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平(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

概述

張希平,1948年11月23日生,河南省新蔡縣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員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希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個人簡介,科研成果,

個人簡介

1969年8月,張希平在肥城礦務局(現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參加工作。先後在採煤二區當採煤工,在地質測量科當測量工人。1978年3月,考入山東礦業學院(現山東科技大學)礦建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82年1月畢業,分配到肥城礦務局生產技術處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先後任技術處副處長、處長、工程師、總工程師。1996年11月,任肥城礦務局總工程師,主持全局的技術工作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管理體系,落實了技術管理責任制,緊緊依靠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對肥城礦區建設的重大技術問題作出了正確的決策。在礦區受水威脅嚴重、村莊壓煤嚴重、采場條件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科學合理地組織了集中生產,實現了穩產高產,產量逐年提高。2001年產煤678萬噸,打破了十幾年產量徘徊在550萬噸的局面。2002年產煤683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他積極落實了“努力穩定老區生產水平,大力進行新區開發建設”的煤炭生產發展戰略,編制了礦區的“十五”規劃和長遠規劃。組織研究並實施了新區開發建設的規劃,探討和處理了國內目前過最厚表土層建井的重大技術關鍵問題。主持研究和編制了查莊、陶陽、白莊和曹莊等礦的水平延深設計及重大開拓部署,保證了礦井的正常接續和發展後勁。
同時,針對肥城煤田水文地質條件極其複雜的實際情況,堅持了扎紮實實抓好防治水的各項基礎工作,提出了把防治水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和“查清條件,以治為主,以疏為鋪,治疏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積極推廣物探技術、鑽探技術和注漿改造技術,保證了采場接續和安全生產。1997年組織實施了肥城礦區西部水文地質條件綜合勘探試驗工程,基本查清了“十五”期間生產區域的水文條件。主持編制並實施了肥城礦區西部綜合治水採煤二期工程,為穩定礦區的生產水平奠定了可靠的基礎。組織了對通風系統的最佳化調整和技術改造,完善了防滅火系統,改進了巷道布置,大力推廣錨噴支護, 杜絕了水、 火、瓦斯、煤塵、頂板和機電運輸重大事故,把住了重大事故關口。全公司自1986年以來,已連續16年百萬噸死亡率保持在1以下的全國先進水平。並參與組織了深入持久地開展質量標準化工作,參與編寫了煤炭部發行的《質量標準化工作手冊》,為指導全國質量標準化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科研成果

張希平總結長期實踐經驗,發表學術論文11篇,獲專利4項,獲省部級、省局級和集團公司級科技成果獎72項,其中《制定頒發“煤礦技術操作規程”》,獲煤炭部1993年企業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一等獎;《煤礦質量標準化理論與實踐》,獲煤炭部1994年企業管理特等獎;《HDWZ和HSWF型網頂梁及其支護技術》、《肥城礦區西部水文地質條件綜合勘探試驗研究》和《肥城煤田突水機理及其防治方法研究》,分別獲山東省1988年、1999年和2002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張希平被評為山東煤炭工業管理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同年被評為泰安市職工科技明星,2000年晉升為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員(正教授)。尚為山東煤炭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山東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煤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第四屆頂板防治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煤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第四屆防治水委員會常務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