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圃

張小圃

張小圃(1894年1月-1947年1月),男,曾名張聖漢,江蘇通州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1月生於江蘇通州楊家港(今南通市通州區東社鎮楊港居)。

曾任南通縣懲奸委員會副主任、金沙鎮參政會副主席等職。1947年1月3日與其弟張子聰於南通縣楊家港南遭國民黨還鄉團殺害。

基本介紹

  • 全名:張小圃
  • 別名:張聖漢
  • 出生地:江蘇通州楊家港(今屬通州區東社鎮)
  • 出生日期:1894年1月
  • 逝世日期:1947年1月
  • 安葬地: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街道平橋鎮村
人物生平,早期經歷,投身革命,壯烈犧牲,後世紀念,所葬墓地,相關書籍,陳列事跡,修橋紀念,掃墓活動,家庭情況,兒輩,孫輩,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張小圃,曾名張聖漢,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1月出生於江蘇省通州直隸州楊家港(今南通市通州區東社鎮楊港居),是一名工商業者地主
張小圃
張小圃、張子聰兄弟烈士墓

投身革命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東進到南通縣(1912年,通州廢州置縣為南通縣),張小圃即擁護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主張,積極參加抗日,當選為南通縣抗日民主政權的縣參議員和金沙區參議會副會長(會長為瞿樹滋,其於1946年9月至1948年1月間任南通縣縣長),帶頭減租減息,家裡成為共產黨開會、辦事的落腳點和新四軍的聯絡站。他鼓勵支持自己子女參加新四軍。
日偽軍欲利用其在地方上的名望,以種種官職利誘拉攏,均被他拒絕。後被抓走關進碉堡,仍不屈服。在日偽“掃蕩”“清鄉”中,他被抄了家。日偽欲威逼他就範,他乾脆橫下心斗到底,自己動手把家裡房屋全拆了,以絕敵念。他的堅強不屈、毀家抗日的大義行為,受到南通縣抗日民主政府高度讚揚,特贈他一面“舍己為群”的錦旗。

壯烈犧牲

抗戰勝利後,張小圃擔任南通縣懲奸委員會副主任,與其弟張子聰原地堅持革命鬥爭,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3日於南通縣楊家港南遭國民黨還鄉團殺害。同年夏,其弟亦被國民黨還鄉團殺害。

後世紀念

所葬墓地

張小圃及其弟張子聰之烈士墓位於今通州區金沙街道平橋鎮村21組,張小圃兄弟烈士墓所在田地,即當年其家所在地。

相關書籍

革命事跡收錄於通州區新四軍研究分會等五單位編寫的《江海怒濤——新四軍抗戰在通州》《通州紅色故事讀本》等書。

陳列事跡

張小圃抗戰事跡與相關照片陳列於通州區革命歷史紀念館。

修橋紀念

通州人民為銘記張小圃一家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的重要貢獻,在張小圃兄弟烈士老家建有多座以烈士張小圃名字命名的小圃橋。

掃墓活動

2024年4月18日,通州籍烈士張小圃的四家八人,來到其墓地進行緬懷祭掃活動。

家庭情況

兒輩

長子:張子嘉(新中國成立前曾任南通中學副校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等職)
二女:張穎(南通女子師範學校畢業,1940年底新四軍東進後即參加抗日工作,1941年8月入黨,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共江蘇省委整黨辦公室主任、江蘇省人事廳辦公室主任等職)
女婿:宋廷銘(張穎之夫,1938年參加革命,新四軍老戰士)
次子:張宏獻(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副軍長等職)
三女:張宏芳(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教授)

孫輩

孫子:張維為(張子嘉之子,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理事長、《東方學刊》主編,被《光明日報》評為2016年中國智庫十大人物)
外孫、外孫女:宋曉雁、宋方敏、宋曉樺、宋曉萍(新四軍女戰士張穎之子女,分別擔任相關領導職務和在技術崗位上作出成績,其中有兩位被授予少將軍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