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舫(1905—1943),中國國民黨員,少將軍銜,別號植桴,江西瑞金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參加中央訓練團軍官研究班第三期、中央軍校校尉班畢業,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連、營長,團副。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兵補充旅副旅長,蘇魯戰區第一一三師少將參謀長。
他為人忠厚謙和,英武剛毅,喜愛詩文書法,他寫的“還我河山”、“虎鎮東疆”等字幅,令人觀之熱血沸騰。
1943年2月蘇魯戰區反掃蕩戰役中被日軍圍困於現安丘市柘山鎮城頂山一帶,率敢死隊員突圍中壯烈殉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少舫
- 別名:植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瑞金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43年2月20日
- 職業:國民黨將領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
擔任職務,人物事跡,
擔任職務
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連、營長,團副。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兵補充旅副旅長,蘇魯戰區第一一三師少將參謀長。
人物事跡
1938年1月上旬,在淮河阻擊戰中,113師奉命開赴蚌埠,在臨淮關一線沿淮河北岸布防,阻擊日軍三、九、十五師團北犯。
張少舫率673團布防於日軍渡河的正面位置,面對日軍的蜂擁而至,他在前沿陣地向官兵動員說:“我們過去打的是內戰,現在是和日本人打仗,是保衛我民族之戰,是正義之戰,我們要為中華民族奮勇殺敵,捍衛我民族尊嚴。”2月1日,日軍乘船渡河,未及半程,即遭到673團的迎頭痛擊,爾後,戰鬥轉入白熱化的拼刺刀肉搏戰,張少舫與士兵一起執刃殺敵。
1938年3月中旬,張少舫參加了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張少舫所率的673團是51軍增援的先頭部隊。3月22日,日軍磯谷旅團之沼田、平冢等部4000餘人沿台濰公路趕來增援,張少舫團沉著應戰,待敵至近,與敵拼刺刀,迫使日軍後退。經過七天七夜的血戰,陣地堅守完好。在完成台兒莊戰役任務總撤退時,51軍殿後,張少舫的673團是撤退時的掩護團,擔任後衛警衛。在台兒莊戰役中,張少舫團受到嘉獎。5月中旬,張少舫團又參加了徐州會戰和武漢保衛戰。1939年魯蘇戰區成立後,張少舫擔任保衛戰區總部的警衛團團長。1942年夏調任113師參謀長。
1941年11月,日偽軍約5萬餘人分3路對沂蒙山區實行“鐵壁合圍”,企圖消滅該區八路軍和魯蘇戰區部隊。張少舫協助戰區總司令于學忠指揮所部堅持戰鬥50多天,殲敵數千人,粉碎了敵之“掃蕩”。
1942年8月,日軍調集1.5萬人發起第四次魯中作戰,對魯蘇戰區主力第一一三師防區唐王山――擂鼓山一帶實行“鐵壁合圍”。張少舫遂協助於學忠指揮一一三師與敵激戰兩晝夜,突出重圍。
1943年2月,日軍2萬餘人發動大“掃蕩”,企圖尋殲魯蘇戰區主力,又率部頑強抗擊敵人。不久,奉命突圍。在張家溜、書院山之線,遭到日軍左右夾擊。倉促間,率餘部搶占了張家溜西南城頂山,居險死守,奮力抗戰。日軍不斷增兵,將所部800餘人層層包圍。激戰中,殲敵數百,自己也傷亡過半。20日午後,遂下令集中火力突圍,並與周復將軍率敢死隊員數十人衝殺於第一線。
2月21日下午,日軍發動總攻擊,中國軍隊全線崩潰。萬分危急中,張少舫率殘餘將士掩護戰區政治部突圍,沖至城頂山西麓一小山坡上,遇到大隊日軍。中國軍隊彈藥耗盡,遂展開白刃格鬥。張少舫沒有長槍,腿部中刀,血流如注,不能行走。高大彪悍的衛士李三友中士前來救護,被敵刺死。日軍知道張少舫是高級軍官欲將其俘虜。張少舫扶著一棵松樹站起身,面朝河北方向,從容舉槍,自戕殉國。
2月23日晚,日軍退走,戰區總部隨即派人來清掃戰場救治傷員。乾訓團中校教官張植民聽說胞兄張少舫陣亡,約幾個戰友匆匆趕來。東古廟村的鄉親們聽說尋找張少舫遺體,紛紛上山幫忙。鄉親們把張將軍遺體抬到山下古廟河旁,砸開河冰用冰水洗淨遺體上血污、征塵,買來棺材入殮,連夜在村東山嶺上砌好墓穴,將張少舫將軍隆重安葬。
此役殲滅日偽軍千餘人,國民黨軍隊陣亡將士460餘人,傷者及被俘數量極大。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周復將軍在戰役中不幸陣亡。中央軍事科學院戰史部及《山東省志》載:“城頂山反‘掃蕩’的規模,僅次於台兒莊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