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浙江省杭州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清代康熙二年(1663),張小泉剪刀始創於杭州,後成為聞名遐邇的“五杭”產品之一。“張小泉”剪刀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傳統手工藝向現代化生產轉變的歷史時期。
2006年5月20日,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3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浙江省杭州市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38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張小泉剪刀的製作,明末清初就已出名。張小泉的父親張思家自幼在以“三刀”聞名的蕪湖學藝,後在黟縣城邊,開了個張大隆“剪刀鋪”,前店後家。張思家做事認真,他打磨的剪刀,堅韌鋒利,備受人們的稱讚。小泉在父親的悉心指教下和自身不斷實踐中,也練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藝。清兵入關時他父子倆逃到杭州,在吳山腳下的大井巷內,開設了“張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鑄造技藝。在打制剪刀中運用了“嵌鋼”(又叫鑲鋼)工藝,一改用生鐵鍛打剪刀的常規,選用的又是浙江龍泉、雲和之鋼,還採用鎮江特產質地極細的泥精心磨製,使剪刀光亮照人,生意格外興隆。張小泉子承父業後,由於製作認真,質量上乘,加上地處清河坊一帶,是杭州商業中心,故而生意興隆,利市十倍。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為防別家冒用張大隆招牌出售剪刀,他把招牌改用自己名字“張小泉”。
據說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到杭州時,喬裝打扮,混入香客之中,信步上山遊覽。正當遊興正濃,天公卻不作美,突然下起雨來,只好下山尋屋避雨,匆忙中走進一間掛著寫有“祖傳張小泉剪刀”字樣招牌的作坊。乾隆好奇,順手拿來一把剪刀一看,只見寒光閃爍,鋒利無比,便買了一把帶回宮去。他很喜歡這把剪刀,作為宮內用剪。從此,張小泉剪刀名聲大作,打出“張小泉”牌號做剪刀的,最多時曾達到86家,出現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的盛況。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傳至張祖盈時,制剪技術在杭已傳八代,他以“海雲浴日”商標,送至知縣衙門,並報農商部註冊,商標上還加上“泉近”字樣。
1915年,張小泉近記剪刀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從此剪刀遠銷南洋、歐美一帶。門市平均每月銷售大小各種剪刀計一萬餘把。1917年張祖盈將剪刀表面加工改為拋光鍍鎳後,更受顧客的歡迎。
正當張小泉發展勢頭蒸蒸日上時,日寇侵占了杭州,張小泉剪刀儘管在剪刀業中遙遙領先,但仍遭受重創,瀕於破產。新中國成立後,張小泉剪刀保持了其傳統特色,並在工藝、產量和質量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1957年“杭州張小泉剪刀廠”成立。
2000年,張小泉企業整體改制,轉變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為“張小泉”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企業順利通過轉制,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向現代企業制度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工藝特徵
張小泉剪刀以鑲鋼均勻、鋼鐵分明、磨工精細、銷釘牢同、式樣精巧、鑿花新穎、經久耐用、刃口鋒利、開合和順、價廉物美等十大特點而馳名。“張小泉”品牌所出產品剪刃鋒利,剪體柔美,達到了名副其實的“鋼柔相濟”的效果。
工藝流程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由試鋼、試鐵、嵌鋼、出頭、銼里口、銼外口、淬火、粗磨、細磨、檢驗、鑿花等72道工序組成。張小泉傳統制剪工序中有兩項獨特的製作技藝歷經磨練被延續下來,一是鑲鋼鍛打技藝,造剪一改用生鐵鍛打剪刀的常規,選用浙江龍泉、雲和的好鋼鑲嵌在熟鐵上,並採用鎮江特產質地極細的泥精心磨製,經千錘百鍊,製作成剪刀刃口,並用鎮江泥磚磨削;二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藝,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飛禽走獸等紋樣,栩栩如生、完美精巧。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張小泉剪刀創始人張小泉曾立下“良鋼精作”的家訓,由其後人身體力行,成為張小泉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張小泉剪刀廠“質量為上,誠信為本”的經營宗旨和“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的精神即源於此。
張小泉剪刀是刀剪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是中國制剪行業的一張名片。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張小泉剪刀在中國剪刀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發展歷史比較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傳統剪刀製作向現代剪刀生產轉變的過程,基本上體現了明清以來中國剪刀發展歷史的縮影,在中國剪刀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
傳承現狀
20世紀50年代,生產一把剪刀是在“一隻風箱一把錘、一塊磨石一隻盆、一把銼刀一條凳”的簡陋條件下經過72道工序才完成的,隨著張小泉剪刀90%以上的生產工序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工序最少的只需9道。隨著衝壓、注塑工藝的大面積套用,傳統的工藝逐漸被遺棄,即使是仍在採用的幾道傳統工序,也只有退步,沒有進步。眾多制剪工人年事已高,無法親自操作。致使這一古老的手工藝出現傳承斷檔,如今能夠從頭至尾完成所有工序的制剪高手已不復存在,張小泉剪刀鍛制工藝急需搶救、恢復。
傳承人物
施金水,男,1933年3月生。2007年6月,施金水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徐祖興,男,1931年11月生。2007年6月,徐祖興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張忠堯,男,2018年5月8日,張忠堯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保護措施
2002年,張小泉剪刀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同年還獲得原產地註冊保護。
社會影響
- 榮譽表彰
1910年,張小泉剪刀獲得南洋勸業會銀獎。
1915年,張小泉剪刀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二等獎。
1926年,張小泉剪刀獲美國費城世博會銀獎。
1929年,張小泉剪刀獲西湖博覽會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