進入捕俘組潛伏區。張建剛敏捷做了個手勢,他和兩名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三名敵軍撲倒在草叢中。這時,意外發生了,一名被俘的大個頭敵軍在拚命的掙扎中掙脫了我一名捕俘戰士的控制,驚慌地喊叫起來。他的喊叫聲驚動了駐兵棚里的敵軍,棚內的敵軍紛紛沖了出來。張建剛見狀押著敵軍俘虜占領了一處有利地形,扣動扳機,一梭子子彈掃出去,擊斃了兩名敵軍。他大聲喝道:“同志們快撤,我掩護!”在他的掩護下,捕俘小組押解著俘虜邊射擊邊往回撤。因該地林密草深,撤著撤著捕俘組的一名戰士不見了,張建剛馬上命令停止回撤。他隻身返回接應戰友。
樹林裡的敵軍越來越多,槍聲噼噼啪啪打個不停,子彈嗖嗖地從身邊飛過。張建剛剛接回了掉隊的戰友。這時,樹後的敵軍突然向捕俘組投來一枚加重手雷,落在捕俘組戰士周東寧、鄒國民、金永春身旁。在千鈞一髮之際,張建剛大喝一聲:“快臥倒!”隨之一個箭步衝上前去,飛起右腳踢向手雷。轟的一聲巨響,手雷在剎那間爆炸了,三名戰士脫險了,張建剛卻被炸成重傷。此刻,又有30多名敵軍衝上來,被炸斷右腳和炸傷身體右側的張建剛仍忍著劇痛指揮捕俘組戰士與敵作戰,戰友們交替掩護,匍匐撤退。戰友們不顧張建剛的反對,輪流背起他,邊打邊撤。回撤的路崎嶇不平,每回撤一步都要付出代價。傷痛使張建剛幾次昏迷過去,甦醒後,他仍然強打精神,安慰戰友們:“大家別傷心,我們不是約好一塊回連里嗎?”
1988年9月15日下午3時50分,在返回營地途中,張建剛終因傷勢過重,流血過多,永遠離開了戰友們,年僅27歲。張建剛犧牲後,人們從火化的骨灰中發現了706塊彈片殘渣;在清理他的遺物中,找到一封未曾寄出的給父母的信,信中有一段這樣的遺言:
“如果我在戰鬥中‘光榮’了,從我所得的撫恤金中拿出200元,給連隊作行管獎勵基金,加強連隊的管理。你們也不要悲痛,不要向組織伸手,兒子沒有給你們丟臉。”
張建剛犧牲後,雲南前線指揮部為了表彰其英雄事跡,給張建剛追記了一等功。1989年7月,成都軍區授予烈士“二等英模”、“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在烈士的故鄉,中共固始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縣城召開了隆重的“向偵察英雄張建剛烈士學習大會”,號召全縣100多萬人民學習他自覺奉獻、丹心報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