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幟范

張幟范,曾用名志凡、志藩。男,生於1912年,湖南臨澧縣人。1924年考入長沙兌澤中學,受“新青年”、“嚮導”等雜誌影響,思想趨於進步,成為當時學生運動中的積極分子。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幟范
  • 別名:志凡、志藩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87年
人物生平,人格魅力,

人物生平

1926年加入國民黨,隨後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3月被選入國民黨省黨校(當時黨校主持人是共產黨人李達、李維漢謝覺哉)學習。在黨校學習不到兩個月,“馬日事變”爆發,被迫輟學,轉赴北平讀書,從此和組織失去了聯繫。
1932年至1936年在輔仁大學歷史系學習。畢業論文是用英文撰寫的《近三十年的美國外交政策》。
1936年8月在江蘇南通中學任教,主要講授歷史地理兩門課程。教學之餘撰寫了《宋代保甲制度》一書,由南京興業印刷所印行。
1937年9月到江西貴溪縣政府任代理教育科長。
1937年底,先生回到臨澧縣,時值縣立中學缺英文教員,他臨時補缺。
由於學校發生一次學潮,1938年春學校開學時,校長辭職。當時學校兩派爭持不下,張先生長期在外,同兩派都無利害淵源,兩派都想利用先生作為自己的緩衝,所以都推舉他為校長。同年夏天又被派到縣教育局任局長陵懂永。到職後,先生首先從國小教育抓起,決定從訓練國小教師入手整頓國小教育,進而推進全縣教育的整頓。他擬定了一個舉辦“國小教師戰時教育暑期講習會”的計畫,對經甄別合格的國小教師並吸收一批進步青年,予以短期集中訓練。訓練內容側重於民眾教育,以便使國小教師肩負起民眾教育的責任,把國小教育與抗戰動員結合起來。結業後,參加講習會的200多名學員,全部分配任國小教師。此前,全縣初級國小的設定、經費的支配戶試、教師的任用,都由鄉保人員和士紳決定,教育局不能直接干預。先生到任後改變了這種情況,全面調整了各地國小的布局,統一掌握教師的任用和經費的支配。在這期間還開辦過一個民眾教育館,蒐集了一些文物和文獻資料,建汽宙拳立了幾個展覽室。張先生擔任教育局長時,繼續兼任中學校長。主要講授外語和歷史
1947年夏,蘭州大學聘請先生任法學院副教授。主要講授“國際關係史”,後又負責主持社會科學研究室及籌備出版校刊工作。
1948年暑假蘭州大學發生學潮,起因是歷史系學生拒絕上“黨義”課,任課教師唆使他的爪牙侮辱了史念海先生,因而激起全校的公憤。學校一些國民黨骨幹分子企圖藉此擴大事態,奪取蘭州大學校長職位。蘭州大學教授開會討論這一事件,要求學校懲辦肇事分子時,大批反動分子襲擊會場,打傷教授和保護會場的學生,其中一名學生喪生。因張先生主持正義,被反動分子列入黑名單欲加迫害,在學生保護下,僥倖逃到校外。此事發生後,張先生離開學校回到湖南,參加陳采夫組織的湖南“民主促進社”,進行策動程潛將軍歸刪旋旬起義的工作。
1949年上半年,“民主促進社”在常澧專區的所屬各縣組織地方武裝,準備起義,先生於5月被派到臨澧縣做民眾的組織發動工作。8月份他的家鄉解放,當時向西南進軍的幾十萬大軍紛紛過境,新政權建立伊始,糧食供應緊張,先生受命擔任支援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沿公路幾虹遷罪挨十里地段過境解放軍的糧食供給工作。當時他深感這個任務既光榮又艱巨。他不分晝夜,走鄉串戶發動民眾,籌集糧食,圓滿完成了任務。卸任支援委員會主任後,先生重操舊業,擔任修梅國小校長兼任縣業產委員會委員,並被選為臨澧縣首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0年9月,先生奉調到常德工業學校擔任政治課和語文課教員。時值土地改革運動抗美援朝運動和參乾運動巴故她在湖南蓬勃開展,他把蒐集到的生動事例融匯到政治課教學中,教育了學生也教育了自己。他曾用激動的心情給學生講:“我們應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而驕傲。我們應當感謝共產黨和毛主席。”
1950年寒假,先生辭職離開常德北京,希望有機會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研究班學習深造。但因到北京時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已經開學,未能如願。當大連醫學院教務長請他到大連醫學院工作,準備動身時,在西北大學任教的史念海先生到了北京,一再說服他到西北大學工作。
1951年暑假應聘到西北大學師範學院史地系任講師。
1954年10月至1960年任西安師範學院歷史系講師兼世界史教研組主任。
1963年任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
1963年被評為陝西師範大學先進工作者。
1987年退休,並於當年不幸病故,享年75歲。

人格魅力

張先檔拜定生一生主要從事教育工作。經過在新舊社會的長期生活,深切體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新中國兩種不同制度下教師的辛酸與幸福。在我校任教36個春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為我校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是世界近代史課程的主講教師,每周近20個課時,有時還給政教系講“共產國際共運史”課程。先生備課認真、精益求精。對學生輔導耐心、要求嚴格。擔任教研室主任,處事果斷,計畫周密,為人謙和,樂於助人,特別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與進步,受到師生們的普遍讚譽。
張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嚴於律己,他的子女在他的教育和人格影響下,個個在單位都是先進和模範。先生無論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多大困難,都是自己設法解決,從不麻煩組織,三年自然災害國家暫時困難時期,他家人口多,糧食不夠吃,組織送來困難補助,他堅辭不受,懇請組織送給更困難的同志。患病後,當時西安地區醫療條件較差,無法查清病情,校醫室讓他到上海住院檢查治療,為了節省費用,到上海後,沒有住醫院,而是住在朋友家。在生命彌留之際,先生仍反覆叮囑家屬不要給組織上增添麻煩,喪事從簡,他高尚的思想品德令人敬佩。
1950年9月,先生奉調到常德工業學校擔任政治課和語文課教員。時值土地改革運動抗美援朝運動和參乾運動在湖南蓬勃開展,他把蒐集到的生動事例融匯到政治課教學中,教育了學生也教育了自己。他曾用激動的心情給學生講:“我們應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而驕傲。我們應當感謝共產黨和毛主席。”
1950年寒假,先生辭職離開常德北京,希望有機會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研究班學習深造。但因到北京時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已經開學,未能如願。當大連醫學院教務長請他到大連醫學院工作,準備動身時,在西北大學任教的史念海先生到了北京,一再說服他到西北大學工作。
1951年暑假應聘到西北大學師範學院史地系任講師。
1954年10月至1960年任西安師範學院歷史系講師兼世界史教研組主任。
1963年任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
1963年被評為陝西師範大學先進工作者。
1987年退休,並於當年不幸病故,享年75歲。

人格魅力

張先生一生主要從事教育工作。經過在新舊社會的長期生活,深切體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新中國兩種不同制度下教師的辛酸與幸福。在我校任教36個春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為我校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是世界近代史課程的主講教師,每周近20個課時,有時還給政教系講“共產國際共運史”課程。先生備課認真、精益求精。對學生輔導耐心、要求嚴格。擔任教研室主任,處事果斷,計畫周密,為人謙和,樂於助人,特別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與進步,受到師生們的普遍讚譽。
張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嚴於律己,他的子女在他的教育和人格影響下,個個在單位都是先進和模範。先生無論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多大困難,都是自己設法解決,從不麻煩組織,三年自然災害國家暫時困難時期,他家人口多,糧食不夠吃,組織送來困難補助,他堅辭不受,懇請組織送給更困難的同志。患病後,當時西安地區醫療條件較差,無法查清病情,校醫室讓他到上海住院檢查治療,為了節省費用,到上海後,沒有住醫院,而是住在朋友家。在生命彌留之際,先生仍反覆叮囑家屬不要給組織上增添麻煩,喪事從簡,他高尚的思想品德令人敬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