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哲學理論、中國哲學史和文化研究三個部分來選編,各部分的內容則以寫作或發表的時間序。這種編排的好處是把張先生作為哲學家、哲學史家和國學大師所取的主要學術成果更集中地展示給讀者,由於篇幅所限,本選集只收入張先生在各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論文,而其專著,除了《天人五論》之外,其餘只能收入最精要的部分,有些專著《中國唯物主義思想簡史》、《中國哲學史史料學》等則未能收入。為使讀者對張先生的一生及其主要學術成果有一綜合的認識。
基本介紹
- 書名:張岱年選集
- 作者:李存山
- ISBN:9787206046797
- 頁數:530
- 定價:42 元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5-1
- 裝幀:簡裝
- 開本:小16開
- 所屬叢書:北大哲學門經典文萃
內容簡介,本書目錄,作者簡介,編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回顧這些20世紀哲學經典之成就的取得,有兩點十分突出;第一,現代中國哲學的哲學研究,無不以西方哲學及其發展歷史為參照的背景。從歐美留學歸國的學者自不必說,即使最具傳統特色的學者如梁漱溟、熊十力,他們的哲學問題意識也都愛到西方哲學觀念的深刻影響,西方哲學是人類智慧中理性分析和建構的精緻代表,西方哲學的形態雖屬特殊,但其中不少問題的討論是具有普遍性的。西方哲學的論述雖然不是哲學所以為哲學的根本規定,但西方哲學已經成為現代哲學學科的基礎,學習西方哲學可以為研究其他哲學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方法。而深入了解西方哲學可以為研究其他哲學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方法,而深入了解西方哲學和世界其他哲學,將促進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哲學傳統。第二,現代中國的哲學體系的創製必須與中國傳統哲學的資源建立積極的關連。正如陳寅恪所說,“竊疑中國自今日以後,即使能忠實輸入北美或東歐之思想,其結果亦當等於玄奘唯識之學”,在吾國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終歸於歇絕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穫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此二種相反而相成之態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而兩千年吾民族與他民族思想接觸史之所昭示者也。”熊十力的新易學、染漱溟的新儒學、馮友蘭的新理學、賀麟的新心學、金岳霖的新實在論、張岱年的新唯物論,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自覺地與中國古典哲學相接應,與中國文化傳統的實際相結合,20世紀在構建哲學體系上卓有成就的中國哲學家皆是如此。
本系列的編選儘量以突出其哲學思想為主,名著和名篇並重。編選力圖與已有選集有所不同,體現出編者獨到的選讀眼光和安排構思,從而使得本系列在突顯這些學者對20世紀中國哲學創作與研究貢獻的同時,亦以提供本系列編者的獨到解讀為特色。
近20年來,我國大陸學術界對現當代新儒學的研究,成就斐然。這一研究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而開始的。門戶打開以後,海外學者,首先是海外華裔學者,繼而是境外港台兩地學者紛紛來內地講學,接著,他們的論文、著作陸續被引進。這當然只是外緣。內在的原因,則是內地學者反思“五四”以來至“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對本民族文化遺產的傷害,重新思考傳統與現代的關係。
本書目錄
前言
哲學的前途
譚“理”
論外界的實在
關於新唯物論
道德之“變”與“常”
論現在中國所需要的哲學
哲學上一個可能的綜合
生活理想之四原則
哲學思維論
知實論
事理論
品德論
天人簡論
物質利益與道德理想
論價值與價值觀
客觀世界與人生理想
我的哲學觀
中國哲學大綱
中國古典哲學的幾個特點
對於哲學思想的理論分析方法
中國哲學中的本體觀念
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特點
中國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中國古典哲學的價值觀
中國倫理想研究
論中國古代哲學的範疇體系
試論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
論心性與天道
現代中國哲學發展的道路
論中國傳統哲學的繼承與改造
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
關於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
西化與創造
文化通詮
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國文化的思想基礎與基本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析
中國文化的回顧與前瞻
文化體用簡析
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
評“五四”時期對於傳統文化的評論
中國文化發展的道路
文化發展的辯證法
中國文化的改造與復興
中古文化之會通
編者後記
作者簡介
張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別署宇同。1909年5月出生於北京,原籍河北省獻縣。父親張濂,光緒(1903年)進士,授職翰林院編修。長兄張崧年是中國現代哲學家,對張岱年的學術道路選擇產生了直接影響。1928年,張岱年考入清華大學,旋即退學,又報考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被錄取。1933年大學畢業時,因發表學術論文多篇,被清華大學哲學系聘為助教,從事哲學專業的教學工作。“七·七”事變以後,清華大學南遷,他滯留北京,閉門著書。1943年任教於私立中國大學,聘為哲學講師。抗戰勝利後,1946年清華大學復校,回清華大學哲學系工作,1951年晉升為教授。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調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一直從事中國哲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編者簡介
李存山
李存山,1951年生於北京市,1978至198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本科和中國哲學史專業的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到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工作,曾任哲學編輯室主任、雜誌社副總編輯;2001年調入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現任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並《中國哲學史》雜誌主編,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